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旦角唱腔的继承和创新

2017-03-07 09:12黄愕芳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黄愕芳

【摘 要】旦角流派唱腔是京剧传统唱腔的性格化具体呈现,以“线性”旋律为主要表现,从而让唱腔变得更加有新意。在上个世纪初,京剧旦角唱腔以陈德霖、王瑶卿为主要代表,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四大名旦”博采众生之长,力行革新,对旦角唱腔进行了改革,为其后世继承和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京剧旦角;唱腔研究;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54-01

京剧旦行是指各种不同性格、年龄和身份的女性角色,具体可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等,以“唱念做打”四种基本手法为主要舞台模式。在上述四种表现方式中,“唱”是最能直接体现独立审美价值的手段,在京剧旦角演出过程中,美妙的唱腔常常让受众陶醉其中。本文主要对几位京剧旦角名家唱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探究,希望能从中获得艺术创新经验。

一、“四大名旦”对京剧旦角唱腔的继承和创新

(一)梅派唱腔。梅兰芳是继王瑶卿之后又一位将京剧旦角唱腔推向高峰的艺术大师,其对创作新腔有如下看法:“新腔要能长留于每个人的心中,既要合乎听众的习惯和口味,又能让听众惊奇叫绝,但如果新腔过于奇特令人难以置信则需要重新考虑,这就是在听众听觉习惯范围内的创新以及唱腔规律中的立异。”[1]梅兰芳这段见解道出了旦角唱腔朴素深刻的道理,在他排演新戏期间也用实践证明了这一观点。例如,在《穆桂英挂帅》中的《捧印》一场戏中,体现了梅派唱腔从绚烂过度到平淡的大气,在出场的[西皮慢板]中运用慢板,体现出穆桂英沉稳大气的性格,其中又夹杂了她迟疑的心理。在三句[散板]中,梅兰芳用哑剧的手法生动体现出穆桂英既忧国忧民,又痛恨奸佞的矛盾心理。从绚烂至极到归于平淡,这种高层次的艺术美是梅兰芳继承传统唱腔并合理创新的结果。

(二)程派唱腔。与梅兰芳同时期的程砚秋在旦角唱腔上勇于革新,注重音韵和四声,追求“声情并茂,水随声美”的艺术高度。程砚秋在王瑶卿开启的旦角唱腔基础技巧上,基于自身的嗓音特征,创作出一种跌宕起伏、若即若离、幽咽婉转的旦角唱腔,节奏富于变化。例如在其排演的《窦娥冤》《鸳鸯冢》等悲剧中,通过“以气催声”的方法[2],用气息控制声音波动,通过一条“气息长线”贯穿于字腔当中,在旦角唱腔基础上构成了“绷腔法”“尾腔法”(托氣上提)、“嗽音法”(含而不放)、“脑后立音法”(声带共鸣位置后移,闭口音加强),以及顿逗腔法和双临音重复等各种唱腔技巧,使唱腔更具有音乐推动力,从而惟妙惟肖地演绎出窦娥、王五姐等角色的悲惨命运。

(三)荀派唱腔。荀惠生力求激活传统腔格来表达人物的深层思想,他对剧情戏理揣摩得相当深刻,因此所创的新腔精彩纷呈,既包括秀丽多姿、活泼动人的欢音,又包括缠绵委婉、细腻深沉的悲腔。荀派唱腔继承了旦角唱腔情真意切、讲究韵律的传统,但在抑扬、虚实、轻重的强调把握上又具备独特的创新意识,一个“活”字足以体现出荀派唱腔的精髓。在变有形为无形的“回滑润腔法”中,在起腔、转腔、收腔中始终贯穿着“柔音”特征,含情而唱,善于以声腔来抒发情感;荀慧生的旦角唱腔中惯用“哇、哪、呀”等语气助词,利于行腔吐字;荀慧生的新腔最可贵的特征就是不墨守成规,让板腔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节奏。

(四)尚派唱腔。尚小云的代表作《昭君出塞》《四郎探母》,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的形象,体现出宽亮、刚劲的唱腔特征,其腔法力度与气韵并重,在前人的风格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旦角唱腔,而是力求体现文戏武唱的律动美,因此形成了高亢激昂、以刚代柔的艺术风格。例如在《四郎探母》中的《盗令》一场戏中,尚小云扮演的萧太后在核心唱段“我主爷金沙滩早把命丧”中,在[慢板]腔段以顿腔、坠腔、颤腔、勒腔为主,集中了尚派的所有唱腔技巧,险腔迭出,充分体现了萧太后的威严。

二、京剧旦角唱腔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发展

在现代音乐发展中,很多流行歌曲中加入京剧唱腔元素,获得了超越原作的魅力。例如歌曲《女人花》用旦角声腔演唱时,细腻与孤寂的氛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对京剧旦角唱腔的一种继承创新。此外,很多歌手也逐渐以练习旦角声腔来提高真假声和整体音域的控制能力,例如霍尊的《卷珠帘》,在“啊~胭脂香味,卷珠帘是为谁”一句中,就用到了荀派旦角唱腔中的“柔音”技巧和虚字润腔法,用语气助词来实现高音的婉转,从而提高了整首歌曲的艺术价值。[3]此外,陶喆的《苏三说》和罗家英的《only you》,继承了程派的“尾腔法”,以托气上提的技巧来拉长拉高尾音,从而让整首歌曲显得韵味十足。

三、结语

京剧旦行对唱腔有各种不同的把握,所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也各有千秋。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前辈留下来的艺术瑰宝,让京剧旦角唱腔得以继承、创新、发展,才能使我国戏曲艺术再登高峰。

参考文献:

[1]陈晓虎.浅谈京剧念白与唱腔[J].金秋,2014,(22):44-45.

[2]邹元江.浅谈京剧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京剧,2014,(12):42-43.

[3]齐致翔.京剧音乐的创新需充填当代的情致——从流行歌手霍尊以传统京剧旦角声腔唱响歌坛说起[J].中国京剧,2015,(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