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经典

2017-03-03 05:47毛家英
新班主任 2017年2期
关键词:李老师语文课爱心

□毛家英

四读经典

□毛家英

几年前,我的好朋友、班主任尖峰论坛的群主、新生代班主任代表梅洪建老师告诉我:“教育者一定要看两本书,一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二是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

我的真正阅读就是从李老师的这本《爱心与教育》开始的。

翻开此书,我一边读,一边被书中的内容感动着。那时,恰是我的工作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白天没时间阅读,我就在晚上读。每次都是读着读着就忘了时间,我总是提醒自己:“看完下一篇,一定睡觉!”结果看完了下一篇,又忍不住对自己说:“再看完一篇吧!”当时我还QQ空间里写下:“大年初三,我没有走亲访友,终于将这本书全部看完了!说不完的感动,道不完的惊喜。”

这是我第一遍阅读此书,收获最多的是感动。

看完后觉得不过瘾,我再次从头开始看。这一次的阅读,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我开始边读,边做批注。看完《学生们的“秘密行动”》这篇文章后,我忍不住写道:“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如果不是对李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怎会有这次真爱‘秘密行动’呢?”看完《宁玮,好人一生平安》一文后,我写道:“正直善良的宁玮!深爱学生的李老师!质朴感人的师生情!”。读完《我和万同的故事》后,我感触颇多,写道:“后进生万同终于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李老师也因此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这是真正的教育,触及人心灵的教育。”仅仅用三天的时间,我就完成了《爱心与教育》的第二遍批注式阅读。

第三遍阅读,不是一字一句地读,而是选择令我感受最深的内容重点读,还反复回味自己批注的那些文字,思考哪些经验可以为我所用,哪些方法可以创新。尽管读的内容减少了,但读的速度放慢了,读的感受也加深了,这是一种更深层阅读。经典的作品是百读不厌的,尽管我已是连续读了三遍,但仍然没有感到满足。

随后,我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四遍阅读。

李老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都会给孩子们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也每天从语文课中挤出五分钟,给孩子们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听读经典,孩子们很快迷上了《爱的教育》。“同学们为了听故事,下课十分钟都不休息了。这每天一次‘爱的教育’还真不能少!这已经成了同学们的习惯。”学生王冬举说道。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我都会表扬;俞同学背书速度慢、作业完成质量差,但和李老师班中的“万同”相比,还不算太差,于是,我改变了心态,对待学生更有耐心了;面对工作中的不如意,性格急躁的我多次忍不住想发火,但每次想到李老师对待学生的耐心与细心,我就会立马平静下来。

四读经典,使我把李老师的先进经验移植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学会了始终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生活的幸福。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实际上是一种惰性的阅读。我认为,一种有准备、有价值的阅读,四遍足矣。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牡丹路望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李敏芃)

猜你喜欢
李老师语文课爱心
该得奖的李老师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爱心树(下)
宠物难伺候
语文课上做游戏
舍不得您,李老师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