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017-03-04 00:44伞斌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伞斌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性正在不断受到威胁,形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盲目地追求产量而对水稻的质量进行忽略就是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对水稻进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显得十分必要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以使得水稻的种植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得水稻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本文将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稻是我国传统的种植农作物之一,其历史悠久并且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我国一直处在一个人多地少的状态下因此在过往我国一直主张和支持提高水稻产量为主要目的的种植方式。这样的种植方式必然会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这样做的确使得我国的粮食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粮食的质量却始终难以得到提升。近年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在我国实验应用后发现其不仅能对粮食的产量进行一定的保障还可以使得粮食的质量明显提高。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关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关话题。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壮苗与分蘖

1.1 让水稻苗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壮大苗根

近年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的引进及推广,真正地实现袁隆平近期提出高产的4个基本条件:即良种、良法、良田、良态,解决了投入与产出、高产与生态稳定之间的矛盾。为保证区域粮食安全、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使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在传统的水稻种植当中大部分农民都会在较为有限的耕地当中尽可能地较为密集地对水稻进行播种,其苗与苗之间的距离较近,这使得苗根系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相互争取水分、氧气以及营养,这种争抢会使得所有的水稻苗根系都无法得到健康地成长,从而影响到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水稻定量栽培技术则是让每根苗之间都存在着一个相对充足的生产空间,使得苗根系之间不再相互争抢各类影响,这样每个水稻苗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照、水分、氧气以及大地内的养分,从而使得水稻苗根系能够健康成长其每根苗的产量和质量自然也要比传统的种植技术更具有优势。除此之外,传统的水稻生长离不开水,从移栽后长期有水层,造成土壤不透气、根系区缺氧、土壤酸化,最终产生各种有毒物质,使根变成黄根、黑根、死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原则上水的管理采用干湿交替,在穗区的水层也不超过2cm,使水稻根系一直是强壮的白根,为强分蘖、壮籽粒、提高单产打下基础。

1.2 促成强大的有效分蘖

水稻的分蘖是较为频发的,其从移栽之后就一直在进行分蘖工作,其土地越肥沃,水稻所得到的营养越多其分蘖的次数也就会越多。不过在传统的种植技术情况下其道了后期分蘖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其成穗率也会因此而降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分蘖则是具有科学性的,其需要对水稻的品种进行分析,然后还要对其预定的产量以及其载重的密集度和有效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等条件来确定分蘖的次数。对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而言其整個过程最大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其预期目标产量所以其并不会盲目地进行分蘖,当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就要及时控制以确保有效分蘖数,每个有效分蘖的穗实粒数达120粒,基本苗25.5万根/hm2的产量就达到10.00~12.75t/hm2,而传统栽培仅为5570kg/hm2。其原理是根系活跃,植株生长较为健壮,为地上部分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条件,良好的地上部分又提供了更多的养分用于根系生长,良性互动培育了高素质植株,增强了抗逆性和抗病性,最终提高了产量。

2 氮肥精准运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其核心并非不使用化肥而是更加合理地对化肥进行应用。对于水稻而言氮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肥料,在应用氮肥时需要对水稻田所使用的氮肥量进行科学的精确计算。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采用斯坦福差值法精确计算总需氮数量。根据群体质量要求,以及不同地区的不同地质环境以及水稻生产施氮的数量和时期问题,氮肥施用全程实行精确计算定量,减量基蘖肥,控制中期肥,增加穗期肥。

2.1 控制总氮量

对于水稻田施氮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总氮量进行严格地控制,施氮量需要根据水稻所生长的土壤当中缺乏氮的数量来确定,其一旦超出了范围那么其边际效应会与其施氮肥量的增加而越来越明显,其利用率会偏低,而过量的氮肥对于水稻的生长也是有着一定影响的。不同地区的氮肥利用率也是不同的,以鱼米之乡的江苏作为例子,其在进行水稻生产时荼毒的氮肥利用率大概在30%作用,如果我们采用水稻稻叶龄模式和群体调控技术理论,采取氮肥后移模式,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40%,减少肥料25%。

2.2 氮肥运筹

施氮总量确定,运筹比例和方式不同,肥料的利用效率差异也很大。在氮肥运筹时,需统筹考虑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肥料配比、施肥方式、实时气候、土壤田间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水稻基蘖肥以及穗肥的比重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行对于氮肥的运筹也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的。其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是需要根据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确定的,通常情况下其最佳的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应当在5:5到6:4之间。如果基蘖肥的比例偏高而穗肥的比例偏低两者不均衡就会使得其氮肥的利用率偏低。氮肥红衣可以使得穗分化被促进从而增加其穗粒数,从而使得肥料的利用率得以提升。

2.3 氮肥定时

施氮的时间要遵循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水稻有效分蘖阶段不可缺氮,同时在植株体内保持合理的氮浓度并动态渐降,至无效分蘖期降至缺氮水平。随着水稻穗分化开始,植株体内氮水平逐渐升高,至二次枝梗分化后不缺氮,这种状态要一直维持至乳熟期,乳熟期后合理调控动态下降,以提高物质运转效率。

3 精确定量灌溉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所需要的水分以及利用方式及土壤的水势变化都似乎不同的。因此在水稻的各种不同是生长阶段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进行灌溉是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产量和水稻质量的。我们应当改变以前较为传统的水层灌溉方式而利用如今更适应我国国情的节水灌溉,并且应当对于无效的分蘖进行控制,使得水稻在后期的生长更具有持续性。

4 精确防控病虫草害

根据江苏省以及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的病虫草害情况,实行综合防治,精确防控病虫草害。选用抗病品种,播种适期避免与病虫草害大发生期相遇,调控大田肥水壮苗促长,辅助以合理的化防措施。

结束语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于我国的水稻生产而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科学种植技术,因此我们应当对其进行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从而使得我国的水稻种植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也在质量上有所提高,从而使得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R].杭州:农业部,2009.

[2] 马正伟.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5):53.

[3] 黄庆宇,李刚华,杨从党.高产环境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9):162-16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