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疑难手印的形成因素和显现提取

2017-03-04 20:16郑爱凤姜海军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关键词:提取手印疑难

郑爱凤+姜海军

摘 要:疑难手印的鉴定是痕迹检验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能解决好,对提高痕迹的利用率,揭露和证实犯罪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吸取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收集大量的素材,并进行系统分析,试图对疑难手印的形成、显现提取等方面的问题作疏浅的探讨。

关键词:疑难;手印;形成;因素;提取

手印(在刑事鉴定技术中主要指指纹)因其人各不同的特性成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最直接、最可靠、最快捷的途径,常被称为“证据之首”。在许多案件中,经常会遇到疑难手印的鉴定。什么是疑难手印呢?所谓疑难手印,是指在某些难显客体上(如人体皮肤、纺织品、塑料薄膜以及皮革、牛皮纸等)遗留的潜在手印和某些特殊物质(如油类、油垢、灰汗混合等)形成的反差不明显的手印。

1 疑难手印的形成因素

中心花纹不明、残缺不全、纹线模糊不清的手印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疑难手印。疑难手印的形成除了必须具备手印形成三要素,即手(造痕体)、作用力和被接触客体(承痕体)外,还会受痕检工作者显现提取方法的影响。现将形成疑难手印的相关因素归纳如下:

1.1 手的动作习惯是造成疑难手印的关键所在

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要用手接触的物体很多,根据物体的大小、轻重,不同结构及其现场所处的位置,常常用手对物体进行按压、触摸、拿取、推拉等动作。因此,留下的手印除正常接触外,大部分手印常是如下情况:

(1)变形手印,常是推、拉滑动时形成。

(2)模糊手印,常是物体表面不清洁(存在油垢、灰尘、血迹等杂质)和手上粘附异物后形成。

(3)残缺手印,一是物体本身不平,二是手的接触范围不大,三模糊中的局部清晰。

(4)重叠手印,常是移动或先后接触而形成。

1.2 被接触客体(承痕体)是形成疑难手印的因素之一

承痕体表面不清洁,会使遗留其上的手印模糊粗糙,不光滑的承痕体容易形成假特征,会使痕检工作者误认为是手印中的伤疤;球面、凹陷的承痕体常常使手印发生变形。因此,承痕体是造成疑难手印的一个因素。

1.3 显现与提取时发生的变化造成疑难手印

因手印的种类、客体表面性质、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决定了手印的显现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且每种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特定环境。不同显现方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选择的方法不当,便会形成疑难手印。因此在显现和提取手印时应选择最佳方法,所谓最佳方法是指条件、设备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均最适宜的方法。

2 疑难手印的显现提取

各种潜在手印的显现提取,是指纹技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目前,显现手印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归纳为粉未显现法、转印提取法、光致荧光法、染色显现法、化学显现法、熏显法、拍照提取法等几大类。手印显现的技术方法虽多,但没有一种显现方法是万能的,能够完全排除使用其他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特定环境,必须全面具体地分析手印的特性,因质、因时、因地做具体筛选,否则不会奏效,甚至破坏现场手印。

2.1 在手印显现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1.1 首先分析形成手印的物质、客体表面性质和环境因素,对显现方法进行选择。正确的方法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确定显现客体:一是分析犯罪嫌疑人必然或极可能用手拿摸的物品;二是通过变换各种角度观察疑似留有指印的物品和部位。然后根据待显客体的条件,确定显现方法。哪些客体适用什么方法,专业教材有归纳,但要学到手,牢固掌握它,必须自己多练。发现疑难的客体,尽量不要现场处理,可提取回来在实验室显现。

2.1.2 选定显现方法之后,要了解和掌握该方法所需的理想条件,严格按操作程序办事。如:有的试剂如青铜粉、铝粉适宜干燥低温环境,那么在高温高湿天气,或客体较潮湿情况下,应先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或是在喷洒试剂后,进行阴干,再置烘箱干燥,适当时间再曝光。而有的试剂如水合茚三酮要求的条件则恰恰相反。它在80℃左右,相对湿度60%时的显现效果最佳,所以往往需要采取加温加湿法增效。某些熏显方法简便而应用广泛,但它对检材悬挂角度、距离、温度、器皿的清洁程度、放药量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不按条件和程序办,效果就不佳。

因此,痕检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掌握各种手印显现方法的原理,而且要了解、探索各个方法要求的最佳条件和操作程序,才能做好手印显现工作。

2.1.3 要努力研究并掌握不同显现方法的相容、互补性,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显现效果。手印显现技术中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排他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先认识显现方法的针对性和局限性,理解方法的多样性和相容、互补性,然后再选择具体的显现方法。显现手印时应克服一次性、单一性的检验方法,增强系列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显现意识,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显现效果。

有些显现方法如粉末显现法,对检材具有破坏性,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其他方法再无法补救了。那么,这样的方法就不要先用,尽量推到后面,实在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

手印显现方法互补的基本原则是:(1)前一种方法的使用不会影响后面方法的使用效果;或前一种方法是后一种方法的前提与基础。(2)后一种方法应是对前一种方法的补充和增强。(3)先无损后有损和有效立即照相的原则。

2.2 潜在手印显现的工作程序及显现顺序的选择

手印顯现方法多种多样,面对各式各样的显现手印技术,痕检工作者在显现手印时面临着如何选择显现顺序的问题。显现顺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手印的显现效果。

犯罪现场上手印所处客体的表面状况决定了显现手印所需要采用的系列程序,国内外痕检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大量的实验,总结出了各种客体上显现潜在手印的最佳工作程序和显现顺序。

2.2.1 普通光源无损观察。先在自然光人造光源下,通过调整光的强弱与角度检查,如能观察清楚,即直接拍照。

2.2.2 特殊光源无损观察。在普通光线下观察不清的,试着在各种色光、紫外和激光下,配用不同的滤光镜进行荧光检验。许多物质(包括汗液物质)在外界光能激发下,都会产生荧光。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激发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的波长范围也不一样。而滤色片有若干种,当滤色片与手印物质的荧光波长匹配,我们即可透过滤色镜看到和拍摄到清晰的手印。

2.2.3 物理熏显法与化学显色法相结合。使用特种胶熏显法,大部分手印可以显出,而且熏出来的纹线粘附力增强,还可以继续用碘熏等其他方法增强熏显效果。若物理熏显后效果不佳,还可以放置挥发,继续用化学方法显色,一般采用喷雾方法,视不同客体,可用不同的试剂。

2.2.4 对熏显后不宜再采用化学方法的,可以采用适当的物理方法显现,再用真空镀膜法增强效果。

2.2.5 最后,还可以用二次荧光技术进行检验。通过科学的显现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显出率和显现效果。当然,对潜在手印显现方法的顺序规定必须结合不同客体表面的物质属性而设定,这是非常关键的前提。从各地一些成功案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待现场发现的手印或怀疑留有手印的客体,不要草率、简单处理。要先把客体研究透、搞清楚遗留时间、遗留部位、遗留物质、可能破坏的程度等,再选择方法,设定程序,设定补救措施。必要时应选择相同物质、相同条件样本先做试验,以确保成功。

猜你喜欢
提取手印疑难
墙上的手印
摁下鲜红的手印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美丽的红手印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从按手印到刷脸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土壤样品中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学生开展DNA“细”提取的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