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笑事件”,人们因何而愤怒

2017-03-07 08:19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捐助者白布罗尔

捐助者用数额不等的钞票,廉价消费了自己的同情心,受捐助者便宜占尽,各得其所,岂不美哉?但,人们到底因何而愤怒?因为网络骗捐行为对民族整体道德水平造成了极大伤害

[“求捐”要按基本法]

笔者认为,求捐这种事,虽然不比乞讨,但毕竟算不得多么有尊严。人们之所以认可求捐是“合法的”,可被接受的,乃在于為这种行为预设了几个前提:第一,求捐并不光彩,有伤自尊;第二,生存的本能和挽救生命要高于自尊、脸面等需求;第三,求捐的行为,也只有在事关生存和生命,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施行,超过这个限度,便是“非法的”,就不再为人所认可。

“罗一笑”事件中当事人的境况,显然够不上“求捐”的资格,自然不会被公共舆论所接受,招致普遍的愤怒,也是极应该的。

完全有能力承担罗一笑治疗费用的罗尔大赚捐款的行为都是利用了普通人的同情心——这就是不能被接受的本质。

[职业化骗取同情之路]

职业骗取同情心者分工明确细致,各有各的从事,各有各的地盘,至于种类,则千差万别,洋洋大观,其中较为普遍的,经当时学者的调查分析,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诡诈型,就是靠欺骗来博取同情。这种人,在当时被称为“文丐”,大多穿着体面,面前铺着一张白纸或白布,上面写着种种苦处,也有的用粉笔直接写在地上。内容则大同小异,有的说自己出身大族,不幸父母双亡,投靠亲友却耗尽盘缠,求川资回乡;有的则说父母、子女有病,无钱医治,求救命钱,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类是化妆型,假装自己缺胳膊断腿,或者用猪血白蜡,贴以膏药,制造出种种创意百出的地狱恐怖情形,博人眼球、惹人同情。这种行为在职业乞丐里的行话叫“生采折割”,有多丧尽天良,就不再赘述了。

第三类是强取型,这种以精壮男子为主,当时称为是“武丐”。这已经超出骗取同情心的范畴,发展为强取。

从性质上来看罗尔的行为相当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只是从近代的站在街角铺块白布再把孩子抱着,变成了在互联网上散发孩子的视频和精心制作的文章。自然影响范围不可同日而语了。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街头各种骗取人民同情心的职业乞丐沉渣泛起,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对民族整体道德水平造成了极大伤害,同时也堵塞了真正需要大家捐款拯救者的获救通道。这当然是众人动怒,人人喊打的根本原因,而这一现象的发酵,也不能不引起更多人的警惕。

猜你喜欢
捐助者白布罗尔
白布河畔苍鹭飞
飘舞的白布
滕县民间印染流程
送给妈妈的水晶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