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2例

2017-03-04 20:01曾云魏正国任钰杰苟亮周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

曾云+魏正国+任钰杰+苟亮+周荣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给予奥卡西平及甲钴胺,研究组62例患者采取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2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3.7±0.9)及(5.5±0.7)分,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13%,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针夹脊;围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89-02

带状疱疹是由于机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当机体创伤、疲劳、感染或恶性肿瘤等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所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达到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内的皮肤进行复制,产生炎症反应,形成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临床表现以轻度乏力、低热及纳差等为主,好发于肋间神经、颅神经及腰骶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带状疱疹在发病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皮损消退后神经痛持续存在者,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中医理论认为带状疱疹与心肝火盛、聚于局部,蕴积于肌肤,脾肺湿热,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耽缠带作所致[1]。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特有的疾病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已将针灸较多的应用至PHN的治疗中,本研究通过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PHN,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4月平昌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及针灸科就诊的PHN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78±1.19)岁。对照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8.12±1.22)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或第六版《皮肤性病学》中带状疱疹的中西医诊断[2-3];带状疱疹治愈后,患者持续疼痛时间>30 d者;疼痛呈刀割、刺痛或持续性灼痛者;疼痛区域有明显后遗神经痛症状,如痒等;未经止痛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哺乳或妊娠期妇女;对电针手段耐受差者;有出血性疾病者;病情危急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与比较研究。

1.2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具体操作方式如下:以阿是穴(病变疼痛处)为围刺治疗点:取仰卧位,常规消毒,以皮损疼痛点为中心,其半径2 mm处,针尖以15-30°方向沿皮下围刺,两针之间距离约1-2 cm,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于夹脊穴(病变疼痛处相应神经节的上一段及下一段)行电针治疗: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针尖以45°于脊柱方向针刺1 cm,针刺得气后连接电刺电极,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2-5 mA,通电留针30 min,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给予奥卡西平,600 mg/d,1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7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效果,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评分[2]。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带状疱疹诊断标准,结合患者VAS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3]。痊愈:疼痛消失,VAS缓解95%以上;显效:疼痛基本消失,VAS缓解70%-94%;有效:疼痛有所缓解,VAS缓解30%-69%;无效:疼痛无改善或恶化,VAS缓解30%-69%。VAS缓解=[(治疗前VAS-治疗后VAS)/治疗前VAS]×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2.2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痊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13%。

3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对带状疱疹有诸多理论描述,如《外科启玄》描述其为蜘蛛疮,认为其为肝心二经风火,脾肺二经湿热所致,宜用龙胆清肝火、柴胡清湿热;《疡医大全》描述其为白蛇串,及《证治准绳》火带疮等。中医理论认为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湿热火毒所致,情志失调引起肝气郁结,饮食不节而湿热内留,年老体弱及较为血虚,气血凝滞所致脉络不通,从而导致疼痛[4]。中医理论认为PHN属于痹症范畴,主要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电针疗法是利用电流刺激机体穴位,加强和维持气感,疏通经络,协调体内阴阳平衡,起到止痛、缓解痉挛的作用[5]。围刺法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即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现代生理学表明夹脊穴周为分布较为吩咐的末梢神经,围刺治疗时可引起脊髓背角胶状质闸门的关闭,阻碍了止痛因子释放信号的传导,从而起到止痛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取得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96.77%,其中痊愈占比35.48%,且可有效缓解患者VAS疼痛评分。综上电针夹脊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茹月,熊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673-676.

[2]姜丽芳,顾一煌.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913-915.

[3]赖新平.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07):882-883.

[4]张焕军,陈虹颖.电针夹脊穴结合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7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32-33.

[5]漆晓波,米艳梅,易冬梅.电针,围针刺配合火烧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82 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2,3(6):17-18.

(收稿日期:2016-08-18)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
有一种“切肤之痛”叫带状疱疹
大部分带状疱疹是累出来的
关于“缠腰龙”的四大误区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警惕“缠人”的带状疱疹
哪些人需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热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