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2017-03-01 13:59罗娟娟
上海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肥胖影响因素

罗娟娟

摘 要 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可发展为成人肥,同时儿童肥胖还是其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长期病态和早期死亡。儿童肥胖的因素有许多,本文就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肥胖;影响因素;预防策略;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2-0059-04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LUO Juanjuan

( Tian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Childhood obesity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e world.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childhood obesity can develop into adult fat, at the same time, childhood obesity is the other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diseases, which results in the long term morbidity and early mortali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for childhood obes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of obes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

KEY WORDS obesity; influence factor; preventive strategy; childhood

兒童肥胖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可发展为成人肥同时,儿童肥胖还是其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长期病态和早期死亡[1]。基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数据,用WHO标准判断上海市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5.98%和11.15%[2]。徐汇田林地区从2014年—2016年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分别为11.63%、11.57%和11.72%,肥胖发生率分别5.95%、6.76%和6.84%。已经超过了上海市儿保常规中小于6.00%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1 肥胖的概念及诊断

1 . 1 肥胖的概念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是摄入热能超过消耗的热能,引起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3]。

1 . 2 肥胖的诊断

体重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而体重与身高有关,所以根据WHO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按性别进行儿童肥胖的诊断和分度:超重为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19.9%;轻度肥胖为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9%;中度肥胖为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49.9%;重度肥胖为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及以上。

2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儿童肥胖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因为肥胖的父母不仅把肥胖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他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2 . 1 遗传因素

遗传在儿童肥胖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单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遗传表观等与宫内环境、营养、体育运动、肠道微生态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交互影响,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4]。大量研究表明,肥胖的父母通过遗传基因或与子女共享环境增加儿童患肥胖的危险性[5]。

2 . 2 围产期因素的影响

妊娠过程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母体的供给,其生理代谢的调节也受母体代谢的影响。妊娠后期是胎儿脂肪细胞快速增加的阶段,而脂肪细胞产生后便不会消失。此时若母体营养过剩,母亲体重增加过多过快超过15 kg,会导致胎儿体重快速增加,因而增加儿童期发生肥胖的风险。

2 . 3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调节自己对于母乳的需要量,从而控制自身的营养平衡。而对于配方奶粉喂养下的婴儿,喂奶时间和奶量相对固定,可能会导致婴儿摄入更多的奶量,并最终导致其进入到儿童时期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几率较大[6]。

2 . 4 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对儿童肥胖的认知态度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肥胖与双亲接受教育的年数成剂量反应关系,双亲均接受过高等教育较一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患肥胖的危险性要低[7]。很多超重/肥胖儿童的家长并不认为他们的孩子超重而是长得比较结实而已,而学龄前儿童缺乏足够的自主控制食物摄入的能力,由于家长对孩子的体重认识不准确,就可能不自觉地过度喂养。

2 . 5 饮食习惯

儿童肥胖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儿童食量大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首要危险因素(OR=110.6)[8]。另外,我国儿童少年中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或不重视早餐的质量,不规律进餐、含糖分较高的饮料摄入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或吃西式快餐、非饥饿状态下进食、边看电视边进食以及经常吃宵夜等的饮食行为。

2 . 6 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肥胖儿童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2 . 7 心理因素

当儿童情绪受到创伤或受到过分溺爱时,会出现抑郁、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导致肥胖症的重要原因。

2 . 8 缺乏运动

有研究表明儿童长期保持静坐,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静态行为方式大大挤压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2 . 9 睡眠不足

儿童睡眠时间小于8 h会增加肥胖的发生概率[9]。肥胖和睡眠障碍都可表现为群发现象,儿童肥胖可引起睡眠呼吸紊乱,同时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剥夺,也可影响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超重或肥胖,甚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10]。

2 . 1 0 環境因素

环境污染也是儿童肥胖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有报道塑料制品涂料中双酚A与儿童肥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儿童肥胖程度越重尿液中双酚A的检出量越多。

3 儿童肥胖的危害

3 . 1 内分泌与代谢异常

儿童肥胖往往会引起内分泌与代谢的紊乱,导致糖耐量受损及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早熟和甲状腺功能紊乱。

3 . 2 心血管系统疾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儿童期肥胖和成年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除了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儿童肥胖还可引发一些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1]。

3 . 3 消化系统危害

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石症和某些消化道功能性损伤。与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胆石症在无溶血性贫血及既往肠外营养等高危条件下,肥胖是儿童胆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胆结石的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增加,且女童比男童更易发生[11]。

3 . 4 呼吸系统危害

主要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及支气管哮等。

3 . 5 运动系统危害

肥胖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压力,从而导致关节、骨骼及肌肉损伤。

3 . 6 神经系统危害

有研究发现,部分肥胖儿童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功能与注意力集中下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11]。

3 . 7 社会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在儿童很常见,包括疏远感、自卑、自我形象扭曲、焦虑和压抑等。心理疾病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尤其在女童中为甚[11]。

4 预防儿童肥胖的策略

4 . 1 重视围产期因素的影响

应高度重视孕妇妊娠前及妊娠期的营养状态,尤其在妊娠晚期,要在保证自身与胎儿营养供应正常的情况下,控制饮食。少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合理补充维生素。避免出现孕妇体重增长过多过快和巨大儿出生。

4 . 2 提倡纯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6月龄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能够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的风险,同时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发生儿童肥胖的风险越低[12],因此应提倡纯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不应早于6个月,循序渐进,注意不应过量。

4 . 3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幼儿在学龄前期培养和建立认知和行为习惯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要督促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其次要养成每天进行体锻的习惯。饮食方面在满足幼儿基本营养需要及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前提下,养成不挑食、偏食的好习惯。家长应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餐,适量为幼儿添饭,尽量多吃蔬菜。改变用餐时进食顺序,先吃低热卡食物,后吃高热卡食物。控制进餐速度,进餐时提醒细嚼慢咽。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绿灯食品,少吃黄灯食品,尽量不吃红灯食品。避免进食快餐、油炸食品、甜饮料等。改变烹调方法,应尽量多采用清蒸、凉拌,少用煎炸方法,尽量减少烹调过程中油、淀粉、糖的用量。重点控制晚餐进食的量。

4 . 4 鼓励幼儿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运动

对肥胖儿童应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应遵循安全、有趣味、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并能有效减少脂肪的原则。运动方式:一般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慢跑、快走、爬楼梯、跳绳、游泳、骑自行车和跳舞等,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每次至少30 min,每周至少3~5次。运动强度:应为中等强度,即达到运动后个人最大心率的80%,一般以运动时脉搏达到140~160次/min左右比较合适,避免儿童过于疲劳,以运动后有微汗,休息十分钟后心率恢复正常为宜。充分做好运动前各项准备工作,实施体育锻炼项目前要向幼儿提出要求,指导锻炼项目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检查并督促幼儿按要求进行锻炼,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与安全。体育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幼儿情况,如面色、出汗、脉搏和呼吸,注意幼儿精神状态、动作协调性等情况。幼儿身体不适,生病及疾病恢复期间不进行体育锻炼。家长应积极参与其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4 . 5 心理疏导

一般来说肥胖的儿童比较内向、害羞、消极、自卑,自尊心很强,敏感而不愿与人交流,所以很有必要对肥胖儿童进行心理疏导[13]。鼓励患儿主动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增强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增强社会沟通交际能力。预防儿童抑郁症的发生。

4 . 6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4.6.1 加强对家长健康教育工作

开设家长学校预防肥胖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对肥胖判断标准的知晓率。告知家长肥胖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的重要性。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均衡膳食的认知避免过度喂养。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家长如何编制食谱,掌握幼儿体锻的方法及体育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4.6.2 加强对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幼儿卫生课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幼儿宣传肥胖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性。鼓励幼儿多吃水果和蔬菜,不挑食、偏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总之,在预防儿童肥胖的干预过程中要做到幼儿、家庭主要抚育者、儿保医师和托幼机构的有效互动,把一般性的健教保健指导和更为积极主动的运动、饮食干预措施有机结合,实现医院、幼儿园、家庭一体化,探索并形成家庭抚育者?幼儿?儿保医师和幼儿园联动的保健模式。在科学观察,规范随访的基础上全面实现肥胖幼儿有效干预管理。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同时,减少幼儿因为营养过度、运动量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干预不及时,干预力度不强,使幼儿肥胖发病率升高,从而导致肥胖儿童在今后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的问题,从根源上实现预防关口前移,提高超重、轻度肥胖好转率,减少中重度肥胖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席波, 米杰, 佳丽, 等. 北京市儿童肥胖的生活行为因素和家庭聚集性[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43(2): 122-126.

[2] 全明辉, 陈佩杰, 何晓龙. 上海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调查—基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 33(11): 1047-1053.

[3] 刘湘云, 林传家, 薛沁冰. 儿童保健学[M].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1. 6: 94.

[4] 王春, 林梁黎. 儿童肥胖的遗传背景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8): 568-570.

[5] 曾果, 芮溧, 冉隆蓉, 等. 成都市學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8): 3484- 3486.

[6] 龚萍. 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肥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美学美容, 2015. 1: 595.

[7] 鲁承熙. 孕期增重及婴儿喂养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1): 111-113.

[8] 王文媛, 傅平, 汪之顼. 儿童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19(6): 591-594.

[9] 周乐山, 何国平.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病例—对照研究[J]. 卫生研究, 2007, 36(6): 775.

[10] 周芳, 慢性睡眠剥夺与儿童肥胖的相关性[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1, 41(2): 187-190.

[11] 苏苗赏, 肖延风. 儿童肥胖与睡眠相关基因多态性[J]. 临床儿科杂志, 2013, 31(11): 1095-1097.

[12] 耿琛琛, 夏婧, 闻德亮. 儿童肥胖并发症[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7): 544-546.

[13] 鲁承熙. 孕期增重及婴儿喂养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1): 111-113.

[14] 田毛成.儿童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8): 38-39.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肥胖影响因素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