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大夏花培育技术研究

2017-03-06 04:47刘铁钢祖岫杰柳鹏刘艳辉肖志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水花泥鳅

刘铁钢 祖岫杰 柳鹏 刘艳辉 肖志国

摘要 泥鳅具有高营养价值和高经济价值,但水花至夏花培育难点多,成活率低。通过试验研究了鳅苗水花下塘至大夏花(5 cm)培育技术,选择泥鳅水花600万尾,收获3 cm鳅苗460万尾,成活率为76.7%;收获5 cm鳅苗385万尾,成活率为83.7%。水花至夏花总成活率为64.17%。归纳了培育技术关键点,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泥鳅;水花;大夏花;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41-01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具有高营养价值与高经济价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1-2]。近年来,泥鳅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泥鳅水花至夏花培育难点多、成活率低,夏花数量已成为各地养殖的瓶颈。北方泥鳅养殖起步晚,受自然气候影响,养殖期短,生长速度慢,苗种规模小,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要。笔者总结了泥鳅大夏花培育方法,具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花的来源与选择

6月初,泥鳅良种场破膜的水花,3 d后开始摄食,在孵化池中投喂鸡蛋黄。培育2~3 d,选择体色发黑、游动快捷的鳅苗,移入室外池塘中继续培育。

1.2 池塘准备

1.2.1 池塘选择。培育池塘应选择离孵化车间近、电力有保障、阳光充足的池塘,减少运输损失;水源和水质能够符合渔业生产要求;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避开强风口。

1.2.2 池塘处理。池塘面积为600~1 000 m2,池塘四周土坡夯实,最好使用塑料铺垫,临近池边最好有零星水草,作为鳅苗庇荫处。池深、水深分别为60~100、40~80 cm,进水口比水面高20 cm,排水口与水面相平,排水底口在池底鱼溜底部,进、排水口用密网布包裹。

1.3 苗种培育

1.3.1 培育前准备。放养前10 d,清整鳅池,疏通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池水深10 cm时,将生石灰2 25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清塘。3 d后,加水25~35 cm,并底施发酵好的鸡粪3 t/hm2,或氮肥67.5 kg/hm2、磷肥10.5 kg/hm2。

1.3.2 培育密度。投苗密度为2 000~2 500尾/m2。体长3 cm时进行筛选分塘,密度减少为800~1 000尾/m2。

1.4 饲养管理

1.4.1 前期培育(体长<2 cm)。根据水温和水色,适量追肥,可用市面上的肥水素或肥水维生生态制剂,少量多施,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和透明度分别控制在30~35、20 cm左右。

1.4.2 后期培育阶段。体长达到2 cm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60 cm。除继续培肥水质以外,还应在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配合饲料(粉料),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泥鳅长至体长5 cm(大夏花)时,转塘进入成鳅养殖。

1.4.3 日常管理。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以黄绿色为佳。早、中、晚各巡塘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注重于治,内外用药相结合。勤清洗飼料台、工具,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2 结果与分析

泥鳅水花600万尾,收获3 cm鳅苗460万尾,成活率76.7%;收获5 cm鳅苗385万尾,成活率为83.7%。总的水花至夏花成活率为64.17%。

3 讨论

3.1 水花下塘前的准备

家鱼水花一般出现腰点就可以下塘培育,泥鳅水花需要在孵化池中多暂养2~3 d,暂养期间需要投喂。若室外条件不许可下塘,可再暂养3~5 d,该期间要注意饵料供应,且防治水质恶化,以防氨氮和亚硝酸中毒。

3.2 池塘的准备

池塘中一定要有水草,作为鳅苗栖息场所,在刮风时可起到关键保命作用,一定不要忽视。但水草不要太多,鳅苗喜欢溜边,岸边不要有水草,水草距离岸边要有一定距离,15~25 cm即可。

3.3 苗种培育

3.3.1 放养密度。视水质条件,适当调整放养密度,浮游动物量大则放养密度稍高一些,反之则少一些。达到3 cm左右要分塘饲养,操作要细心。

3.3.2 饵料投喂。天然饵料不能够满足鳅苗生长时,需要及时投喂人工饲料,粉料和微颗粒料均可,不可过量,以防过饱消化不良,引发死亡。

3.4 管理

做好清除敌害工作,如蝌蚪、孑孓等。调控好溶氧,以防气泡病,鳅苗易得气泡病,且死亡率几乎100%。前期培育阶段水中溶氧尤为重要,一旦缺氧就会导致大量死亡,这点与王伟伟[3]的研究结论一致。泥鳅由于其特殊的呼吸机制和生理机制,夏花培育有其特殊性[4]。

4 参考文献

[1] 刘蝉馨,秦克静.辽宁动物志: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5-55.

[2] 李燕,印杰.话说亦食亦赏的“水中人参”:泥鳅[J].中国观赏鱼,2007(42):17-18.

[3] 王伟伟.泥鳅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J].北京农业,2009(2):44-46.

[4] 张振早,凌去非.提高泥鳅夏花培育阶段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水产养殖,2011(12):31-32.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水花泥鳅
泥鳅笼
两个愿望
三千与水花
捉泥鳅
墙里墙外
会叫的泥鳅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