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

2017-03-01 19:57张侠
经营者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内部环境内部监督风险评估

张侠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企业如果內部控制失效,将无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甚至无法获取足够的利润以保证企业的继续生存。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内部控制失效,业务的合法合规性将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也将受到挑战,贪污腐败也许会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并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障机制。2012年,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有力推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但是,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明方向。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五点:一是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二是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四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五是通过内部控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良

内部控制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确保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而实务工作中,部分单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少数单位领导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部分单位缺乏全员培训内部控制基本知识;也有部分单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章立制而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位的经济活动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内部控制应当是风险评估之后的一个动态调整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化的体系。部分单位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照抄照搬相关制度而不符合工作实际,或者虽然结合了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却避重就轻,使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际上,部分单位没有自成体系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了内部控制制度。

(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尚存不规范现象,如原始凭证的审核,除了合法的发票以外,应当有证明业务真实发生的相关凭证。例如,合同、电脑打印出来的消费小票或者有领导批字的出差文件等,这些都是必需的入账凭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逐步改良内部控制环境,在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完善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对经济业务的有效监督。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规定,必须首先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建议各级财政部门拨出专项经费专门组织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责任人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使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责任人真正树立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其次,在单位全体成员会议上明确,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完善并且全员被监督控制的一个体系,概莫能外。第三,尤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各项业务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审批,考核监督机制实事求是发挥作用,以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强化风险评估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单位的各项业务相应的风险点也不同,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也就为业务流程的制定提供了基础依据。业务流程图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业务流程图的流程节点即依赖于风险点的梳理。因此,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至少每年一次,若外部环境、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应当及时重新评估经济活动的风险。风险评估结果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入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这六项大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加强财务控制

第一,财务会计岗位设置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确保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防范错误和舞弊;第二,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发生会计工作审批流程不严的现象;第三,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审批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第四,严格内部核对制度,即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主要复查核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会计凭证的合法性和财产物资安全性等,这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调整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并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S].

[2]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S].

[3] 刘永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 王德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 中华会计网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M].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内部环境内部监督风险评估
论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现行模式与新模式的构建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对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内部环境控制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