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管理

2017-03-06 01:01黄道军
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数据校园

黄道军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作为走在初级教育最前沿的湖南省津市德雅中学也理应顺应时代大潮创新学校管理,认真思考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方法、策略,努力打造一个以新技术、新理念、新服务为特点的智慧校园。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把校园发展成为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标准、高效、统一、智能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实现高效的校务管理,创新的网络教育,丰富的校园文化和方便的校园生活的智慧校园。

搭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平台

教育信息化发展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体现在课堂。打造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的素质提升必须走在第一步。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已经全面铺开,学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正通过集中学习、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途径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作为担负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任务的基地校,德雅中学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融合,要求教師结合学科案例借助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设计。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组织了以“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师网络研修个人空间评优,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改评选等活动,以此激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提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网络教研的热情。

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

学校自2013年开始利用添冀平台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这个来源于第三方的应用平台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个平台能及时完成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更新,具备日常信息发布、课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维护与保修、教育资源上传与共享等多种功能;通过学校门户网站进入,支持“家校通”平台,针对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的教育信息服务,能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常态互动对话交流,推进了阳光教育服务和无纸化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教师培训与网络教研,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电子备课系统阅卷系统,建立网络学生素质成长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系统,怎样利用云空间进行资源整合与组织,如何进行微课,校本资源,教学APP等的开发应用都是摆在学校面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实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互联网所承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人、影响人方面的作业不可小视,尤其对于有“网络原住民”之称的“00后”们,网络传播手段更易让他们接受与认可。学校应借助校园网站、博客、微信,论坛等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主流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增强其时效性和实效性。

德雅中学建校之初就开设了学校网站,每年都有近三百篇的图文更新,随着学校影响日益扩大,网络点击率关注度也日渐提升。学校教学处的班级管理信息也通过博客平台实时更新。学校还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中注重了网络媒体的运用,在“中华名人广场”的名人柱上印上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到该名人百度百科里的全部信息。学校将依托互联网、网络直播室举办网上读书活动,网站直播节目,网站知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上网不仅是聊天灌水打游戏,把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与校园网络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

“大数据”是什么?它不仅是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更是这些海量信息资源及数据的整理选取和运用。如今学习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技术学专家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环境全民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融合网络与技术环境,借助网络、移动学习终端和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及辅导答疑;依托互联网构建综合性的教育业务处理平台,能对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服务;充分共享、灵活配置数学资源平台,能依托这个平台实现自主探究、互动教学、协同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创新模式最终的目的是教师的教学成果得到提高,校园管理更加有效,广大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更加安全与便捷、稳定与智慧,说到底,最终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以师生为中心,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技术手段的方案策略,这样不断地深入和推进,进行内涵发展,才能真正对智慧校园的本质起到促进和融合的巨大作用。

教育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事业。记得两年前,笔者参观一所美国中学,看到过一间非常先进的电脑教室,耗资上百万元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有周期,目前已经在努力维持运转阶段。依托笔者所在城市津市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及教育系统的三通两台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的建设任重道远,但依然可以有期待,有梦想。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大数据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