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科研探究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17-03-02 11:26韦相贵傅水根张科研曾江黎刘浩宇王帅帅谷良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探究专业

韦相贵, 傅水根, 张科研, 曾江黎, 刘浩宇, 王帅帅, 谷良田

(1. 钦州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广西 钦州 535000; 2. 清华大学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京 100084)

跨专业科研探究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韦相贵1, 傅水根2, 张科研1, 曾江黎1, 刘浩宇1, 王帅帅1, 谷良田1

(1. 钦州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 广西 钦州 535000; 2. 清华大学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京 100084)

充分整合高校内部的各种优质资源,适时开设“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对提高高校的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钦州学院建设“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的实践对课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单元建设及教学管理实施方案,为地方高校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及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课程教学; 课程建设; 跨专业科研探究

在我国的应用型高校中,本科生基本按照各自的专业或职业方向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视野比较狭窄,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几乎处于隔行如隔山的状态,很不利于学生对今后工作的适应与发展。而本科人才培养的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稀缺资源大多潜藏在大学不同专业的科研实验室或科研档案里。为打通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瓶颈,整合学校的科研资源和教师资源,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借鉴清华大学开设“实验室科研探究”和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工程技术探究”课程的经验[1-3],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跨专业科研探究”大型公共选修课程。

1 课程介绍

“跨专业科研探究”既是一门集全校资源、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大型公共选修课程,也是一个由全校各院系相关实验室及教师合作共建的教学平台。课程由若干个科研教学单元组成,主要介绍校内不同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学单元由不同院系教学单元的申请教师负责建设。

1.1 课程单元的跨专业特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国家战略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转变,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任务[4]。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仅靠一门学科或某一专业已很难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集成。

“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的教学单元都是由不同院系教师开设的,具有跨院系、跨学科、跨系统和跨专业的特性,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本科期间,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了解科学研究所需知识的综合性和深入性。学生通过选择不同专业的科研教学单元学习,便能接触到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逐步实现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相融相通的理念,逐步实现“隔行不隔山,隔行不隔理”的目标,初步形成跨学科、跨专业和跨系统的大思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破除创新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1.2 让学生了解科研过程

科研工作是瞄准不同学科的前沿或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有可能探索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由于大多本科生缺乏对科研的了解,缺乏参与科研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所以高校组织的很多科研训练也只能流于形式[5],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科研活动充满兴趣,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才能够进一步激发科研创新的灵感[6]。要想提高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对教师的科研过程有个初步了解。

“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挖掘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促进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让更多的本科生尽早进入更高层次的实验室,扩大学生的工程视野和工程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科研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单元授课教师就必须以课堂为桥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将课程教学与知识学习和科研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进行教学单元学习的同时,能接触到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并能直接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比较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欲望。因此,每个教学单元由主持科研项目的教师尽可能在实验室现场授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方位展示项目来源、立项过程、技术难点、技术路线、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等,采用的科学方法和贯彻始终的人文精神,同时要在现场展示或演示该项研究成果。

1.3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授课

“跨专业科研探究”,顾名思义,这是一门探究性课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注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以其对工程实践、现实问题和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正在成为国际工程教学的新选择[7]。要求单元授课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确定好探究教学的类型。探究式教学法是遵循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的一种方法,它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8]。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9]。因此,单元授课教师需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问题评估、交流合作、服务社会等思路,并结合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提供进行教学准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式教学示意如图1所示。

2 科研教学单元建设

科研教学单元建设是“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建设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实施方案及流程。为此,我校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钦州学院‘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建设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建设实施流程图

该流程将课程建设分为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落实课程开设单元;第二阶段为开课阶段,主要是实施单元教学;第三阶段为验收阶段,即对单元教学进行验收。

为切实把课程教学单元申报工作做好,我们制作了“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教学单元申报表,认真组织教师申报。在教师申报结束后,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单元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单元。在确定单元时,需注意几点:

一是单元要尽可能全面,真正实现跨专业和学科交叉,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渗透,机械工程学科早已不是传统的“齿轮、机床”等纯机械的特征,而是多学科并行发展的复合学科的代表[10];

二是要循序渐进,教学单元不能同时立项太多,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单元数量;

三是要使单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体现资源共享;

四是要考虑立项单元教师的教学经验,且须征求教师所在部门的意见。

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中,人文社会学科的很多教师也承担着各自领域的科研项目,但其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实验室。为了提高人文社会学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将课程起名为“跨专业科研探究”,这样,就便于没有实验室的教师申报科研教学单元。

3 教学管理

3.1 选课及教学

课程管理部门及教务处首先在相关网站上公布课程单元,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选择,每位学生须选择8个单元或16个单元。然后,课程管理部门确定各单元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或通知到学生。

3.2 学分及成绩评定

每个单元授课2学时,学生在选择8个单元学习并完成各单元授课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经授课教师评定合格后,即可获得1学分。完成16个单元学习,即可获2学分。

学生选修本课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任意选择教学单元。学生选课后,需到课程管理部门领取“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考勤及成绩记录卡”,学生每次需持卡上课,并交授课教师确认。由每位单元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及其上交的作业评定单元成绩,再由课程管理部门汇总8个单元成绩得出总成绩。

3.3 信息化教学管理

由于单元授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均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从排课到单元授课均存在很大困难。借助于网络的快捷交互性,师生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子聊天、网上公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使得教学与教学管理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及时[11]。为更好地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网络化管理。一是充分利用部门网站加强课程管理,及时发布相关授课信息;二是建立课程邮箱,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单元教师所批改的作业、成绩均可发到邮箱;三是组建单元教师Q群或微信群,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及课程与教师间的联络,建立课程学生Q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方便随时随地都能与各位学生取得联络。

4 结语

我国教育学家吴也显教授认为:“课程就是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既是一个基于跨院系科研资源的通识教育平台,也是一个让本科生进入实验领域的实践教育平台。借助这一内容丰富的平台,学生不仅可方便地了解学校不同专业的科研现状,了解主持科研项目的不同教师,了解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具体实施到获取成果的艰难而富于教益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甚至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从而拥有更开放的思想和视野去规划未来。“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的建设,既适应了应用型高校面向的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具有多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满足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具备多专业综合知识能力的人才需求。

References)

[1] 卢达溶,汤彬,傅水根,等.挖掘科研积累,丰富教学资源为本科教学服务:“实验室科研探究”大型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3.

[2] 傅水根,卢达溶,汤彬.创建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促进本科研究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3):48-49.

[3] 杨树国,梁国华,黄乐.发挥实验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79-182.

[4] 梁丽萍,陈晓琴.融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37-238.

[5] 施芝元,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1):63-67.

[6] 刘树强.激发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积极性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2):9-11.

[7] 张胤,胡菲菲.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主体:论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模式[J].江苏高教,2013(4):67-70.

[8] 牛彦杰,于爱荣,张东戈,等.面向创新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11):41-43.

[9] 孙明娟.高校通识选修课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9):35-36.

[10] 倪妍婷.关于交叉学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91-192.

[11] 李海英,李晓东.高校院系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99-100.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ive courses in inquiry of cross-disciplines

Wei Xianggui1, Fu Shuigen2, Zhang Keyan1, Zeng Jiangli1, Liu Haoyu1, Wang Shuaishuai1, Gu Liangtian1

(1.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China; 2. Fundamental Industry Training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Fully integrating internal various high quality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mely courses in the inquiry of crossing many discipli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io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of the inquiry of crossing many disciplines by Qinzhou College and proposes the embodiments of unit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to reform and develop of restructuring of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teach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search on exploration on cross-disciplines

10.16791/j.cnki.sjg.2017.02.006

2016-08-03

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 (JJ-GX-jy201436);广西壮族自治区教改项目(2015JGA363;2016JGB392);钦州学院教改项目(2016QYJGZ22;2016QYJGB28;2016QYJGB30)

韦相贵( 1967— ),男,广西桂平,学士,教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E-mail:wxg101@163.com

G644

A

1002-4956(2017)2-0022-03

猜你喜欢
实验室探究专业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