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2017-03-07 18:55姚婧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

姚婧

【摘 要】皮影艺术,作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深受人们的热爱。作为“南影”的四川皮影,是中国皮影艺术当中的代表之一。由于地域以及风格的不同,四川皮影又分为成都皮影和川北皮影。川北皮影由于其融合了多种皮影特色,在演出创作过程中可看到西南西北各种风格的皮影技艺。川北皮影之所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是由于老一辈皮影艺人的言传身教以及皮影艺术的不断传承,其中尤以“王皮影”的贡献最为突出。本文将从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在了解皮影艺术的同时,通过对川北“王皮影”的介绍,初步探索川北皮影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川北皮影艺术;审美特征;王皮影

中图分类号:I236.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19-02

中国皮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千百年来我国民间重要的审美意识表达方式之一。本文以川北皮影艺术为个案进行研究,川北皮影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兼备了艺术审美和社会娱乐的双重特性。本文将从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在了解皮影艺术的同时,通过对川北“王皮影”的介绍,初步探索川北皮影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一、川北皮影艺术的生态环境

(一)四川皮影的起源

四川本土原有的皮影的起源现已无迹考证,明末清初时期,湖北皮影被张献忠、刘文秀等农民起义军带到川北地区,而康熙年间,云南皮影又随吴三桂的军队传到四川。从东、南两地区入川的外省皮影与四川本土皮影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川北皮影。清乾隆初年,北部的陕西渭南影子又传入川北。清嘉庆以后,各种外来皮影与川戏等巴蜀文化元素的交融合并,使得四川皮影逐渐成熟。从目前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四川皮影分为“成都灯影”与“川北皮影”两种。

(二)川北皮影的发展

清道光年间,川北皮影活跃于四川的北部地区,如南充、阆中等地。它造型生动,雕工巧妙,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再加上各类新鲜风趣的剧情和乐曲,深受川北人民的喜爱。早期的川北皮影是归属于“四川大皮影”的类型。阴纹暗雕,造型粗笨,雕工粗糙,且人物和木偶、大戏一样是光头,演出时需要临时加戴帽子、插翎子等。直至清光绪时期,陕西渭南影子传入川北,川北皮影表演艺人和皮影雕刻技师去粗取精,加上川戏的袍帽、服装、靴子等的花纹,逐步使川北皮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川北皮影艺术的艺术特点

川北皮影艺术发展至今,在制作、表现形式、演出方式和剧目种类上已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一)川北皮影的制作

川北皮影最初是由剪纸影戏发展而成的,制作工艺进程分為治皮、起稿、开刀、染色、装配五个程序。时代、内容、人物造型跨度都很大,从有关资料查证,上至东周列国的故事,下至解放战争时期以至现代人物都有。皮影的头饰、服装、礼节、习惯和图案都非常强调时代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人物造型生动,构图完美,雕工精细至极,色彩鲜明,整体和谐,可以说,每一件皮影都堪称是一件很好的艺术欣赏品。

(二)川北皮影的表现形式

川北皮影表演形式生动且细腻。演唱时生、旦、净、末、丑一人唱一角,表演者(俗称提手)另由艺人担任,队伍一般在十人左右。更值得一提的是,皮影表演者为了使人物动作生动活跃,人物的思想性格个性化,就必须要求提手要有高超的艺术修养,过硬的提技。且对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各类人物的思想感情掌握得恰到好处,要使观众觉得影人似真非真,是幻非幻,在变化多端的音乐声中,更觉得乐中生喜,喜上添兴,余味无穷。

(三)川北皮影的演出方式

川北皮影戏主要有三种演出方式:第一种是乡人和地方绅士、袍哥集会演“求神还愿”戏,为迎合川北地方的社会习俗一般选在庵观寺庙出演。第二种是但凡有红白喜事,乡里人便会邀请皮影戏班演“喜戏”、“寿戏”等,演出地点则一般都选在家庭院落。第三种是农民的“美好愿景”戏,渴望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便请皮影戏班演“雨戏”、“丰收戏”等。

(四)川北皮影的剧目类型

川北皮影戏剧目十分丰富,但是真正的皮影剧目戏本却很少,大部分是连台本的条纲戏。艺人们大都出演《封神》、《水浒》、《三国》、《西游》、《聊斋》等神话故事戏,也出演部分川戏,如《碧游宫》、《劈山救母》、《四合阵》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了《白毛女》等现代戏、《小白兔》等儿童戏的上演。

三、川北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川北“王皮影”为例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之精粹的皮影艺术在造型、色彩、雕琢等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美学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凝练且概括,夸张有趣味

皮影的造型制作精雕细琢,人物的性格和皮影的艺术魅力都需要使用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川北王皮影的影偶多以人物为主,加上川北皮影多吸取川剧精华,所以皮影的人物形象也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其下又有若干小类。因此一个皮影艺人的影戏箱就是一个包含着世间百态的人生大舞台。而人物面部一般是采用全侧面造型。头帽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身份等级自由组合,手掌造型则也是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而有所不同。这就赋予了皮影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其他皮影流派不同,川北王皮影的影人与真人相似,两只手两只脚的长度是一样的,须发也均为真发,当脸谱和花纹投射到纱幕上,头发清晰可见。影人的衣服纹饰也根据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胸前和两袖口处都有龙纹的是皇帝的龙袍,衣服图案是太阳的是文臣。区别影人身份地位的标志还有头饰:比如状元头上所戴看似普通的“帽插双翎”,形式上就是一个“囍”字;头戴凤冠的是古代四大美女,较明显的区别在于佩戴牡丹花的是杨贵妃和西施,这是富贵的象征,其余两位则佩戴向日葵花;一般的妇人发髻上佩戴的是菊花,比较穷苦的妇人则可能没有发饰。

王皮影的艺人们在制作皮影时,既高度地概括出了身份地位相似的影人特征,又真实地展现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同时也运用到夸张、寓意手段,形神兼备,以获得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

(二)色彩艳丽、雕刻精细

根据戏剧脸谱中赋予色彩以特定人物性格的意义,川北王皮影的主色是红、黄、蓝、绿、黑五种。红脸表忠义,黄脸表勇猛或残暴,白脸表奸诈,黑脸表刚正不阿等。王文坤时期在用色方面承袭旧法,多用植物色(即植物的汁液)描绘,而且多用明度和纯度较低的蓝、绿等色,突出朴实风格。现在多用矿物质色突出影偶的亮丽飘逸,有透明质感,且多运用给人温暖和华丽之感的红、黄色,还特别注重颜色搭配的自然和谐。比如影人杨贵妃的衣服颜色就是红、黄两色为主,从而凸显人物的丰满与华丽。王皮影在着色方面采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着,对比强烈,丽而不艳,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性风格。

皮影雕刻用刀要求刀法流畅,回转圆润,尤其是镂空的面部线条有如“拉丝”,这也展现出了川北皮影十分高超的工艺水平。

(三)综合性强

皮影戏的演出由音乐、伴奏、唱腔以及影人在影幕上的表演等组成。而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在幕布后面操纵影人了,小影人在舞台上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往往极其需要皮影艺人良好的节奏、饱含情感的唱腔以及恰到好处的娴熟操作。王皮影戏班一般三到五人,只有一个人为提手,其余都是伴奏者。皮影的提手,主要是三根棍子(一根主棍和两根副棍)和若干的关节线。拴在后颈处的是主棍,分别拴在影人的左右手的是两根副棍,根据剧情需要在伴以演唱和乐器伴奏的同时,利用三根棍子和若干关节线令影人做出各种动作,如俯、仰、躬、挺、推、拉、立、走、点头、摇头、整冠、理须、端茶等,让观众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川北王皮影的表演生动细腻,影人们或掸袖而舞,或举步而蹈,即使是在宏大的对打混战的场景里,影偶也都丝毫不乱方寸。

川北王皮影音乐分为唱腔、唢呐、锣鼓三个部分,三部分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当然主要以唱腔为主,其他为辅。艺人在运用同一曲牌时,基本音调会根据唱词和情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小幅度变化:有改变节奏、速度的,有搭配不同衬字、装饰音的,有强调抒情则尽量美化旋律线条的,有强调叙事连说带唱的。另外在唱法上,也根据剧目的需要自由变化着,或喜、或忧、或活泼、或悲伤。王皮影的音乐伴奏采取川剧锣鼓及板胡、京胡、二胡等乐器,唱腔受川剧影响较深,大多借用川剧高腔(即昆、高、胡、弹、灯,分别来自于昆曲的昆腔、江西弋阳腔的高腔、安徽徽调和湖北汉调的胡琴、北方梆子腔的弹戏、四川民间音乐的灯戏),但也有自创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新作的曲调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形式,王文坤时期,新作的曲调大多来自道教、佛教和民间音乐。现在的王皮影在音乐、唱腔上基本无变化,一直坚持用四川话演唱川剧高腔,但主要形式是少唱多說,一个剧目里最多唱上两三句,已基本改为“说戏”。在一般性的表演中也取消了以前用乐器现场伴奏的形式,多是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光碟,这样就节约了演出成本,曲风上多借鉴流行音乐和一些节奏明快的曲子,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融合了音乐、美术、雕刻、戏曲、光影、动作、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皮影戏被誉为“电影、动画鼻祖”,是一种古老的综合艺术。而且皮影戏塑造的这种观众轻松坐在一起欣赏、交流、闲聊的空间,极大地营造出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社会环境,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之一。三千年前,孔子提出“诗(艺术)可以群”的观念。也就是说:诗(艺术)可以在社会人群中交流情感,从而使社会保持和谐。孟子在《梁惠王下》中也提到审美的社会性:“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孟子认为审美不是自私地一个人欣赏,而要求与别人共赏,与别人发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这样能够大大地加强审美的愉悦感。中国皮影底蕴丰富、源远流长、造型优美、雕刻精致、着色巧妙,不失为一朵艺苑奇葩。

参考文献:

[1]吴映学.浅析川北皮影艺术[J].巴蜀剧苑,2008,28(2):64-65.

[2]朱艳杰.川北“王皮影”的艺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

[3]王英.浅析传统皮影艺术的美学特征[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3).

作者简介:

姚 婧,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研究生重点科研项目“川北皮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项目编号:CYYJS201511。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