互联网时代科技媒体策划采访报道创新

2017-03-01 13:48宋莉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纸媒策划

宋莉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工具——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App等新媒体,以移动、及时、便利、终端化为特征发展迅猛,对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加速挤占,网络的传播本质日益凸显,传统媒体处于一个剧烈变革调整的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才能在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科技媒体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具有个性、专业传播的科技类纸媒来说,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转变原有的采访报道思维模式,与时俱进,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改革,加快创新新闻策划,更快、更广、更高质将内容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取得更佳的成绩,为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生动的新闻采访报道案例,就新闻策划采访报道创新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纸媒;策划;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72-02

1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网络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当然也有一定的机遇。

1.1 网络时代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传统媒体受众人群下降。过去“打开报纸看天下”的情境已经不存在了,而今收看报纸人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 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中国各地光纤网络覆盖家庭数已超过50%。”[ 1 ]这也就是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传统媒体的读者越来越少,新媒体即时性、共享性、海量新,文字音频、画面一体,内容成为‘活物等优势”[ 2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年轻人更加青睐新媒体。在这种冲击下,导致了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遭遇读者减少的瓶颈。

2)传统媒体优势低。以往,人们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重要位置,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傳统媒体的优势已经被新媒体所替代,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多的时间变得零碎,新媒体就能够适应人们的各种要求,同时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使得人们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

3)传统媒体成本呈现劣势,盈利难。一张报纸由于传播介质的局限,对于当天发生的新闻,往往在第二天才能见诸报端,需要诸多环节:选题、策划、采写、编辑、领导审稿、做版、校对、领导签版、印刷、发行……花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都构成了报纸的生产成本。而新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当下发生的新闻当时就可以编辑后上网,省去了发行成本。生产成本过高,传播载体受限导致了纸媒劣势凸显,更多广告商开始青睐网络媒体,这让靠广告收入为主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威胁。

1.2 网络时代科技类传统媒体面临的新机遇

目前,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学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科技类传统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类传统媒体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1)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愈发先进的今天,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必须掌握网络技术,除了应该充分发挥文字、印刷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外,要积极地采用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更方便、迅速地为受众服务。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新闻提供了更加广阔平台,不仅发挥自己原有的专业优势,还可以通过网络推广自身的信息。

2)网络为科技类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信息。科技类传统媒体可以通过网络的海量资源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进而分析得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新闻,对新闻内容作出调整。相应的,可将策划采访的过程中读者关注度不高的新闻在版面上进行缩减,对大家集中关注的事件进行大篇幅报道。

3)网络媒体促进科技类传统媒体的改革和发展。网络媒体的兴盛,有利于科技类传统媒体据其本身的专业特性,立足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以及个性化服务的用户需求,改变单向传播和静态服务模式,融合科技媒体内容优势,打造有较强传播力的具有科技传媒特色的交互平台,寻求自我发展的新方式。

2 对科技报纸新闻策划采访报道创新的几点看法

2.1 科技类纸媒要运用“互联网+”创新策划新闻,打造多媒体联动平台

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3]可见运用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联动宣传,提升整体策划能力,直接决定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新闻报道立体化。近期《科技日报》多次围绕科技界的重大改革进行整体策划,实现了新媒体和纸媒的联动。

例如,2016年7月31日晚上,“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向社会公布。科技日报社提前布局,在当天的科技日报公众号上,第一时间推出了《意见》全文、配发评论、图解新闻、历史梳理等内容,取得了先机;第二天,在8月1日的《科技日报》头版,刊发了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再出落地新政——松绑+激励让科研人员更有获得感”、“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改革有哪些亮点——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四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及科技日报评论员写的“把科研人员为‘钱发愁的尴尬留在昨天”评论文章,《科技日报》通过消息、评论员文章、答记者问、《意见》全文的组合,利用纸媒、新媒体联动,占领了主流媒体的舆论高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策划在前,文章在后,这些都表明了科技日报善用多媒体联动平台进行整体策划的能力。

2.2 科技类媒体要精确传播,做出具有鲜明科技特色的新闻稿件

科技类传统媒体应该合理、真实、全面地报道科技界重大事件、科技人物、科技成果,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专注鲜明的科技特色,将科学最有价值的部分、科技事件的核心内容展现给公众,让公众认识科学的本质,领悟科技的真正价值,帮助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创新策划采访报道,吸引受众“眼球”,对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至关重要。

例如,在2016年7月28日科技日报第2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国家虽“脱欧”,但科技不脱节》,对英国脱欧后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分析,信息量大;7月29日第2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希拉里与特朗普科学态度大不同》,在时政报道中选择了科技视角,即是新闻热点又具科技特色。

再如,2016年8月25日《科技日报》头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距太阳系最近恒星系统内发现一颗类地行星”一文,科技特色鲜明,当日转载60次,列当日排行榜最高纪录。2016年9月26日,在《科技日报》头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通讯《FAST: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融入产业》对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介绍,落脚于FAST对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作用,使读者对这项大科学工程有更全面的了解,稿件与科技密切相关,新闻关注度高,既满足了时效性要求,又做出了深度。

2.3 科技类媒体要创新新闻采写角度,关注、寻找有科学意义的争论的热点话题

对于专注科技宣传的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内容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始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生产最好的内容是基本策略。内容为王这一核心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4]就是说,传统媒体要创新新闻形态,也要创新内容,找准热点,找寻有科学意义的争论的话题。

例如,近期关于“中国要不要建大型对撞机”的争论,2016年9月5日,《科技日报》头版刊发了《杨振宁vs丘成桐:中国要不要造巨型对撞机》,6日头版发表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署名文章《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正当其时》,阐述了主建派的观点;7日头版刊登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哈佛物理博士曝美国对撞机下马经过 称带头人温伯格故意压低预算》,一一列举了看衰派的回应和反驳;8日5版刊发了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为何越来越“高大上”?》,这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文章,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文字有趣,值得一读。9日头版接着刊发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原宁认为:建设超大对撞机是我国高能物理界的共识》,这是主建派的再一次回应。8日和9日“科技观察家”栏目接连刊登了新华社的《超大对撞机:观点“对撞”有益科学决策》和科技日报记者《重大科学问题就该百家争鸣》评论文章,表达了本报的立场:不站队,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争议双方摆事实讲道理,给政策决策者和围观的广大“吃瓜”群众一个充分挺你的理由。

此外,12日一版接著刊发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建不建,谁说了算?》一文,则由这起争论引申出去,谈及“我国对大型项目的决策缺乏讨论机制”的问题。15日一版,科技日报记者采写的《对撞机引发正反方科学家在线“对撞”》延续争论,在稿件中让正反两方科学家同时发声,行文流畅、逻辑清晰,为了解事件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科技日报》此次战役性报道不仅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拓展性强,将大型对撞机的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读者,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 结论

“互联网+”时代,在纸媒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要看到整个传媒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新的传媒生产机制就是产销一体式,用就是生产,点击阅读就能创造价值。对于科技类传统媒体来说,要做专业的宣传,要精确传播,以用户为核心做好策划采访报道的每一环工作,并 做深、做透,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

[2]田智辉.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8-18.

[4]吕顺景.新旧媒体转型的别样路径:要分化,不要融合——美国《犹他新闻报》的成功转型之路[M].传媒,2015(22).

猜你喜欢
纸媒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发展的几点思考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