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支法择时平衡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2017-03-04 19:49门志涛覃智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2期

门志涛+覃智斌

摘要:目的观察“纳支法”择时平衡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选择申时治疗,对照组选择上午8~12时治疗,治疗方法均为平衡罐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牵引等常规疗法,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2%,对照组愈显率为74%,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支法”择时平衡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疗法效疗更为确切,且“纳支法”择时平衡罐疗法的治疗反应轻,不适感较少,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纳支法;择时;平衡罐;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77-03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iming-balance-tank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ith cold-dampness. Methods: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50 cases per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 p.m. to 5 p.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at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8 a.m to12 a.m. The treatment method was balanced tank therapy combined with physical factor therapy and tractiony. The effect was observed 10 days later. Results: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2% while th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 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Naqifa Timing Balance Tank has more accurate effect than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ith cold-dampness symptom and the method has mild reaction,less uncomfortable and easier to be accepted by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Naqifa,timing,balance tank,lumbar disc herniation

近年來,笔者运用“纳支法”择时平衡罐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设立8~12时平衡罐治疗组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1]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部;③伸拇(趾)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膝腱或跟腱反射减弱;④X线平片检查排除其他腰椎病变;⑤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符。

1.1.2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辨证标准;②自愿接受试验方法治疗;③年龄在23~60岁。

1.2.2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严重椎间盘突出,伴马尾神经综合征或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有明确手术指征者;③合并腰椎滑脱、发育性椎管狭窄、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结核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肿瘤者;④患有严重内科疾病或精神疾病、传染病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腰背部及皮肤有明显皮损者。

1.3一般资料10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来本院骨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纳支法”择时平衡罐治疗组(治疗组)和8~12时平衡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00±12.33)岁;平均病程(59.68±20.33)d。对照组50例中,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16±12.63)岁;平均病程(58.90±36.17)d。2组样本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均在申时(下午3时~5时)采用平衡罐疗法进行治疗,每3天1次,每次约45 min,5次为1个疗程。具体步骤:①取穴。主要取膀经穴、夹脊穴及督脉穴。②操作手法。a.闪罐:以上下、左交叉取穴为原则,在留罐的基础上闪罐3个来回,具体操作为采用“留-拔-留”的循环手法,在两侧膀胱经上由“左上-下-左中-右中-右下-左上”(左为病侧)的顺序进行,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大声响。拔罐的密度根据同个体体型而定。通过左右、上下对称取穴(阴阳相配)调脊柱整体平衡。b.推罐:沿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推罐3个来回。先推健侧再推患侧后推督脉,不仅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且可协调左右,平衡阴阳,恢复脊柱的整体平衡。c.坐罐7 min:取心俞(双)、肝俞(双)、脾俞(双)、肺俞(双)、肾(双)。坐罐有温阳扶正之效,通过温煦五脏,有助于恢复体的整体平衡。火罐前后均配合物理因子(中药熏药+中频脉冲电)及牵引治疗。每日1次,共10次。

2.2对照组除治疗时间为上午8~12时外,余均同治疗组。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由临床专业人员指导(非暗示或诱导)受试对象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基线点为受试对象接受治疗前,试验终点为疗程结束后(包括不足10次痊愈“纳支法”择时平衡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临床观察者),共测定2次。

3.2疗效标准[2]参照日本骨外科学会腰痛疗效价标准(JOA score)及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指标拟定。臨床痊愈:局部疼痛消失,无压痛,下肢无疼痛麻木,活动自如,PRI、VAS和PPI积分值均为0;显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肢体活动大致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PRI、VAS和PPI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40%以上;有效:局部疼痛减轻,轻度压痛,肢体活动有改善,可参加轻工作,PRI、VAS和PPI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20%~40%之间;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PRI、VAS和PPI积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不足2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各指标进统计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治疗结果

3.3.12组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见表1。

3.3.22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2。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多发病、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辨证多将其分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肝肾亏虚4型,其中以寒湿型较为多见,占30%~40%[2-3],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首选治疗方案目前仍然为保守疗法,诸如中药热烫,火罐,手法、物理因子及牵引等。其中,气滞血瘀型该病一般经常规保守治疗病情可立即缓解,而寒湿型则大多起病较缓,往往病情缠绵难愈,成为影响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大因素[4]。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感受风寒湿邪,使腰背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肌肉痉挛。人体受到风寒湿邪的影响,温度下降,体表血管收缩,深部血管扩张,导致液体渗出,积存在体内而引起疼痛。当肌肉痉挛,极度缺血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及神经刺激症状[5]。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目前临床上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但其治则均为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尤以火罐加物理因子的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平衡罐疗法不仅具有普通火罐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而且通过“闪罐”操作中采用上下、左右的交叉取穴可以有效调节脊柱的整体平衡,而通过循督脉、膀胱经进行推罐可起到直接疏通经络的作用,最后对心俞(双)、肝俞(双)、脾俞(双)、肺俞(双)、肾俞(双)及腰阳关、阿是穴等重点穴位进行坐罐,可调和气血阴阳、温煦五脏,有助于恢复人体的整体平衡。目前有许多学者已报道证实了平衡罐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疗法[6]。然而,笔者在众多接受平衡罐疗法的患者中观察发现,火罐的治疗时间不同,疗效不尽相同。另外,部分患者在火罐治疗后往往会出现身体上的诸多不适感,如:全身无力,倦怠头晕,疼痛无缓解,甚至加重。而一般选择在申时进行火罐治疗者其疗效显著,患者往往有经气流动感,感觉腰背部有一股温热的气流走窜等得气表现,且治疗完毕人整体感觉神清气爽,无任何不适反应。

平衡罐治病总的法则是通其经脉,调其气血,通畅营卫,从而祛病健身。而临床实际工作中,一般患者治疗时间均为上午8-11时(即辰、巳时,辰属胃、巳属脾)和下午3-5时(申属膀胱)。之所以上午火罐疗法效果不佳,其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可能因素体有脾虚为本在先,加之寒湿之邪滞络,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湿邪停留于腰背部,寒邪外客,更不利于湿邪的驱除,因“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拔罐能去客于皮毛肌腠之湿邪,然生湿之源不除,脾阳虚不健运水湿,则难以收功,且人体中的正气和致病因子皆行于经隧,8-11时拔罐,即脾胃经时,火罐后通泻太过,损伤正气。邪气自可出,正气岂有不出之理,正气耗损,于治疗有弊而无益。上午8-11时火罐治疗则愈发导致脾气愈虚,有些医者在治疗时不予辨证即施以拔罐,往往疗效不佳。有感于此,现笔者以临床亲历之病例数则供同道参考指正。

“纳支法”择时平衡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加显著。子午流注是一种以“择时”治病为特点的治法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思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观察和认识人与天(人与环境)的关系,运用干支学说进行运算、推演人与天的时空关系,进而推算出人体内气血在不同时期的盛衰变化,从而决定在何时选择何穴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7]。

子午流注法分为纳甲法(纳干法)和纳支法(纳子法)。纳支法是子午流注中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地支(时辰)与经脉的配合关系,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有关经脉的腧穴在该经气血当旺时进行治疗,它以“因时制宜”为基本治疗原则,注重“择时”治疗。现代实验研究证明[8],人体内在不同机能状态下,存在着不同生物节律的特点,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有其节律变化的特点,经络穴位效应随着机体生物节律变化而变化,不同时辰进行治疗所产生的效应不同。“纳支法”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这个流行顺序以一天来说,从寅时起,止于丑时,周而复始。当某经发生疾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治疗,故又称按时循经取穴法。按照中医辨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多属足太阳经循行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痹者闭也,不通则痛,说明本病由于足太阳膀胱经气血不通或闭阻所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适于痹证中的“寒痹”,如《内经·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治疗应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法,故根据“子午流注”理论的气血流注规律,足太阳经当申时气血最旺,本研究根据“纳支法”的择时治疗原理,选择申时采用具有温经通络止痛的平衡罐疗法,实术于足太阳经腧穴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纳支法”择时平衡罐对疏通该经络气血与祛邪止痛之功效较其它时间会更好,对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

认识疾病的目的在于驾驭疾病,认识疾病与时间的关系在于了解疾病的转变规律,掌握其转变、转化与欲解向愈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采取积极措施,使疾病向有利人体的方向发展。所以,时间与治疗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因时施治是根据不同发病时间,来考虑治疗原则,在辨证确定治疗原则时,首先考虑时间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择时治疗是选择最佳的时间治疗,患者在这个时间治疗,效果显著而无副作用,因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当然,由于“纳支法”由古代运气学说演变而来,其中不乏牵强之处,十二经“纳支法”尚缺乏足够的中医理论依据。“纳支法”只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一个分支,并不能代表子午流注针法的全部价值。随着时间医学研究的深入,纳支法理论对于应用于火罐治疗各种疾患的学说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整理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军医出版社,2006:2.

[2]钟广伟,李炜,王素娥,等.湖南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的初步调查[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4):50-52.

[3]蔡加.赣州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6):898-899.

[4]孙富强.利用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杂志,2005,13(24):44-45.

[5]OZGOCMEN S,ARDICOGLU O.Lipid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fibromyalgia and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Yonsei Med J,2000,41(5):541.

[6]徐敏,唐汉武,黄承军,等.平衡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38-2739.

[7]程爱萍,张波,程书桃,等.“纳支法”择时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7,39(2):47-48.

[8]翟宝柱.浅谈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择时治疗.求医问药[J].2013,11(7):160.

(收稿日期: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