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舟草篆书法集评

2017-03-04 05:35谢少承
书画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章草书体草书

文_谢少承 等

朱友舟草篆书法集评

问|您对于朱友舟教授的这种新书风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是怎样看待和理解的?

文_谢少承 等

谢少承|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军区书画研

究院副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友舟的作品让我还是很吃惊的,基本上是耳目一新,作品把草书和楚简结合起来,这种感觉是很新的。草书是动态的、基本以曲线为主的线条,而楚简是属于横势比较明显的,正好跟草书形成一种反差,反差中形成一种节奏感。他线条中的重复的东西很少,语言很丰富,而且他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是很自然的书写,没有造作,包括对整个结构空间的把握是非常自然的,我看了以后觉得作品里面的抒情性、艺术性都相当高。我这几天一直思考这个事情,感觉到这种融合还是很有意义的。友舟从整体意识来讲是比较有创造性的,他的创造性是体现在他作品中,跟传统的东西是不同的。传统是要继承,如何去继承?不是一味地把古人的章法、笔法、墨法照搬过来。这种传承是一种原封不动的传承。还有一种是结合时代,把当代的书风和古人的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传承。我觉得友舟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跟其他人的思维不大一样,他能够把不同书体相互融合,融合得基本是天衣无缝。要是猛一看他的作品,是非常自然的、贴切的两种书体在一起,而且章法很生动。因为是磨墨,还有些枯湿浓淡的东西,使得墨韵变化很多,效果很好。另外一点就是他对古人的笔法结构理解得非常好。他写的草字非常合理、合情。他不是因为两种书体的结合而去造一些字造一些写法,他是把古人的东西很好继承,在继承的同时他的作品产生一些新的艺术元素、新的变化。他在继承中没有破坏古代的笔法、章法的格局,而是把古人真正美的东西继承了下来。这种美是容易被破坏的,一旦破坏掉以后就不是中国书法了,有可能流落到一种很俗的气味中去了。这样的先例是很多的,很多人把一些古代的东西破坏了,就以为有自己的创造了,结果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这点呢友舟看得很清楚,也非常谨慎。在谨慎地做这些创造的同时,自己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构想。对于他将来艺术的完善和发展前景,我很看好。

1.朱友舟 月光秋色五言联137cm×24cm×22016

问|对于朱友舟教授此次“草篆·荆楚风”书展您有怎样的感受?

刘元堂|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友舟去到国外,受了一些审美思潮的影响,回来以后书风有了新的调整,我觉得这种思路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以前写简帛书和草书多一些,他把两种书体结合起来做了一种尝试,出现了一种交汇交杂的样式。虽然以前很多名家已经做过这种尝试,但是大家可能没有尝试到一种很成功的地步。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且是比较年轻的艺术家不能固守,要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创新,不停地探索。友舟做了这方面的探索我觉得精神非常可嘉。他现在的作品到底成不成熟呢?大家可能褒贬不一,我认为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状态和高度,毕竟我们都还年轻,都还在路上。无论别人怎么去评价他的艺术高度我觉得都不重要,他的这种精神最可贵。我想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表达我对友舟老师的支持,我觉得他要坚持这种精神一直探索下去。我个人觉得他的东西可能还缺少一种纯粹性,他应该做得再提炼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做得更纯粹一点。问|对于朱友舟教授此次“草篆·荆楚风”书展您有怎样的感受?作为学者型书家的朱友舟老师通过书写来印证理念和探索书风的变革,请您谈谈朱友舟教授此次展览的意义何在。黄正明|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2.朱友舟 杜常诗 题华清宫32cm×69cm 2016

3.朱友舟 王禹偁诗 清明32cm×69cm2016

4.朱友舟 王之涣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62.5cm×34.5cm2016

5.朱友舟 王昌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69cm×31cm 2016

对于这次展览我详细地看了一下,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探索性的,而且这种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跟朱老师比较熟悉。他以前是做古文字这一块的,做过古文字的教学,因此他把楚简作为他主要的表达方式,将大草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可贵的探索。因为很多人写草书都不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走的,都可能是从正常的魏晋或者是汉代的草书之间走过来的。而友舟老师这种线条的表达,从楚简中来。第一他有他的独特的古朴的风格,第二他在书写的节奏上可能与一般的草书会有不同。在他这次探索性的展览过程中,我发现还是蛮有意思的,两种结构的组合造成了一种不同的书法表达的效果。楚简的横势、纵势的那种表现,比如说我们看唐朝书体中的圆转和方折的表达,产生两种节奏。我也注意到了朱老师他自己也认为书法是线条对空间的切割,我觉得这个表达也是非常合适的。这种将空间重新地划分或取舍的做法,是非常可贵的,有意义。我认为他展览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楚简的融入有新意,不是传统意义上草书的延续,可能那种延续只能是笔墨上的线条上的一种表现,而他这种表现可能又把更古朴的方式放进去,并把不同的节奏放入草书过程中,使得他这种楚简入大草的表现有了新的表达方式。这种探索我认为有两个意义。第一,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章草的全新的表现,但是朱老师这里面有章草的表现。他以前写过章草,所以说这种楚简和章草又有联系又有不同,但他这种表现很好。第二,而且我注意到了他在形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有横势书写的方式,好像有四件横势书写的作品。我也跟朱老师讨论了一下,我说这种横势的书写可能我们还得更进一步地更好地去表达一下,因为横势书写在走向和笔墨上容易撞车,可能在笔墨的丰富性、线条的游走性上会有一些变化。我始终讲草书通常的那种节奏型,他把它改变了。这种节奏型很有意义。原来楚简的书写方式加入了草书的书写方式,我觉得能够表达出一种变化多端的,或者说线条丰富的美感,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7.朱友舟 毛泽东词 菩萨蛮·黄鹤楼138cm×32cm2016

10.朱友舟 桃花源记(节录)之一138cm×32cm 2016

问|对于朱友舟教授此次“草篆·荆楚风”书展您有怎样的感受?对于朱友舟教授的这种新书风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您是怎样看待和理解的?

刘灿铭|东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看了展览,我非常佩服友舟的探索精神。他善于把各种书体融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一种新的探索语言。他主要用篆与草书的这种联系,凸显出他在书体方面的一种很深的研究和熟悉的程度。一般来说能把这两方面打通比较难,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事实上我们从书法史来看,在秦简、楚简里面,有很多的篆书、隶书跟草书的结合,所以也可以说他对于一个阶段书体的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相对动态的、不是很成熟的一种书体的把握,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当代书法艺术的精神,所以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样式又有新的精神。他不是随随便便地在探索,而是有传统的依据。他把传统和个人探索结合的这样一种状态在我们当下做了很好的反映。所以我觉得他这样的书法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如果大家都能够去做相关的深入探讨,可能书法就会更有意义。所以我想这也是友舟他的作品给我们当代的一种很好的启示吧。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11.朱友舟 梅子黄时日日晴71cm×33.5cm2016

猜你喜欢
章草书体草书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谈张耀山的简章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章草对联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