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7-03-01 21:57张清红
未来英才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文信息技术

张清红

摘要:面对这种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我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笔者談谈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感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数字化

一、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精心设计、剪辑、制作,使课件展示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进一步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枯燥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更深入 地思考,并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首先教师要优选范例,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要求,在课文中挖掘有利于达到训练目标的词句。范例选准了,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施于电教,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时 ,我精心选择了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场景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做批注,谈感受,学生体悟了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2、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讲授《神奇的极光》时,我出示了极昼极夜彩图及光的运行示意图,学生在形象直观、色彩斑斓的图画中感悟到了天体的运动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3、对于一些议论文、说明文,可以将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用浅显的比喻或幽默的类比,配以三级论的方法加以解说,以克服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对象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识,呈现有关的图片或效果图,会很有效。如教授白居易《荔枝图序》时若能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使学生清晰的认识荔枝的外形构造,理清说明顺序,增强感性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一面讲课,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只有一块黑板,而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顾去讲,不去板书,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要建立在广取博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也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应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四、合理调配呈现时机,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内涵丰富的学科,具有多学科、多信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特点,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能有效地扩大语文课堂信息容量,方便了课堂教学与学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学校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教学中还不够娴熟;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缺乏主见,存在盲目性;由于条件限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存在许多障碍。这也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努力把“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这一教学研究做得更好,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课文信息技术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背课文的小偷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