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路过宋朝

2017-03-02 15:23李凯峰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梢头西楼花市

李凯峰

1 那还是千年前的宋朝,萧瑟的秋风一点不比现在柔弱,汴京的西风正烈,吹得满地的落木萧萧,晏殊徘徊在房中,挂念着远游之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后世诸多学者皆不解晏殊的离愁别恨是如何来的。晏殊家境殷实,十四岁即以神童应试,被赐同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宰相,仕途顺畅,人生得意。又有欧阳修、范仲淹这等声名远播的学生,也称得上桃李芬芳了。但是遍观晏殊的词,其词无不透露着一股哀伤。他在哀伤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晏殊灵魂式的寂寞,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挑战性,无敌,总是寂寞。

2 宋以前的朝代大都有宵禁,一到晚上整个城都死气沉沉,来来往往的都是巡逻的官兵,一派萧然。宋朝取消了宵禁,也由此孕育了丰富的夜生活和夜市文化。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元佳节,花市灯火通明,月上梢头的时候,约到了意中人。种种温情,不过是去年元夜的虚写罢了,从回忆中抽身出来,月依旧,灯依旧,人面,却不知何处,这时的月光,洒满了惆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少心怀情事的少男少女听到这句话会不由得满面绯红,年少时的相约或许是一生中最浪漫的事。待到过了“和羞走,把青梅嗅”的年龄,回想起来,不禁会疑问:当时,怎么就那么害羞呢?然而正是这种害羞,才点燃了气氛,点燃了默默不说话,也不觉得无聊的气氛。

3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排成“人”字的大雁飞过,月光洒满了西边的阁楼。那时的月光一定非常清澈,清澈得抬头便可看见南归的雁队,那时的雁群也一定非常活泼,一声声“呀呀”叫着,引得你看个不停。你也真是贪玩,藕花深处惊飞的鸥鹭还战战兢兢呢,你又驾着兰舟去赏月了。刚和他分别不久,你又开始思念他了。雁儿可不会给你寄书信,还是把你的思念化成两处闲愁吧,你一处,你家夫君一处吧。

西楼的月,尽是柔情,尽是你飘零的闲愁。多年以后,受尽颠沛流离的你看到雁队再次经过的时候,却是脱口而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才是真正的物是人非呀!

4 明月几时有?没有人知道。把酒问青天,青天应该知道,但是青天不会说话,怎会告知与你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宇宙无穷无尽,自我是多么渺小。贬出朝廷又怎样呢?这里不是有酒有肉有诗有月吗?带着月亮泛舟出游吧,顺便探讨一下人与宇宙的关系。那晚的月亮一定特别空旷,因为有一个人在思考他的存在。

月亮照啊照,照过了唐宋元明清,照过了一切活着的和逝去的生命,守候了多少个万年才把银辉洒到你身上。当它路过宋朝的时候,变得好温暖!

猜你喜欢
梢头西楼花市
处暑西楼听晚蝉
春花秋月望西楼
秋夜吟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豆蔻梢头二月初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中晚唐赏石家张祜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