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

2017-03-02 23:03黄永武
杂文月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黄永武许衡俗气

□黄永武

元朝时的许衡,和一群朋友出远门,过河阳时,大伙都渴极了,看见路旁的梨树垂着许多梨,都争着去采来吃,只有许衡静坐在树下不动。朋友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采?”他说:“不是我所有的,任意去采是不可以的。”朋友说:“当今是乱世,梨树早没有主人啦!”许衡却坚持地说:“梨树即使没有主人,我的心能没有主人吗?”

许衡终于成了大儒,是个不肯一窝蜂随俗浮沉的人。一些人的通病,就爱一窝蜂,一窝蜂或写成一窝风,拚命三郎式不要命的一窝蜂,或只跟屁股不见眼前的一窝风。一窝蜂养来亨鸡、养福寿螺,一窝蜂搞“客厅就是工厂”,一窝蜂炒股票,一窝蜂植槟榔榭……

探究特别喜欢一窝蜂的原因,第一是所谓“利之所在,令人目盲”,追求者望风追响,形成披靡的局面。

第二是基于浮躁的习性,求速成,求快效,什么事都容易出现过热的现象。

第三是喜欢认同“大家都这样嘛”的社会拉力,无法自己站稳脚跟,仓皇奔忙中,丧失自我的真性本色,换句话说就是太“俗气”。什么是俗气?“随人之情欲谓之俗”嘛!

病情既然洞悉,就有治好的一半希望了。要想改造一窝蜂的性格,首先得多读儒家的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孟子的书一开头就辨别“利”与“义”的界限,就知道千万世人的迷惘,都从“利”字开端的。义是“不乱取”,不乱取的利,才是真利,真利是“义之和”。钱财是民生日用间和谐共济的工具,理财的崇高目的是“经世济民”,不是只求自己成为垄断的大财阀。钱财如成为生活中唯一追求的目标,人生会很乏味,人生必须有几分高于追求财富的理想。

其次是该倡导一些道家的静退哲学,当潮流汹汹席卷时,想想老子以静来治“轻躁”、治“劳热”,道家的静,不是不动,譬如安稳地走路,不匆遽地跌倒,不冒险地蹈危,就是静。外界诱惑即使多,静者不会丧失自己去随人驰骋,弄到“令心发狂”的地步。这种“清静自正”的工夫,在滔滔浊流中何其珍贵!《庄子》中说的“人皆取先,己独取后”,这不是退缩迂腐,实在是遏阻狂澜既倒一窝蜂的砥柱力量。

当然,进一步建立优游自得的生活态度,更为有意义。所谓优游,就是神气凝定,进退绰绰有余。所谓自得,就是自我可以做得主宰。许衡的静坐不贪野梨,就是一副自得的画像。人生的舵柄操之在我,要行就行,要歇就歇,胆壮神活,眼宽心安,趣舍好恶,动静有常,这种优游自得的生活态度,才是真,才是雅,才是不俗,教育成这种气象的中国人该有多好?当然就不会一窝蜂。

猜你喜欢
黄永武许衡俗气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诗剧
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
糊涂脸水聪明枕
糊涂脸水聪明枕
惊堂木
挑战全家福
许家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