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2017-03-04 08:21叶见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积累句式想象

叶见平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从字词、句式、积累、想象等方面设计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有效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字词;句式;积累;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大语言训练力度,有效开展语言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根据平时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立“训练点”。

一、紧扣字词,挖掘语言训练点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向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词句的练习。

如: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中,课文第一句是“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点:为什么不写圆的?绿的?而要用叠音词“圆圆的”“绿绿的”?学生就会回答:圆圆的、绿绿的让我们感觉到荷叶特别圆,特别绿。然后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使用叠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确切。这样表达,读起来郎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另外,还表达了作者对荷叶喜爱的情感。类似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巧抓句式,挖掘语言训练点

小学生学习语言是通过一篇篇课文来实现的。因此,课文中新出现的句式应该让学生熟悉,内化。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词汇,提高语文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

1. 用换词法理解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句,有的词语表面上很难理解,不过掌握方法其实很容易,换词法理解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例如教学《长城》时,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理解“很自然”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恐怕就不再是难点了。比如引导学生根据上文的意思将“很自然”換成“情不自禁”就很容易理解了。学会换词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当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用这种方法解决。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2. 利用变序法体会句式的独特

课文中有些语句表达方式比较独特,通过改变句中的语序或篇中的位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顺序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作用。如在五年级教材《慈母情深》一文的教学中,对文中的经典句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师:这句话从表达方式上看,有什么特别?

生:句子中出现了三个“我的母亲”。

师:你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前后位置调换,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母亲的工作太累了,更让人震撼。

师:这就是倒装句的魅力。读出这一份尊敬来!(指名读)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改,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语言简洁是梁晓声的特色,为什么这里把这么简单的动作分开写成三句话,不直接连在一起?

生:心疼母亲,更令人感动。

师:这就是短句的魅力。读出这份心疼来!

师: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

师:此处省略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各种艰辛、疲惫……

师:一句话、一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有时能增强感人的力量。虽然母亲的身体是极其瘦弱的,但她的内心——

生:坚强、坚忍、刚强……(齐读)

在这样的两次变序中,学生感受到了梁晓声的语言特色,领会到倒装句和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3. 利用仿写法打下基本功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要细细品读时说:“阅读时最重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易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唯有这样,才能发掘文章的蕴涵,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模仿课文中基本句型、句式、常用句群做写话训练,就是为了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了解句与句的结构关系,扎扎实实地打好用词造句的基本功,使语言逐步合乎语法规范。

在三年级上册的18课《盘古开天地》中有这样一段:“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读完这段,有位教师这样设计:“盘古的其他部分又都变成了什么呢?你能仿照课文多说一说吗?记住不要只说变成了什么,而要说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这种设计就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在词语前加上修饰语的写法。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在词语前加上修饰语的方法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落到了实处。

4. 增删比较,学会规范生动表达

增删词语,可以培养学生规范、具体、生动表达的能力。笔者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中“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句时,让学生在“走”前面加上“我们”,把这句话改为“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我们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比一比,两句话在情味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领悟到在当时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一个“走”字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班长舍生取义的决心。

除了以上的训练之外,还可进行“改句训练”(如改比喻、拟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扩句训练”、“缩句训练”、“造句训练”等等。要想達到语文文字训练的最好效果,课堂上需要反复不断地强化这类的训练。

三、积累拓展,挖掘语言训练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便可内化为己用,需要时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学习语言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上,要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做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教师必须重视“积累”这一重要的中介环节。语言的积累包括许多方面,如“课文中优美词语的积累”、“精彩句段的积累”、“背诵优秀诗文”等等。其中词语的积累是最基本的,它可以丰富学生词汇、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质素。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有描写德国的花很美的句子:“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后,再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形容花多花美的成语?”

生:鸟语花香、繁花似锦、 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在学生七嘴八舌中积累了很多描写花儿的词语。

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要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因此课堂上要对学生多样全面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四、放飞想象,挖掘语言训练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每堂语文课要设计想象类的训练点,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

如在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训练点:

师:荷叶除了吸引了小水珠、青蛙等这几个小朋友,还引来了很多有趣的小顽皮,他们也和荷叶成了朋友,在他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下,高兴地游来游去。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躲在荷叶底下,捧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

生: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秋千。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千,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秋千来。

师:多像一则童话故事呀,想象力真好。你呢?

就这样,一年级的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精彩表达。课堂教学中设计这些语言文字训练点,留给学生时间,发掘想象潜能,使之具有形成新颖、独特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积累句式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