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食物 三餐合理 足量饮水 积极运动”我国首次发布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2017-03-02 02:51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零食膳食

文/胡利娟

“认识食物 三餐合理 足量饮水 积极运动”我国首次发布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文/胡利娟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面临营养不良缺乏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以及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同时,不少学生及其家长和学校教职员工的营养知识匮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饮料现象普遍等不健康饮食行为常见。

“尤其是学领儿童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视屏时间长、睡眠不足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阻碍了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将妨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月11日,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发布会上强调,而此次对外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将更加全面详细地为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提供科学指导。

据了解,为了更形象地宣传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核心推荐信息,本指南中特对“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进行了再次解读,利用色彩和算珠来示意合理膳食的食物搭配,以便更好地指导学龄儿童做到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

认识食物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充足的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因此,更需要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而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则在学龄期。学龄儿童应了解和认识食物及其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逐步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提高营养健康素养。

在此,首先,应从认识食物开始。学龄儿童应了解食物和营养的相关知识,学会选择与合理搭配食物,并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掌握健康饮食制作技能,科学管理自身饮食。

其次,学习烹饪。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家庭食物的选择、购买,鼓励学龄儿童参与食物的加工和烹调等,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习食物的合理搭配、烹饪知识和技能。学习餐桌礼仪,体会珍惜食物。

最后,享受食物。家长应该与孩子一道共同营造轻松快乐的就餐环境,享受家人、朋友、同学团聚的快乐。在进餐过程中,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在进餐时批评孩子,也不要把食物作为奖罚工具,以促进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享受食物味道和营养。

良好的进餐环境还需要保持室内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餐桌与食具清洁美观等。

另外,还要把营养健康融入学校教育。学校应开设符合学龄儿童特点的营养与健康相关课程,营造营养健康的支持环境。充分利用教室和学校食堂等场所,采用班会、竞赛、展板、液晶屏、手抄报、宣传栏、校园广播、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等,结合开辟“校园菜园”、学生帮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营养宣传教育。

三餐合理

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一日三餐的合理和规律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的基本。应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添加糖高的食品和饮料。

具体实践应用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饮食规律。学龄儿童饮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齐全,并且做到清淡饮食。要经常吃含钙丰富的奶及奶制品和大豆及其制品等,以保证钙的足量摄入,促进骨骼的发育和健康。经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保证铁的充足摄入和利用。并且经常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海鱼、蛋黄等食物,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一日三餐的时间应相对固定,做到定时定量,进餐时细嚼慢咽。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为宜。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吃好,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吃“学校营养午餐”。晚餐要适量。要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快餐,如果要吃快餐,尽量选择搭配蔬菜、水果的快餐。

第二,吃好早餐。每天吃早餐,并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可结合本地饮食习惯,丰富早餐品种,保证早餐营养质量。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至少应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和果蔬类这三类及以上食物。

第三,天天喝奶。为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要保证每天喝奶及奶制品300ml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以选择鲜奶、酸奶、奶粉或奶酪。同时要积极参加身体活动,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第四,足量饮水。每天少量多次、足量喝水。6岁至10岁儿童每天800—1000毫升,11至17岁儿童每天1100—1400毫升。天气炎热或运动时出汗较多,应增加饮水量。饮水时应少量多次,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可以在每个课间喝水100—200毫升左右。

零食合理

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而经常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他们发生龋齿和超重肥胖的风险。要合理选择零食,每天饮水800—1400毫升,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应饮酒。

其中,尤其要提高学龄儿童对饮酒危害的认识。不让儿童尝试饮酒。加强对儿童聚会、聚餐的引导,避免饮酒。学校应开展预防酒精滥用的宣教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

营养专家建议,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不向未成年人售酒的执行力度,如饮酒销售人员要核查购买者的身份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限制最小饮酒年龄,并加强对酒精饮料的管理,普及酒及酒精饮料标示“儿童不饮酒”的警示标识,逐步开展对儿童饮酒行为的监测,做好预防酒精滥用的早期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比如,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奶类、大豆及其制品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等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E。谷类和薯类,如全麦面包、麦片、煮红薯等也可做零食。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

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吃饭前、后30分钟内不宜吃零食,不要看电视时吃零食,也不要边玩边吃零食,睡觉前30分钟不吃零食。吃零食后要及时刷牙或漱口。

此外,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水。多数饮料含有大量的添加糖,要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如果喝饮料,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

积极运动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会摄入过多的食物,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超重肥胖不仅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续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危险。

实践应用体现在:首先,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学龄儿童应避免盲目节食,或采用极端的减肥方式控制体重。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做到遵循进餐规律,减缓进食速度;低年龄儿童可以用较小的餐具进餐,帮助他们形成定量进餐的习惯。家长应自身养成合理饮食行为,做到以身作则,对孩子健康的饮食行为给予鼓励。要早发现、早纠正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调整食物结构,增加食物多样性,提高儿童对食物的接受程度。

其次,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适宜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是营养均衡的体现。采用分性别和年龄的身高和体质指数(BMI)来判断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体型认知,正确认识体重的合理增长以及青春期体型变化。通过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预防营养不良或超重肥胖。

而对于已经超重肥胖的儿童,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做到食物多样,适当多吃杂粮、蔬菜、水果、豆制品;同时矫正不健康行为,合理安排三餐,避免零食和含糖饮料。同时,逐步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养成运动生活化的习惯,减少久坐活动。

最后,积极开展身体活动。应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做到运动强度、形式以及部位的多样化,合理安排有氧和无氧运动、关节柔韧性活动、躯干和四肢大肌肉群的抗阻力训练、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等。同时,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低、中和高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空腹运动,饭后1小时再进行运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

总而言之,学龄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开展饮食教育,培养学龄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推广均衡膳食的科学理念。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零食膳食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论学龄儿童心理教育中儿童自尊的维护
零食知识知多少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零食不能乱吃!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