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7-03-01 19:02洪于女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乌鸦儿童文学儿童

洪于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规定,“必须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该标准对此理念的具体阐述中,语文素养被界定为“阅读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审美情趣及品德修养。假如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及识字写字能力,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立足于此基础之上的审美意识及品德修养领域的人文素养,恰恰成为了学生精神稳步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和重视学生的语言发展及精神成长的双重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中抓好儿童文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文本达到了80%左右。儿童文学将广大少年儿童作为本位,贴近他们的心理及生活,表达他们的愿望及情感,关注他们尚不成熟的心灵世界,培养广大儿童能够积极接受、乐于体验的崇高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培育广大学生的良好品性,涵养他们的各种情趣,丰富他们的情感及思想感悟。在他们“向善”、“尚美”与“求真”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品行。因此,基于儿童文学视野的小学课堂教学能够守护着他们的精神成长,这也成为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取向。

二、儿童文学视野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密切结合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主旨是“以善为美”,借助简单易懂的文学故事,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社会道德。比如,在《大松树和小松树》这一课的教学中,重点讲的是山上有一颗小松树,却自我感觉自身比山下的大松树要长得更加壮实、更高,所以看不上大松树,风伯伯对小松树的想法进行了严厉批评,因为小松树盲目自大,缺乏自知之明。通过讲解这篇文章,教师应该向学生告知必须站在平等的视角来观察和看待周围的事物,同学间是彼此平等的,必须要做到互助互爱。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挖掘出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内的各种儿童兴趣,积极地培育学生学好这些课文的积极性,比如,针对“猴子种果树”、“小鹰学飞”、“蘑菇该奖给谁”、“蚂蚁和蝈蝈”及“蜗牛的奖杯”等内容中,应该立足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角度,创设出针对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方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将相关课文的内容当作关键切人点,开展丰富的游戏教学活动。

3、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地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教材主要呈现出了儿童戏剧、儿童科学文艺、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寓言、儿童故事、儿歌、童话及儿童诗等文体。教师要充分地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这些作品的文体特征,选择恰当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既要重视训练学生对语言及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又能够让他们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和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趣和思想感情。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采取范读及领读等多种方式,让儿童了解有关视频与图片,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分析和理解相关事物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联想,更多地表达自身的直观感受,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在学习课本中的各种文学作品时,非常侧重于形状、色彩、声音等诸多外部特征的描述,对故事情节的新奇性、生动形象的各种文学形象与鲜明的动态性描绘抱有强烈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好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合理地借助各种简笔画、图片及实物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及直观感知,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插图,引导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以此把握文章的内容。例如在讲授第1、2自然段时,教师应该一边让学生查看文章中的插图,一边听第1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并提出思考问题:①通过你看到的和你听到的,大家都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什么内容?学生回答:狐狸和乌鸦分别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住和树上的窝里住,他们两个是邻居,彼此非常了解。然后让学生再次观察插图,协助他们认识“窝”与“洞”。如此以来,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篇文章的内容。②然后设想一下乌鸦和狐狸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之后指定学生分别朗读第2、3自然段,边听边设想: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又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呢?在乌鸦找到一片肉的时候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如何看出来乌鸦的这种心情?狐狸看到树上的乌鸦叼着肉时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此时狐狸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事情呢?等。如此以来,这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吻合他们的学习特点,也能够激发他们学好语文的积极性。

三、結语

新课标提倡,阅读应该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他们应该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及思维活动中深化阅读体验与理解,有所思考和感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本因素超过了其他因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走进文本、感知文本,获得自我感悟和阅读体验。在充分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美与文学形象。在充分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地进行审美化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经历酣畅淋漓的阅读感悟和情感体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语言发展,提升审美意识。

猜你喜欢
乌鸦儿童文学儿童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留守儿童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