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2017-03-06 20:46胡杰
教师·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导师制导师

胡杰

登高山,则知天之高;临深溪,则知地之厚;闻圣人言,则知学问寡鲜。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特色教育、尝试教育、赏识教育、有效教育、兴趣教育、激励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从中博观约取,淬炼精华,在践行中创新,又在创新中摸索,以便找到更适合自身校情、班情、学情的育人特点,实现育人的个性化、创新化。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是:导师制班级管理的尝试。管窥蠡测,希望得到与会的领导、专家、同行的指点和建议。

一、导师制班级管理的目标及其背景

导师的意义很广泛,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将其理解为中学生个人成长道路上的规划人、引路人。要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不抛弃,不放弃”,对每个学生成长的规划、引领,在现行学校大班额的教育体制下,是很难做到“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平台”的。导师制班级管理,就是想突破大班额的教育体制的束缚,让每一个任课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尽最大可能,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怀、引导。避免班主任工作时的“单打独斗”“大众教育”,任课老师只管“教”而不管“道”,一起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一起落实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规划。

1. 导师制班级管理尝试前遭遇的瓶颈

2005年我来到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工作,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不辞辛苦,对学生管理“严防死守”“独裁专制”,一期结束后,学生们不认可我的付出,对我这个班主任评价的满意率只有不到50%,对任课老师评价的满意率竟然都在90%以上。后来,我的数学任课老师向校长和我谈话时说: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任何事情不能一个人扛,不能包打包唱。于是,我开始反思,努力付出为什么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一,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没有解决学生成长的个性所需;第三,不顾学生的想法追求,不支持除学习以外的任何活动与能力的训练;第四,更没有考虑与任课老师的合作,一心想在学生面前建立起不容置疑的“权威”。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将班级管理由“严防死守”“单打独斗”调整为“顺势而为”“群策群力”,由“权威”“指令化”的管理,化为与学生间的“互信、互尊、互爱”,一起与任课老师,形成班级教育管理的合力,让每个学生都认可自己,让每个任课老师都发挥特长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顺应个性发展。

我带过五届高考,虽然每一届高考成绩都好过自己带的上一届,但认真分析后,除了自身与任课老师的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生源质量的改观,但每届高考总是会留下遗憾。

2007届有个叫洪X的,聪明但固执,只学生物竞赛,不太考虑学科的综合发展,结果竞赛失利,高考考了603分,去了南方医科大学。我对这个学生学习的目标就缺少针对性的引导,因为对生物专业不懂,他对你就缺少信任与崇敬,而生物教练在他心中是“神一般的人物”,在他眼中“无所不能,无学不窥”,当初如果让生物教练去影响他,高考成绩是不是会更好呢?有个叫龚XX的,考上了复旦大学,最佩服数學老师,数学学得很棒,但语文是他的弱科,7次月考,从未过百分关,我要他重视语文,他也只是口头答应,从未见行动。但数学老师给他做工作后,他竟然每周主动找我两次做辅导,高考语文还考了122分。如果让数学老师一开始就引导他,调整他的学习思路,帮助他规划两年的人生奋斗目标,他是不是会发展得更好?每一届学生中都有留下遗憾,而没有达到高度的,如果让每一个任课老师发挥他们的魅力,参与对班级每个学生的管理、规划、引导,这样的遗憾是不是会少一点呢!

三年前,我开始尝试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德育研讨的启示,尝试进行“导师制班级管理”,也思考了实施导师制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2. 导师制管理的学校文化背景

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平台。班主任个性化育人理念的碰撞、融合,学校每年都举行德育研讨会,每两周开班主任例会,每个星期年级组组织班主任沙龙,形成了浓厚的班务工作研讨文化,给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都带来了启示。

3. 导师制班级管理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古代圣贤荀子也言:“吾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反省,加强个体的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学习的自我需求、精神的不断充裕、个性的不断张扬、道德的崇尚完美、追求信仰的坚定。教之道在明理,育之道在醒德,明理醒道在个体人生的长足发展,智慧通达,思行而无过错,于人于学万方归一。而要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觉悟,在班级管理中,非一人之力能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创新拔尖型”人才,所以与任课老师齐心协力,共同进取,应是可取之道。

4. 导师制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1)《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中对学生的培养明确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传统一元、个体的智能理论被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颠覆,人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禀赋不同。

(3)大班额的大众教育缺少个体教育的针对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学识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的不同,成长的过程中个人的理解、观念存在偏差,学生对班级老师的喜爱、认同感不同。

(4)充分发挥每个任课老师的智慧、优势,协助班主任实现角色转换,由班级问题的处理者转换成对班级教育管理的引领者。

二、导师制班级管理的策略

1. 导师团队的构建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总导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全面的责任人,对班级的管理、文化的构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学生几年的人生规划都是直接的管理者、引领者。班主任要想将班级的管理、文化构建落到实处,就需要将理念引导式、调控式、分解式的与任课老师共同承担。在导师制班级管理的构建中,班主任始终是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轴心,任课老师与学生是班级管理的点与线。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总导师,应该对任课老师与学生宏观把控,细致分工,对班级的发展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

(2)任课老师团队——班级管理的执行导师。任课老师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导师,是贯彻班主任的治班精神,是配合班主任的育人策略,是参与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对班主任职责的协助、协调、协商、协构,是辅助班主任工作,也是班主任在学校给任课老师分工到班级后的再分工,是摆脱任课老师单纯地只管“教”而不管“道”的岗位职责的从新定位。

因此,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导师,他可与学生建立了十种关系:其一,是学生自信的建立者;其二,是精神高地的引领者;其三,是心理健康的咨询者;其四,是问题的倾听者;其五,是成长过程中的分析、评估与建言者;其六,是梦想愿望达成的推动与监督者;其七,是规范行为的约束者;其八,是班级文化建设、管理的参与者;其九,是师生矛盾的调解者;其十,是班级问题给班主任的转达者。

任课老师团队怎么分组?根据任课老师的学识、个性、能力、才情,结合学生们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学科思维、文化成绩等,将任课老师搭配成8到10人6个执行导师组,让任课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实现对学生的学业、人生构建的引领。在搭配组合执行导师组时,尽量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科思维优劣的互补。文科老师带上理科生,理科老师带上文科生,尽量让学生综合发展,少出现学习偏科的现象。第二,文化成绩强弱搭配。每个执行导师组学生进行优、良、弱的搭配组合,以便让执行导师可以在导师组实现梯队建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业规划和目标调整。第三,能力层级的均衡组合。执行导师可能会存在工作强度、能力的差异,因此把班级能力强的学生与导师的工作能力形成互补,形成师生的合力。第四,班主任身先士卒。班主任组合思想、态度存在问题较大的学生,“优秀生”尽量分配给工作强度大的任课老师,这样可以让任课老师做起导师来能轻松应对,集中精力对“优秀生”指导、点拨。

(3)学生团队——班级管理的助理小导师。班级管理实施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只是总导演与执行导演,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创造性、创新性以及执行性上,是很有想法的。因此,成立助理小导师团队,让助理小导师团队合作、竞争、监督,思想彼此影响,人生价值观互相渗透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学生团队怎么分组?按照现代团队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人员的管理不超过7人为最佳方式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说一个班五六十人,你只需要紧紧抓住7个能力不同的“小超人”就行。而这7个“小超人”就是你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就是你任命的核心班干,就是班级管理中的助理小导师。7个助理小导师再将班级学生分成7到8个团队,任命7到8个团队长为助理小导师的助理,每个助理团队长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再管理7到8学生,职责细化了,人员管理到位了,班级管理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2. 导师团队实施的几项主要工作

(1)帮助学生制定三年人生学习规划:高一训练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高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三训练学生的考试技能及应考的心态。

(2)创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讨论编辑《班级公约》手册。手册内容包括班规、班训、班级口号、班歌、班徽、班服;工作职责、计划、奋斗目标、活动方案,奖惩条例;团队文化精神与目标。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是一本《班约》来育人。

(3)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记录册》《学习生活自主周计划》《教师教学指南》《个人日计划》。

(4)针对班级发展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或优点写班主任手记,与学生交流,达到一种精神的引领、思想的交流。我写的手记,几年来也有20多万字。

(5)各个导师组建立学生的成長及考试数据管理档案。

三、导师制班级管理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2016年获得南京大学20万“苏宁奖”的肖X,2015年获得生物竞赛湖南省一等奖,高考裸分669分。她追求自由,处事低调。高一、高二在班上的成绩也就是中上等。高三导师组调整时,我将她放到物理老师导师组。第一,生物老师对这个学生宠爱有加,甚至有点溺爱。第二,她不爱受约束,理想不高远,有点“小资”。第三,太有想法、主见,对成绩的起伏不在乎。第四,物理老师幽默,性情温和,善于“忽悠”“使坏”。肖X的个性适合这样的导师而不适合我的严肃,也不适合她教练地“暖男性”。在物理导师多次精心设计的“使坏”中,这个女孩子心理一天比一天强大,野心一天比一天膨胀,高考突破了自身性格缺陷的限制。

案例二:实施导师制之后,学生的心态、思想、目标、及规划都有条不紊、循序推进,学生在高考中整体得到了抬升。我们1班是直升班,学生戏称“飞机班”。但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选拔,组织了个对抗班——2班。2班有相当才情的班主任老师,有优秀的任课老师,有纯朴、勤奋、坚毅好学的学生。高中两年,在多次的考试中,我们是屡战屡败,但也屡败屡战。在导师团队的引领下,学生没乱方寸,复习稳扎稳打,老师们没乱阵脚,指导循序渐进。高考一战,我们的优生层面有50%以上的学生进了全国前十强大学,100%上了一本线。

四、导师制班级管理的初步成效

衡量一种教育策略的好坏不是简单地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应看它对学生未来5年、10年甚至一辈子的影响。学生有无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与价值观,有无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无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现在我们无法衡量,但对实施导师制班级管理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及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不过,从一些简单的数据,我们也还是能看到一些效果。

从高三一年的数据管理看变化,第二次月考到高考8次考试各个导师组总均分的变化:

班主任导师组(9人):596分—591分—581分—586分—565分—602分—625分—642分;数学老师导师组(9人):598分—589分—571分—568分—564分—613分—628分—616分;英语老师导师组(9人):577分—587分—563分—572分—565分—590分—604分—619分;物理老师导师组(10人):584分—601分—580分—574分—576分—598分—630分—634分;化学老师导师组(10人):590分—600分—580分—587分—559分—609分—624分—631分;生物老师导师组(9人):596分—594分—565分—582分—560分—597分—621分—619分。

学生三年成长的部分数据:①1人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3人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②11个奥赛一等奖,1人获物理奥赛国家银牌,600分以上人数52人,高考均分623.9分,650分以上人数13人,进入全省前300名的6人;③2015年“17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1人获国家级二等奖,2人获省特等奖,1人获省一等奖,1人获“北大叶圣陶杯现场作文大赛”国家特等奖(全国10人),1人获“全国英语新概念大赛”国家一等奖;④高一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文明班级”,高二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团支部”。

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完全站在学生需求与发展上的管理,只有适合每个学生自身需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普适学生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导师制的班级管理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教育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与任课老师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拧成一股绳,实现高效团队管理。当然,在导师制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因班情、学生的能力层次,任课老师不同的才情与魅力,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不犯教条,按部就班,因为教育本身是复杂而动态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导师制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