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对民族类院校英语教改的启示

2017-03-06 20:50石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石嵩

摘要:近年来,英美高校结合留学人群呈现出的全新特点,开设了英语听、说、读、写等语言类教学课程,以帮助各国留学生迅速融入全新的校园文化生活。留学生的多元族裔构成、差异文化背景与我国民族类院校的生源特点具有相似性。本文以英美高校的英语听说课和读写课作为具体案例,分析其授课内容与过程方法,指出其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民族类院校正在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民族类院校;英语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74-02

一、引言

近年来,英美高校的留学人群呈现出数量激增、年龄趋小的态势。为了使应接不暇的低龄化留学人群较快地达到英美高校留学的英语要求,较好地融入英美校园文化生活,不少英美高校都针对各国留学生的特点,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开设了辅助性的英语语言类教学课程。笔者近年来分别留学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切身感受到英语母语国家在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等多方面与我们的不同。

此外,选修英语语言课程的留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国,尤其以来自亚洲、非洲、拉美等国的学生居多。学生的多元族裔构成、差异文化背景又与我国民族类院校的生源特点具有相似性。因此,英美高校的英语语言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同时需兼顾不同知识文化背景学生们的多元诉求。

综上所述,英美高校的英语语言教学经验和技巧方法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民族类院校正在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二、英语听说课的流程及其借鉴之处

不同的教学语言环境,差异的授课接受对象,导致国内与国外的英语听说课教学内容要应对截然不同的问题,例如问路、讨论饮食习惯、谈论天气、风景名胜、最近看的电影电视等话题已经融入海外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无需再额外训练;而国内学生却要针对这些话题从基础句型的死记硬背练起。

区别差异客观存在,如何以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应是当务之急。例如,“Christmas Plan and New Year Resolution(圣诞计划与新年打算)”这个口语话题,既是中国国内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英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必练环节。国内的英语教学会花大力气用于介绍知识背景,即告诉学生什么是圣诞节,西方人为什么过圣诞节,以及他们怎么过圣诞节。教学目标更多的设定为使学生增强对西方节日的认知与理解;教学效度更多的衡量为学生能否流畅的谈论与圣诞节相关的话题以及自己的圣诞愿望新年打算等。英美老师在进行类似话题的教学时却采用了大相径庭的方法套路,他们更多侧重强调的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时态正确、语法无误、词汇丰富、表达连贯、言说流畅、地道生动;而在教学效果呈现方面也更具个性化力求避免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

上述英语听说课教学案例的差异对比,使我们意识到,国内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过多精力投入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方面的训练中,可以说满足适应的是中国人之间的英语交流需求。但是,英语听说训练的本质与最终目的是为了与英语世界的人们进行对话,他们期待的是与我们进行流畅连贯的个性化交流,而不是像接受审查、对待面试似的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随着交流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甚至期待交流过程中的信息含量对等,即希望中国朋友可以用英文表达自己国家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这当然对我们,尤其是民族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具体到民族类院校大力推行的英语教学改革而言,在英语听说课方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进:一,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英语听说课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二,课堂讲解与训练侧重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丰富学生的词汇句式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与连贯表达能力。三,结合民族院校学生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实施分组分级的差异个性化教学,帮助不同民族的学生具备用英语言说本民族、本家乡、本专业的个性化口语表达的能力。

综上几个方法措施的科学合理运用,定能提升国内尤其是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帮助同学们学以致用。

三、读写课的内容、方法及启示

英美老师的英语读写课,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APP等各种信息搜索方式对读和写的相关话题内容进行准备。例如,阅读与写作自己本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关于艺术、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信息。题目大体要求是:“文化由什么构成?艺术、建筑、文学?其他对文化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有什么?”

课堂环节,遵循各抒己见、查漏补缺的原则。在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有的放矢,针对同学们阅读写作中的词汇结构、语法句型、知识背景、文化差异等方面做出解答,为下一步的分组讨论和随堂写作习练打下了基础。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这样就更有利于不同观点的交流争论和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同时避免了同一个国家的同学使用本国语交谈。

基于课前的资料阅读和网络搜索,展开课堂分组互动——“列举构成文化的五个重要元素,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小组成员之间首先互相PK,针对彼此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并说明缘由。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对话指导协调者参与、引导、协调、指正各个小组的讨论。经历了老师指导下的辩论互动,同学们自然更加清晰了自己的写作逻辑与论述层次,为写出比较完整的文章打下了基础。

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酝酿,写作习练这个主题环节就变得水到渠成。在英美课堂中,一篇作文从初稿到最终定稿都需要至少经过三个回合的修改。初稿基本围绕着各小组的讨论展开写作,老师并未对同学们的写作提出过多的限制,这就使得同学们有较大发挥空间,写出有个性特点和创造力的文章。之后,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初稿写作情况,对不同的文章提出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期待与要求。有了老师有效的针对性指导,同学们二稿的写作自然会渐入佳境,在初稿的基础上更趋完善;而老师对学生二稿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词汇、句法、语句连贯等文章细节的地方。终稿的形成更多是基于前两稿的完善,由同学们自己反复推敲与细致打磨而成。

四、结语

英美高校英语语言听说课与读写课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民族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改借鉴。民族院校的学生来源与构成极其多样,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同胞兄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多元的文化背景,差异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民族院校英语课堂天然的丰富多彩。以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为课堂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去表达、去书写,正确合理的运用英文表达描述本民族的特色与个性;培养各民族学生成为用英语言说本民族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现实生活的代言人。英语教师积极扮演为各族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和语言保障的智囊后援。鼓励每位同学都敢于在英语课上大胆说话,并努力去听去理解别人的英语表达。精批细改每位同学的作文,每篇作文从初稿到二稿再到终稿,尽可能做到对学生作文的修改精益求精。以英美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先进经验为参考借鉴,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升我们自己的英语课堂,服务各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語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Rod,Ellis.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