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精准扶贫的几点认识

2017-03-05 05:32张毓威
商情 2016年51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精准目标

张毓威

【摘要】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扶贫举措和战略。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其在扶贫方面有着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伴随旅游的发展,旅游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旅游精准扶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深入认识和掌握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是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旅游精准扶贫 认识

一、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

在國家提出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为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了产业精准扶贫的概念,而首次完整提出“旅游精准扶贫”概念的是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的第七条“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见,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不同贫困人口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以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目标的扶贫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第一,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来进扶贫、通过发展何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来开展扶贫、谁是旅游扶贫的目标对象;第二,在有效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帮扶措施,包括“扶持什么?”、“谁来扶持?”、“怎么扶持?”;第三,旅游精准扶贫还要对旅游扶贫各方面进行精准管理,以确保旅游扶贫识别、帮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真正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理解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第一,旅游精准扶贫以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为目标。旅游精准扶贫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举措,将旅游扶贫聚焦于那些真正能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地区,因地制宜地确定旅游扶贫开发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旅游扶贫帮扶措施,帮扶那些旅游扶贫“可扶之人”,以增加贫困人口的获益和发展机会,提高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

第二,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扶贫方式。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开放型、开发式的扶贫,需要具备一定的适用性条件。并非所有的地方都适合采取旅游扶贫的方式,也并非所有贫困人口都适合或者能够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因此,要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有效觀别。旅游精准扶贫强调“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群采取不同的旅游扶贫开发对策和帮扶措施;旅游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采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因此,旅游精准扶贫能够有效解决旅游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扶贫对象“瞄不准”的问题,提高旅游扶贫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高旅游扶贫工作的有效性,是区别于以往粗放式旅游扶贫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扶贫方式。

第三,旅游精准扶贫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取决于当地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脱离旅游的持续发展而去谈旅游扶贫只能陷入空谈。因此,旅游精准扶贫必须立足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分析时,应以市场为导向幵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扶贫项目;同时,还要注重当地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将旅游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获益。

第四,旅游精准扶贫并不排斥非贫困人口获益。旅游扶贫是典型的产业扶贫方式,产业扶贫要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因此旅游扶贫需要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虽然,旅游精准扶贫强调精准定位于贫困人口,旅游扶贫资源向贫困人口倾斜,“谁贫困就扶谁”、“谁贫困程度深就应扶得多”,但是旅游扶贫不全是搞慈善事业(旅游扶贫虽鼓励社会的无偿援助),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旅游精准扶贫并不排斥贫困人口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获益,非贫困人口也可通过参与旅游发展而获得相应的收益。

二、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具体应用

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具体应用。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离不幵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精准扶贫理念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框架。但是旅游精准扶贫并非是对精准扶贫的简单嫁接、照搬照抄,而是在精准扶贫理念框架下,结合旅游扶贫自身的特征提炼出来的。旅游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这是因为,旅游精准扶贫是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区别于一般的“输血式”救济扶贫。其强调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受益,突出体现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旅游扶贫目标对象进行识别时,不仅仅只是将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进行区分,还要进一步识别出适合旅游扶贫参与的贫困人口及其旅游扶贫参与存在的优势与障碍,同时还要对旅游扶贫开发条件和旅游扶贫项目进行识别。由于扶贫工作起点的差异,必然会带来后续扶贫工作,如帮扶、管理等工作上的差异。

三、旅游精准扶贫是传统旅游扶贫的提升和深化

随着旅游扶贫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传统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发展与减贫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以往的旅游扶贫将视角更多地投向贫困地区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于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却忽视了扶贫的本质目标,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导致出现了旅游扶贫“帮富不帮穷”、“目标被置换”、“贫困人口被排斥在旅游扶贫大门之外”的问题。贫困人口不仅不能获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反而要承担因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成本,如物价上涨、环境破坏等,贫困地区的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因此,要充分释放旅游扶贫在我国扶贫中的潜能,使其真正朝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转变现有旅游扶贫的观念,调整现有旅游扶贫方式。

旅游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旅游扶贫而言的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其贵在“精准”。它以旅游扶贫目标对象的发展和受益为归宿,以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为目标。传统旅游扶贫在进行旅游扶贫识别时更多的是聚焦于区域旅游发展条件,而对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条件关注不够。旅游精准扶贫在传统旅游扶贫识别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旅游扶贫目标对象的精准识别,要求进一步精准定位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条件和旅游扶贫目标人群及其旅游扶贫参与存在的优势与障碍,并依据目标对象在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旅游精准扶贫是在传统旅游扶贫基础上的提升和深化,它为解决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旅游扶贫项目可行性不足”、“旅游扶贫目标对象指向不明”、“旅游扶贫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旅游扶贫监管不到位”提供了薪新的思路,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的效果。

四、旅游精准扶贫是对国际旅游与反贫困经验的吸收借鉴

国际上大量旅游与反贫困案例(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以PPT和ST-EP为代表),为旅游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如提出的“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和“以贫困人口获得净收益”为目标的理念,致力于让贫困人口获得脱贫能力和机会的工作举措,以及将旅游扶贫的重点放在制度的设计、贯彻、分析和反馈上的工作思路;ST-EP对可持续旅游的关注,强调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ST-EP和PPT项目在引导非政府组织、各种基金、研究机构及私营部门(旅游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学习。旅游精准扶贫强调“扶真贫”和“真扶贫”,关注贫困人口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强调旅游扶贫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当然,它并非对国际旅游与反贫困经验的照搬、照抄。

五、旅游精准扶贫有着不同的特征

如下表所示,虽然旅游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具体应用,是传统旅游扶贫的提升和深化,是对国际旅游与反贫困经验的吸收借鉴,但其有着不同于其他旅游扶贫相关概念的特征。

六、结语

旅游精准扶贫涉及到国家多项重大战略的贯彻实施,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稳定、美丽乡村建设等,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旅游精准扶贫进入了大力推进发展阶段,旅游精准扶贫被寄予厚望,频繁出现于国家旅游和扶贫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中。

参考文献:

[1]梁坤.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十年(2003-2012)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精准目标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