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尾蜻蜓的魅力
——读张爱玲的《少帅》

2017-03-02 22:36于国源
杂文月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遗作少帅断尾

●于国源

每一次张爱玲遗作的问世,都是一场张迷的狂欢,《雷峰塔》《易经》《小团圆》之后,又等来了未完的英文遗作《少帅》,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入手,如饥似渴地读完后再慢慢品味。

《少帅》是张爱玲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写的一部爱情小说。这部作品的写作起意于1956年,当时张爱玲刚移居美国,希望打入美国市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与经济状况。尽管张爱玲连准备案头工作到动手写作用了三年时间,美国出版商对《少帅》并无兴趣,随着出版计划一再碰壁,加上后期整理材料的巨大难度,张爱玲原计划写十章,实际完成了七章,约两万三千英文字,译为中文也仅仅86页,这部原本被张爱玲寄予厚望的“转运”之作成了一只断尾蜻蜓。

毋庸置疑,《少帅》算不得张爱玲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但喜欢张爱玲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别样的收获,这只断尾的蜻蜓自有另一种魅力。读到《少帅》之前,张爱玲的形象是单一的,丝丝缕缕写尽乱世里苍凉纠结的爱恨情仇,《少帅》却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的另一面,一个远走异国他乡,努力向西方文化靠拢的“EileenChang”(张爱玲)。从本书来看,张爱玲向美国读者口味靠拢的意愿非常明显,如果说开篇“府里设宴,女孩子全都走出洋台看街景”,还是她原滋原味的笔触的话,隔后几段的“她们也许不晓得谁是大总统,但是永远清楚哪个人实权在握,而且直呼直名。在一个名义上的共和国里,这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而奇特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范儿”的表达方式。张学良是政治人物,而且是改变了中国现代史走向的大人物,张爱玲并不是个对政治感兴趣的人,对这个题材的把握很难做到游刃有余,张爱玲在《烬余录》里写道:“现实这样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间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似乎可以看做是对《少帅》的诠释。

张爱玲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岁月变迁,无论书写的是怎样的故事,她写出的依然是自己的人生和情怀。读到《少帅》的第三章,张爱玲昔日的风采重现:“他探身掸了掸烟灰,别过头来吻她,一只鹿在潭边漫不经心啜了口水。额前垂着一绺子头发,头向她俯过来,像乌云蔽天,又像山间直罩下来的夜色。她晕眩地坠入黑暗中。”让人在一瞬间感到惊艳的文字还有很多,再比如,写到四小姐独自去找少帅的时候,张爱玲这样写道:“她是棵树,一直向着一个亮灯的窗户长高,终于够得到窥视窗内。”在张爱玲的文字世界里,精神早已超越时空,一任流年偷换,今天的读者依然有着如临其境的代入感。

本次出版的大陆译本,配套赠送一本“《少帅》别册”,该册中收录了冯睎乾的一篇研究长文,对本书的创作历程、资料收集、友人通信等均有详细梳理和考证。这本别册是出版商一份用心的礼物,也更利于张迷们诠释《少帅》这只断尾蜻蜓的魅力。

猜你喜欢
遗作少帅断尾
为什么壁虎的断尾能再生?
《断尾的狐狸》新编
论遗作发表权保护之完善
大画家的遗作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补正二十五则
———以《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为据
重温经典 感悟生活
少帅征婚
在此刻(电视连续剧《少帅》主题曲)
悼念张希九诗友
“护花使者”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