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2017-03-06 23:04镡鹤婧
关键词:家风价值观核心

镡鹤婧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2.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121001)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镡鹤婧1,2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2.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121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因为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是社会舆论的表达、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家风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在当代中国,我们应积极探索通过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即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家风建设要吸收中华传统家风的精髓、家风建设要与党风建设同步推进、家风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如何通过家风建设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小落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塑造着社会文化,而且也指导着家风建设的方向。因此,家风建设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实现的标志。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要努力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1〕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家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在现实的层面上落实落小落细。如何通过当代家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是社会的风向标,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良好的家风不仅取决于单个家庭的自发的行为,更受到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受到整个社会变迁的制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视域下思考家风建设,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一)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家庭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和精髓都会通过家庭而展示出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形成在婚姻关系中的平等思想、和谐思想、奉献精神、宽容意识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形成在亲子关系中的民主思想、诚信意识、感恩意识等等。因此,从家风视角切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因为二者具有内容的共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也是优良家风的主要内容,而且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其举措更加具体、内容更加鲜活。

(二)家风是社会舆论的表达

社会舆论是“一定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员对社会事物所发表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议论。”〔2〕家风是社会舆论的微观表达。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和荣辱观,家庭就会形成大致相同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反之,如果社会形成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社会舆论,那么在家庭中也会形成亲人反目、家庭暴力、唯利是图的家风。当然,家庭风气也会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

(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缩影

“社会风气指在一定社会时期,一定群体中传播、竞相模仿或流行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时尚等社会风貌与精神气象。”〔3〕社会风气是社会各种文化的聚合。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气具有自发性、从众性、情绪化等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社会风气就是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风气,人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勇于探索、创新,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追求平等、自由。这种积极的社会风气也会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缩影。

(四)家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各个层面影响着社会的变迁。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塑造着社会上人们的素养,也塑造着人们的婚恋观、家庭观、幸福观、财富观以及人际交往观等。例如,在婚恋观方面,人们追求婚姻自主、感情认同,愈加重视中国传统家文化,在构建家庭道德观时坚持公正、平等、廉洁、责任、夫妻忠诚、尊老爱幼、绿色消费,而恰恰是这些观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家庭关系乃至家风家貌。

(五)家风与党风息息相关

“党风是一定数量的党员或组织在思想、学习、工作、领导、生活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4〕因此,党风包括党员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的行为,党员的家风建设自然是党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家风与党风息息相关。党风是社会风气的引导,是家风的引导。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是家风的示范,也是家风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焦裕禄、孔繁森、赛尔江等同志是优良党风的榜样,他们的家风也充满了朴实、自律和凛然正气。可以说,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人品,反映了他们对党的宗旨和纪律的态度。

(六)家风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

每个公民都在一个具体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和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每个人都在家庭生活中不断社会化,通过在家庭生活中感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就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落到了实处,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抽象的语言,而是与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的实践融为一体。因此,培育良好家风是探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从某种程度上就会有效解决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冲突,因为家风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其教育本身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家风的过程,实质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的过程。通过良好家风家教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贴近百姓生活,以点带面,塑造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主体,从个人价值追求逐步发展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从而逐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传统家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中国传统家风的基本内涵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积淀传承下来的能展现该家族成员的思维与处事方法、精神风貌、道德品格、审美情趣等的总和。例如,东汉文学家、史学家习凿齿家族崇尚“忠直爱国”“和谐团结”“尚学敦厚”“男女平等”“刚正不阿、学以致用的苦读,特立独行多创见”〔6〕的家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诸葛瞻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7〕的要求,其中包含了人生要淡泊名利、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理想的境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家族崇尚忠孝、勤俭、忠厚、重视教育的家风。家风主要是通过家教、家训、家规等方式传承下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文化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多种,如西周的“周公训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五代十国的钱镠的《钱氏家训》、明朝周怡的《勉谕儿辈》和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清朝的《曾子家训》和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这些家训内容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包含了爱国、孝老、慈幼、勤俭、立志等多个方面,是人们教育后代的典范和优秀教材。通过良好的家训家教家规,家庭成员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家庭道德,从而外化为家庭成员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家风因此形成。

(二)中国传统家风的基本特点

第一,传统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爱国等方面。良好的家风同样强调重德修身、精忠报国、勤俭持家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家长施教于家中子弟的血脉当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厚重而独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

第二,普遍性。家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时间视角看,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家庭还是普通百姓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都希望弘扬和培育出好的家风。从空间视角看,任何人的生存发展,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家庭是每个人思想性格的塑造场。

第三,潜在性。培育良好家风,是内心认同的过程,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

第四,约束性。良好家风蕴含着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人们的行为必然受到约束和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必然会考虑家庭和父母,这是良好家风的精神助推作用。

第五,实践性。良好家风的形成不仅是言传,更是身教,是一种道德实践。不仅需要长辈带头自觉践行,子女也必须认真遵守、努力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可能形成良好家风。

第六,绵久性。例如,东晋时期习凿齿的懿言嘉行影响习氏家族千百年,整个家族人才辈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重视勤俭、忠厚,他的子孙不忘其教诲,努力践行,使得钱氏家族知名人士、学者人才辈出。

第七,局限性。中国传统家风不乏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有比较浓厚的如忠君、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

(三)新时期家风建设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从保守迈向开放、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从自然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变化,中国的家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家庭结构上,由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转化为以两代人为主的核心小家庭;在家庭形式上,由单一化逐渐转化为多样化;在家庭功能上,消费功能、教育功能逐渐增强,生产功能、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在家庭关系轴心的变化上,由亲子关系逐渐转化为夫妻关系;在家庭观念上,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逐渐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追求物质利益等原则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自我实现意识。面对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观念的深刻变化,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中国传统家风中的精华,使之融入现代文明,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家风,使中国传统家风与时俱进,发挥其在解决当代中国家庭问题时的应有价值,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家风建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平等与民主。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家庭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并不平等,歧视和偏见普遍存在。在新时期家风建设过程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具有平等意识,逐步树立尊严平等、价值平等、权利和义务平等等观念。在家庭中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不能以能力、金钱、学历、社会地位来影响家庭成员的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相互尊重,家庭不可能和谐,家庭不可能实现民主。第二,慈爱与孝敬。家长和子女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主客体关系。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家长应该提高自身修养、率先垂范,要让子女明确诚信待人、勤俭持家、知书明理、尊老爱幼等良好家风的内涵和重大意义,从子女玩耍、交友、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化,贯穿其中,将家风建设与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结合起来,让他们明白践行家风家规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在良好家风建设过程中,作为客体的子女在良好家庭教育的氛围下会主动学习家长的言行,逐步理解良好家风的精华,且外化为自觉行动,孝顺父母。第三,奉献与感恩。爱情是给予和付出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在家庭中,无论丈夫或妻子,都要积极承担自己的家庭角色所应担负的责任,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爱情不是抽象的,付出与责任使得爱情具体化、现实化、不断深化。在家风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要学会奉献与感恩。

三、通过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评价是非的标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当代中国人民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当代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是社会舆论的表达、是社会风气的缩影,与党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在家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建设是否取得成绩的价值标准。

(二)家风建设要与党风建设同步推进

领导干部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领导干部家风从某种程度反映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家风好,就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就会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认可。清廉治家、从严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环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领导干部良好家风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管好自己,言行一致——自律是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的基础。思想上重视、不断学习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先决条件。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等,认真学习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只有思想重视、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具备管好自己的自觉性。自省、言行一致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基本方法。在新时期,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党章、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自我约束、自觉反省,时刻谨记克己奉公,从小事开始,从小节着眼,“勿以恶小而为之”〔8〕,“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9〕,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决不越雷池一步。”〔10〕在新时期,领导干部要经常反省有没有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有没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因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领导干部要经常反省有没有正确行使权力、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权力来源于人民;领导干部要经常反省有没有勤于学习,因为这是一个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总之,在新时期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自律习惯,时刻反省自己,以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2.管好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等会议中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绝不允许他们搞权钱交易,要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家属子女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帮助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11〕,让他们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12〕,指出如果干部子弟触犯了党纪国法也要从严处理。

3.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家风建设问题并努力践行,对家属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有家属希望到北京安排工作的要求,毛泽东认为要按规矩办理,不能使政府为难。周恩来总理为家属晚辈在生活工作方面定下的如住招待所、看戏要买票、不许请客送礼、不许用公家汽车、生活艰苦朴素等“十条家规”是周恩来高尚人格和清廉家风的写照。曾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生活极为俭朴,并严格要求家人不许经商。习近平同志的父亲习仲勋和母亲齐心一向坚持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在父母严格要求下,习近平同志生活俭朴、穿衣普通、吃家常便饭,并告诫家人:“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13〕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12日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14〕,要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三)家风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家风建设的主导作用。在家风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家风建设过程中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联合各级相关部门,诸如各级团委、工会等,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创建各类家庭实践活动,如“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模范邻居”“文明楼院”“最美家庭”等。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看到先进事迹,也要积极感受日常生活的平凡伟大。通过各类家庭实践的开展,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形成良好家风。

2.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对家风建设的舆论引导。舆论是公众对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所表达的信念、态度等的总和。无论是群众舆论还是社会舆论都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发展产生强大的监督力量。构建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舆论引导和宣传。正确舆论导向为构建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应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要传播积极的正能量:一是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成员了解、认识、树立构建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了解党和国家关于构建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政策,积极宣传新形势下家庭发生的新变化,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二是大力宣传家风建设中的先进事迹,突出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人们来说非常现实直观。通过典型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激励人们自觉进行道德实践。三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教子有方、见义勇为等优良品质,把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积极融入时代精神中。通过这种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性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构建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使所有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注重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在当代中国构建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妇联对发挥妇女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推进良好家风家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要求妇联组织“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从古至今,妇女在家庭建设中一直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从古代的经典故事到现代社会的良好家风家教的建设,随处可见母亲在孩子品行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妇联要积极引导妇女群众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中,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做贡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广大妇女是推动中国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结语

家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环境,家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其举措更加具体、内容更加鲜活,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和认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我们深刻体会中国传统家庭美德从内容到形式得到传承、创新、转化、发展的过程,可以不断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关怀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实现家庭幸福梦,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为实现人与社会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为营造社会和谐文化氛围提供保障。

〔1〕〔8〕〔11〕〔12〕〔14〕习近平.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 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N〕.人民日报.2016-12-13(1).

〔2〕陈丽影.论社会舆论〔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1):75-79.

〔3〕段妍,杨晓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气演变的历程〔J〕.理论探讨,2012(4):37-39.

〔4〕徐仲韬.关于党风建设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J〕.江汉论坛,2012(2):67-71.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8.

〔6〕吴直雄.穿越时空千百载积淀凝铸好家风——论“凿齿之风”对习氏良好家风形成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15(1):213-223.

〔7〕诫子书〔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e198ec105f0e7cd184253695.html,2012-10-10/2016-9-15.

〔9〕〔10〕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D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03/c1001-28005640-2.html2016-1-3/2017-3-15.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45.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nation.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ulture,because the family is the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expression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the epitome of social atmosphere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socialist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ulture is more practical and performable.In contemporary China,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socialism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that is,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ul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culture should absorb the essence of Chinese family tradi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conduct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gether with that of family culture.

Key Words:family tradition;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raditional culture

【责任编辑 潘照新】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HAN Hejing1,2
(1.Marxism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2.Marxism College,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u 121001,China)

D6/G05

A

1002-3291(2017)05-0039-06

2017-01-18 修改日期:2017-07-18

镡鹤婧,女,辽宁营口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家庭理论的内涵和实践价值研究”(L15AKS003)。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