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长江港口多式联运大文章

2017-03-01 21:34
大陆桥视野·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枢纽经济带航运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新近出台了《“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以长江航运中心和枢纽港口为重点,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提高多式联运服务质量,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为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方案》的发布,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港口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十三五”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窗口,我国不仅需要尽快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长江经济带必须寻求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依托沿江航运中心、重要港口、一般性港口建设辐射能级具有差异性的港口多式联运系统,扩大港口的服务和辐射范围,带动内陆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破解多式联运发展“瓶颈”,需要得到供应链服务层面的支撑,以便寻求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利益共同点。由于沿海经济发展并未使其港口积累足够的多式联运系统建设与运营经验,受到产业布局影响和内陆运输成本的限制,多式联运的发展始终存在成本效率“瓶颈”。为突破“瓶颈”约束,必须在成本、效率层面上做文章。积极采用供应链技术和服务理念,推动公路、水运、铁路、港口、运输代理、信息平台等多种运输与物流服务业务、环节的有机融合,构建具有价值增值的长江经济带供应链物流服务系统,打通运输与物流服务的全产业链,构建综合服务、资源整合与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产业发展平台,创新以多式联运为牵引的运输与物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延伸长江经济带运输与物流服务产业链,形成有运输服务衔接支撑的各种运输服务的增值空间和利益共同点,为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提供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支持。

实施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建设,形成运输、产业匹配、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为打开长江经济带沿线经济发展空间,在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谋求经济高效发展,必须按照供应链服务支撑、运输与产业布局匹配、多式联运与产业运行联动的全新现代产业发展方式,打造全新的高效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是突破跨区域的产业合作障碍,以高效的运输、物流链条,密切区域经济联系,形成沿长江经济带的区域、产业双联动格局;核心是依托长江港口、重要城市,形成产业链内部、跨产业链的集合竞争优势。港口多式联运在实现这种新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问题。

完善航运中心、航运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功能,打造集聚经济流要素资源为特色的枢纽经济发展平台。为抓住国际上港口城市正从传统以聚“物”为主向聚“流”为核心方向转变的新机遇,针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贸易流、人才流等具有“流”特征的新经济要素聚集,长江港口城市主动创造引流、驻流、分流环境,将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长江经济带的航运中心、航运物流中心所在城市,应通过各种经济流的聚集和扩散,努力成为经济流的交换、组织、服务中心,这些城市将因此成为经济流的进出门户、枢纽,使发展枢纽经济成为重要路径,也是对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符合当前国家战略的要求。《实施方案》提出的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搭建多式聯运信息平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标准规范衔接、优化通关服务和价格机制、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等保障措施,将有利于对枢纽经济发展的引导。

对于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各个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来说,只要战略对头、组织得当、培育精准,通过积极发展各种模式的多式联运,完全有可能通过积极发展枢纽经济而实现弯道超车,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引擎。航运中心、航运物流中心所在城市,应按照便于经济流承载的要求,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服务产业,构建辐射型、网络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完善节点性运输、物流设施;打通国际国内双向辐射大通道;培育物流、商贸、信息、结算要素聚集平台;营造聚集经济流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环境。

猜你喜欢
枢纽经济带航运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偏好型产业
航运服务指南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航运Ⅱ个股表现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