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

2017-03-04 19:46杨军用周云王琳杨百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杨军用+周云+王琳+杨百京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方煎剂,每日1剂,给药周期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床疗效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和胃镜积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比对照组(71.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益气养阴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73-02

在胃炎的治疗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较为棘手的,是最重要的癌前疾病之一,西医方面本病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和治疗规则仍未统一,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治疗该病已有丰富的经验,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气阴两虚为常见证型[1],本次研究以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为受试群体,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本病,并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为慢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治疗提供诊治思路和方剂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2±17.6)岁,病程:1.9~16 a,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6.7±18.3)岁,病程:2.1~18 a,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经电子胃镜和活检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2]中的诊断标准。胃镜检查提示:黏膜颜色改变,可见血管;病理检查提示:黏膜肌层增厚,部分固有腺体萎缩,或伴随炎症。经中医诊断亦符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胃脘痞满、隐痛;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濡缓等。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方(沙参15 g,麦冬15 g,党参 30 g,白术 15 g,蒲公英2 g,佛手15 g,木瓜5 g,甘草3 g)煎剂治疗,饭前半小时服用,每日1剂。根据患者病情相异辨证加减治疗,阴虚较重者,可加用生地,知母;肝胃不和者,可加用柴胡,枳壳,黄芩;血瘀较重者,可加用红花,桃仁等。治疗周期皆持续3个月,2组患者受试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饮食规律,禁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1.4疗效评定根据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总积分变化、胃镜积分变化评价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效:中医症候评分总积分下降70%,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好转,胃镜积分明显下降;有效:中医症候评分总积分下降30%,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有好转,胃镜积分下降;无效:中医症候评分总积分下降<30%,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无变化甚至加重,胃镜积分无变化甚至增加。

中医症候评分:按照患者主要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分、2分、4分、6分,次要症状记为0分、1分、2分、3分。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胸脘痞闷、身重倦怠、恶心呕吐、便溏、口干等,次要症状有:咽痒咽痛、咳嗽、鼻塞、头晕、小便短赤、咽部充血等。得分越低,表明症状缓解越好。

胃镜评分:根据患者胃黏膜颜色的改变、病变的范围等将胃粘膜情况分为正常、轻、中、重度,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 分。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均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2组数据资料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见表1。

2.22组患者胃镜积分比较见表2。

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迄今为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机制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年龄,遗传因素等有关[4],故临床治疗以抗HP治疗,加强胃黏膜屏障作用,增加胃的张力,协调器官运作为主,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绿茶,以增加自身抵抗力[5],但疗效仍不十分理想。

从中医上来说,胃主受纳,以降为顺,阻滞而病,如机体寒热失调,气血不和,湿瘀病理产物积聚,导致脾胃气机逆乱,升降失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复杂多样,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都会引起上述症状[6]。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益气养阴方,其中党参为君药,性平、补气益中,调和脾胃,归脾肺经。白术性苦,和中益气,燥湿利水;沙参味甘,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定肺气,安五脏。上述三药与党参共益气养阴之效,为臣药。佛手能和中行气,斡旋肝脾气机;木瓜能化湿调中,养气合胃;蒲公英清热解毒,共为佐药。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得,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說明益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方能改善甚至消除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胃黏膜,阻断病情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雅慧,郭菊清,刘越洋,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Hp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06):1381-1383.

[2]于中麟.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02):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4]易平钰,朱方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6):3696-3699.

[5]莫喜晶,韦春回,陈国忠.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05):840-846.

[6]苏泽琦,陈润花,李培彩,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布规律研究现状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01):42-45+62.

(收稿日期:2016-08-22)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对比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76例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