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017-03-01 19:32汪文凤
商情 2016年49期
关键词:资本市场盈余管理

汪文凤

【摘要】本文以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对盈余管理的含义、动机以及在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盈余管理的措施,希望为我国的盈余管理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资本市场;政策选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盈余管理即是其中之一,盈余管理在提升公司形象的同时,也干扰了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希望为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和市场管理提供参考。

二、盈余管理含义

西方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盈余管理行为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也较晚,因此对其的研究相对滞乏。

(一)盈余管理概念

斯考特(Scott)提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并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雪普(Katherine Schipper)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披露管理。两种观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斯考特所定义的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会计准则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雪普将盈余管理行为拓展至真实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分类

盈余管理按照其是否改变企业现实的经营业务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认为,真实的盈余管理是在管理层的意愿下改变企业的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的时间节点或结构,有目的地偏离公司的最优运营模式,从而实现管理层的目的。Dechow&Skinner(2000)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在临近会计经营期,通过会计手段包括会计估值和会计政策等方法对盈余进行管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涉及到真实的经营业务,前者是有目的的偏离公司的最优营运模式,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都产生了不可调整的影响,而后者只是对各期盈余进行再分配,从长远看并不影响公司整体的现金流。

三、盈余管理产生原因

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契约动机

1.激励契约。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业绩而确定的激励手段为管理层通过控制会计数字来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动机。Shleifer和Vishny(1997)提出过于偏激的高管薪酬激励会促使他们通过构造交易活动或是操纵会计盈余和投资项目等来使得企业的业绩达到契约的要求。刘睿智(2009)的研究就显示基于薪酬的盈余管理动机会随着高管年薪与报告利润的相关性增加而增加。

2.债务契约。债务契约中资金所有权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关系也为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契约签订几率的动机。Watts和Zimmerman(1986)提出债务契约假说,认为企业预计违背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债务契约。

(二)资本市场动机

1.IPO动机。为满足上市条件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的动机。林舒和魏明海(2000)发现尽管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报告收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IPO前三年的报告收益升高而IPO当年报告收益下滑甚至显著下降的现象。蔡春,李明,和辉(2013)认为,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不仅选择盈余管理,而且采用真实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发行价格最大化,当企业面临较低管制水平时,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发行价。

2.配股增发动机。孙铮和王跃堂(2000)通过检验盈余分布状况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配股现象、微利现象以及重亏现象。为了能够达到配股要求或者提升股价,公司管理层会通过对业绩进行修饰来获得好的市场反应。Kinnunen等人(2000)利用累积超额剩余盈余的方法对39个芬兰股权再融资企业在融资前后共五年的预期股利增长及市场反映进行了研究,从侧面印证了芬兰企业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存在。

3.防止退市的动机。陆建桥(1999)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为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张昕(2008)的研究表明扭亏或保零盈余行为更集中地发生在第四季度。

(三)政治目的

由于我国企业受政府的监管力度较大,公司往往会出于政治目的进行盈余管理。Jones(1991)发现,公司在申请进口减免税的时候倾向于进行收益递延,通过盈余管理在后期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张晓东(2008)对石油业的研究发现,出于政治规避的需要,在油价上升的时候石油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以调低利润,但是并没有受到政府的干扰。

四、盈余管理在中國的现状及管理

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不同。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当地政府想要提升政治业绩的因素。另外,国有资本占比较大,企业盈利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有资本的保全和获利水平,一定程度也促成了盈余管理的存在。

国内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合法性仍存在争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或者为了自身利益或者为了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而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提高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另外盈余数据能够使投资者估算出公司的商誉进而推断公司的价值(龚光明,王燕娜;2007)。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进行业绩粉饰,损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存在过度行为,弊大于利,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首先,应加强公司管理,改善治理结构;其次,加强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加大对信息审核机构的惩处力度;再次,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体制;最后,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尽量减少盈余管理可以利用的漏洞。

参考文献:

[1]刘睿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7172

[2]马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0第六期下

[3]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

[4]张昕.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第四季度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4)

[5]Barton,J.&Simko,P.The Balance Sheet as a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strai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

[6]Watts,R.,J.Zimmerman.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Hall[M].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1986

猜你喜欢
资本市场盈余管理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资本市场对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后的影响研究
从“魏则西事件”看“细胞免疫疗法”行业发展状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资本市场对证券分析的影响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