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双面性

2017-03-01 14:01郑宇飞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

郑宇飞

摘 要 2016年已然成为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元年,沉浸式体验“席卷”各个行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虚拟现实技术也给传统新闻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和突破性发展。本文基于前人对虚拟现实新闻的研究成果,对虚拟现实新闻的本质根源进行讨论,阐述虚拟现实新闻在本源、制作流程、价值选择上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革新。以此为基础,重点探究虚拟现实新闻在真实性、效率、内容质量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寻求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虚拟;现实;新闻双面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89-03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做出预测,2016年会成为虚拟现实技术消费级元年。虚拟现实新闻确实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思维革新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虚拟现实新闻(VR Journalism)①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新闻形式,亦有“灵境新闻”和“幻境新闻”之称。它将新闻信息360度无死角呈现,有时甚至给人置身于新闻事件现场的感觉。

纵观国内有关文献,目前人们对虚拟现实新闻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具体实践案例展开,探讨虚拟现实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应用;第二,详细梳理虚拟现实新闻的具体技术背景;第三,对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现状做总结,并对其发展提出构想和建议。

本文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虚拟现实新闻的生产传播与传统新闻相对照,总结了虚拟现实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革新,并理性探讨虚拟现实新闻的优势和劣势,重点以“新闻”这个较大的视角洞悉虚拟现实新闻的种种特点,以期寻求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平衡点”。

1 虚拟现实新闻的继承与革新

在新媒体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一切新的媒介技术都离不开各种设备实体和数字理念,而虚拟现实正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实现了人机对话,将设备实体与理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其作品与使用者或参与者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揭示本身的意义。在新闻行业中,可以体现为构建新闻事实本身与受众的对话,以便于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总而言之,虚拟现实只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形式上的加成。究其根本,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新闻,其根基依然是新闻这个大的范畴。因此,其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并革新的关系。

1.1 本源依旧是事实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一原理置于虚拟现实新闻依然适用。

虚拟现实游戏头盔Rift的制造商OculusVR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吉曾在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学院与一些临床医学专家尝试着通过暴露疗法和虚拟现实技术(VR)來帮助退伍军人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佩戴上VR眼镜的退伍军人将被送回至虚拟的战场。他曾表示“除非我们找到可以完美捕获并再现真实战争前线的技术,否则任何相关的模拟呈现都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偏见。”②帕尔默·拉吉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对真实情景的还原是其产生意义和影响的前提,显然,对于新闻这种对真实性要求更高的文本形式,对现场还原程度的要求只增不减。

传统新闻的叙事为了满足其首要要求,也就是真实性,往往借助于当事人的叙述、记者的见闻或采录设备的记录。与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相比,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方式的确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它将新闻现场以一个“可听、可视、可感”的方式进行还原。正如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中所涉及的一样,在虚拟现实新闻中,媒介利用科技将人体感官延伸到极致,这种延伸使得原本要经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符号的中介作用才能使受众与新闻场景之间产生的互动,转变成了受众与新闻场景的“直接”互动,受众在理解新闻的同时,能获取一种“沉浸感”,仿佛自己身处真实场景中,可以有选择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真实信息。但是其与3D电影等媒介不同的是,受众获得的所有体验感的前提都是真实的存在。接触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其本源的改变。

1.2 制作流程本质相同

传统新闻的制作流程大致为:收集新闻素材,将它转化为合适的传播符号,然后进行编辑整合并进行传播等几个流程。

“虚拟现实教母”诺妮·德拉佩纳有20多年的记者经验,也是多次获奖的纪录片导演,近年来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新闻制作的先导者。诺妮·德拉佩纳的虚拟现实新闻制作过程③为:前期,采集现场的新闻素材,如真实场景、实时记录的声音、图片、视频以及出现在场景中的人(目击者或当事人),之后基于图片资料建模或对他们进行动态捕捉以创造精确的数字化身等;后期,使用 Unity 游戏引擎建构一个描述特定线性新闻事件的虚拟环境,加入人物塑造等,创造出具有强烈在场性、真实性与冲击力的空间叙事现场;最终,通过虚拟现实的头戴式设备和体感、运动追踪等设备进行呈现。

对比两者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得知,虚拟现实新闻的制作过程与传统新闻有着很大的重叠之处,尤其是前期阶段,对新闻素材的搜集是所有新闻形式操作流程的开端,也是新闻传播的起点。虚拟现实新闻在每一个基本的制作环节之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数字技术予以辅助,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同样说明在虚拟现实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新闻操作的各种基本规范仍然使用,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虚拟现实新闻采编者的基本价值观念。

1.3 价值选择一脉相承

在进行报道素材的选择时,我们往往会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判断事实是否值得报道。比如,看事实是否满足新闻价值标准、是否符合媒介自身的定位需求等。对于虚拟现实新闻来说,这些选择标准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我国,无论是在怎样强大技术支持之下的新闻,都应该始终将正确引领导向作为新闻选择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在基本一致的选择标准之下,虚拟现实新闻相较于普通新闻有着更加细致的选择标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新闻都适合于利用虚拟现实这种技术加以报道。从种种实践经验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新闻更适用于以下几种新闻报道类型:其一,仪式性新闻。如2016年多家媒体对两会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报道,奥运转播服务机构(OBS)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里约奥运会进行了转播;其二,灾难性报道。《纽约时报》在其虚拟现实新闻客户端NYT VR上发布了一组名为《流离失所》的视频,这个时长11min的360度全景视频讲述了3个孩子在战争地区流离失所的生活,借此还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其三,深度新闻。虚拟现实极强的还原性让复杂的新闻事实本身变得可以亲身感知,加深印象,提高理解水平。

不排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虚拟现实新闻将会被应用于更多类型的新闻报道之中。

2 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双面性

相较于传统新闻报道,虚拟现实新闻由于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创新的技术,在一些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传播优势,在利用其优势进行新闻传播的同时也应警惕其优势面的“背面”。

2.1 交互性不能保证真实性

前文说到,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传统新闻的叙事方式,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可听、可视、可感”的场景。新闻报道从单向的大众传播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传播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新闻本身与受众之间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不断增强,这实际上既增加了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性,也使受众对新闻的监督得到了更好实现。

虚拟现实新闻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增加了这种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沉浸感能让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几乎站在同样的位置去观察新闻事实的产生和发展,进而获得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受。这种交互性无疑提高了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所获得的真实感,自然也会提高报道的质量。

然而新闻的交互性并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如果不加以正确利用,这种交互性反而会成为欺骗受众的“元凶”。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是“3I”——沉浸、交互和想象。除了“沉浸”与“交互”外,“想象”这一词也应引起新闻界足够的重视。我们不断强调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新闻报道中是绝不允许出现“合理”想象的。在这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确是将新闻场景360度展示给受众的“时光机”。但是,一旦利用虚拟现实特殊的传播技术炮制假新闻,例如“摆拍”等,那么它又将成为欺骗受众的“麻醉剂”。因为这种技术支持下的假新闻将比普通假新闻更加难以辨别,受众会下意识地相信“眼见为实”。虚拟现实新闻强大的交互性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是在接触“真实”的场景,反而容易陷于这种技术所制造的“想象”之中,虚假新闻的隐匿性将会变得更强。

在“点击率”“吸睛率”成为一些无良媒体首要追求的今天,强大的技术很可能成为虚假新闻的“糖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媒体机构严格要求自己,将技术充分利用到增加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上,保持初心。

2.2 接受效率与报道效率存在矛盾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场景进行最直接的还原,人们可以不必阅读复杂的文字,不必听过多解释性的旁白,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了解新闻事实。尤其对于那些意义比较深刻、过程比较复杂的新闻事实,虚拟现实允许受众“亲历”,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直接。生涩的内容不再需要以片段化的形式反映给受众,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新闻传播,提高了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和接受效率。

但是个人接受效率的提高只是一个相对微观的层面,并且只有对于那些本身较难理解的新闻来说,这种效率的提高才是有意义的。而从整体来看,虚拟现实新闻的报道效率其实还是比较低的。其一,制作效率较低。一则虚拟现实新闻需要比较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部分虚拟现实新闻视频需要通过几周拍摄,有的甚至要花费几个月。很多突发性新闻不具备这种准备条件,虚拟现实新闻也就无法实现新闻本身应该具有的时效性;其二,体验时间长。根据英国考文垂大学360沉浸实验室的虚拟现实新闻研究显示,虚拟现实新闻“成品”的平均時长在39秒到6分钟之间。这样的时间看似不长,然而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令受众更习惯于运用各种电子设备迅速浏览并接受需要的信息。虚拟现实虽然将受众带入完整的新闻事件之中,避免了信息流失,却也需要受众自身不同程度地去挖掘新闻事实,而不是马上就能接触到经过挑选的、有价值的事实,这种情况可能造成效率的下降。

虚拟现实新闻自身就存在着快与慢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矛盾也是虚拟现实新闻在如今的发展水平之下不可能取代传统新闻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也促进了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比如将直播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就可以解决部分情况下新闻传播时效性的问题。早在2015年的10月,美国NBA的2015-2016赛季首场比赛就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直播。可以预测,将直播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结合是我们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新闻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技术与内容的博弈

麦克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有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的事实和意见。虚拟现实新闻利用其极具创新的技术和理念将这种议程设置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在一些重大事实的报道上适当加入技术元素能带来更大的受众吸引能力,并给受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2016年两会期间,3月1日政协发布会刚结束,《光明日报》作品《政协新闻发布会VR实况》不到一小时,就有了12万次浏览量,可见虚拟现实作为最为新颖的技术之一对受众的吸引力。

虚拟现实新闻只是将新闻内容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无论技术如何变迁其内核永远应该是新闻内容本身。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目光,过分致力于对技术的宣传,甚至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吸引受众的噱头,反而忽略了内容的质量。要想长期保证媒体的竞争力,“讲好故事”,内容的制作是最为重要的。无论多么炫目的技术,要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被淘汰,要么随着历史的演进得到全社会的普及。因此,最终能保持用户“黏性”的方法永远是高质量的内容。技术永远都应该为新闻服务,而不是相反。

3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让科技与理念结合,让内容和形式互补。与以往新媒体技术 的发展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由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热潮”中,主流媒体率先发力,这样的积极性给传统媒体的受众“回流”带来了一丝希望。

在这种向好的状态下,我们也应当保持冷静,警惕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和专业问题。新闻从业者应积极学习新兴技术,全面增加自己职业技能,成为新闻多面手的同时,也要经受住每一次技术革新带来的诱惑。而广大受众在面对愈发“华丽”的媒介,也应有意识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最后,如何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新闻服务,而不是让新闻在技术的洪流中“画地为牢”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何鹏德.浅析VR新闻的发展态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

②资料来源:http://tech.163.com/15/0424/07/ ANUSIOQH00094P0U.html.

③资料来源:http://www.vrrb.cn/kuaixun/5091.html;杜江,杜伟庭.“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青年记者,2016.

参考文献

[1]杜江,杜伟庭.VR+新闻:虚拟现实报道的尝试[J].青年记者,2016.

[2]董丹丹,生奇志.《纽约时报》尝试虚拟现实(VR)移动传播模式[J].记者摇篮,2016.

[3]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J].新闻记者,2016(5):45-52.

[4]汪鑫.淺析虚拟现实新闻的前景与困境[J].西部广播电视,2016(7).

[5]袁素文.虚拟现实:传统文本报道的叙事延伸[J].现代视听,2015.

[6]朱颖,陈靖.浅议虚拟现实新闻的应用实践及发展趋势[J].东南传播,2016(6).

[7]李晓芳.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沉浸式新闻的应用[J].声屏世界,2016(7).

[8]李文君.虚拟现实技术给新闻媒体业带来的尝试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

[9]宋欣政,李广林.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视听界,2016(4).

[10]李敏,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软件导刊,2016,9(6):142-144.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梦与现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刷脸取钱”将成现实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