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3-01 18:13张翠玲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小学生

张翠玲

摘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度事业心的老师,一定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批语鼓励法、竞争激励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可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学生兴趣不仅关系到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某些能力的发展,是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为喜欢、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能全身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或减弱,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积极的状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或败。一般来说,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到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批语鼓励;成绩表扬;竞争激励;学习兴趣的培养

所谓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一个学生如果有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刻苦勤奋地学,学得认真,钻得深入,甚至会主动找些与学习有关的书来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难怪有的教育家认为“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有效教学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广泛性也有倾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的今天,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有着广泛的兴趣。在这些广泛的兴趣中,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倾向性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的前提。我们常会看到某学生对某一学科很感兴趣而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注特别注意学生的厌学情绪,创造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良好而持久的习惯。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老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我认为以下一些手段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批语鼓励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给予的批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优、好、很好、有进步、大有进步、请继续保持下去”等等。如我教六年级语文时,一位学生老写不好作业,要么语句不通顺,颠三倒四,要么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有时干脆写上两三行接交作业,连一件小事都叙述不清。为了让这位学生不怕写作文,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批语鼓励,只要发现其作文一句话写得很好,我就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红杠,在红杠下面写上“这句话写得太好了”。又如文中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词语,我在这个词语下批到“这个词语用的真棒”等。经过多次地鼓励,这位学生由不爱写作文到爱写作文,有写不好作文到初步掌握了写作方法,作文大有进步。后来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时,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初中,作文成绩相当不错。

二、成绩表扬法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儿言之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小儿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在学生眼里,老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很普通的一句表扬,也会使受表扬的学生兴奋不已,从而使学习积极性倍增,因为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差生”,多次语文测试成绩很低,不敢环顾四周同学和面试老师,心理压力很重。有一次在批改试卷时,我有意降低标准,让他破格“及格”了一次,并在全班大声表扬了他,这位学生先是脸红,继而带着一种怀疑的表情,慢慢地抬起头,用一种渴望与感激的目光望着我。从此,这位学生学习更加刻苦,经常找老师和同学询问,甚至下自习后他一个人仍在教室里坚持学习,学习一天天进步。就是这么一次破格“及格”,这位学生从此不再需要“照顾及格了”,最后同样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

三、竞争激励法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他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引入竞争机制。一个班级体任何时候都存在好、中、差三中学生。教师对优胜者要激励其快马加鞭,勇往直前。特别需要向优胜者阐明这个成績与全校、全团、全师乃至全国优胜者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不足。同时教师要慎重科学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但能激励他们迎头赶上而且能融洽师生之间,差生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发动优胜者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教学方法,鼓励其迎头赶超对手,从而营造一种你追我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在互相竞争,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给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都能体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我行”的心理,使其越学越有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无定法,关键要得法。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