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中音色调控研究

2017-03-07 09:18李诺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响音色调控

李诺

【摘 要】民族声乐演唱的色彩性是在音乐中实现彼此文化内涵区别的外在要素之一,因此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中,音色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民族声乐演唱者都比较关注对音色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演唱中音色的调控要素:调式调性、气息、发声、音量等手段的研究来实现对音色的调控。

【关键词】音色;调控;调式调性;音响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64-02

一、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区别要素

民族声乐演唱,在我国较为通俗的理解是从声乐演唱和音乐鉴赏的角度来区别的,是一个具体性的内容集合,是一种对所有采用类似唱法的泛称。具体而言,民族演唱风格又是具体的,是多种不同的声乐演唱风格作品、流派构筑起来的民族文化大厦。

民族声乐演唱,最大的区别因素是气息共鸣、咬字吐字、发音技巧等,但是这些只可以称之为对一首音乐作品的人为把握。因为音乐本身的区别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在演唱中针对内外不同因素进行区别,以达到民族声乐演唱中进行音色调控的目的。

首先,民族声乐演唱中需要依赖演唱者对歌曲的整体听觉与感受程度。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感受、就没有演唱中的音色科学控制。声乐演唱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音乐鉴赏者为对象的,音乐鉴赏者是音乐和表演的接受者,而传达这种歌曲内涵与意境的往往都是演唱者。因此,美好的音乐意境审美感受与美的声音体验首先需要演唱者的听觉来决定,而音色的感知能力则是演唱者诠释歌曲作品的基础。

其次,这里的音响感知是指歌唱者的听觉与内心世界,也包括对知识和生活内涵的积累与体验程度。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响控制要素之一就是音色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感知程度和内容表达需要,构成对音乐形式本体和内容的美感诠释,或对音乐感性存在的外在意蕴的准确把握与传达。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色控制关系到歌曲音乐的形式美问题,也表现在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巧妙精制的音乐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听觉上的快感。所有这些都需要演唱者做足功课,才能很好地将不同音色带来的情感体验与画面感传达出来。

再次,歌曲的音响与色彩是内涵表达的基础,也是存在的意义。因此,演唱者还需要结合音乐本体的特点,极大地丰富音乐艺术中的潜在内涵,达到依托音乐本体要素很好地发展、二度创作作品的目的。尤其是在当今二十一世纪,从宏观到微观的色彩世界里,感受到比以往更丰富的色彩新刺激。随着视觉艺术上形形色色的“色音画”在高科技电影、家庭影院、各种MTV等媒介上的播映,民族歌曲听觉艺术的表现与传播,将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时间加方位性的“立体声”色彩性的音乐艺术。这些都要求民族声乐的演唱者关注音乐本体元素,与别人最大化地区别出来。这些微妙多样的演唱技法,不仅使音响色彩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使音乐的发展走向了新的领域。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气息与调式调性色彩调控

民族声乐演唱中还需要关注音乐中物化的色彩感变化与控制,尤其是针对音乐本体的音色控制,主要是通过音乐演唱法的暗示性调配与处理,呈现于听觉对各种声音的感受中的变化。此外,演唱中的气息控制是针对音乐情感、音色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所带来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音的整体色彩;从另一个角度讲,民族声乐演唱家的天賦与才气正在于能够以气息的控制很好地感觉和想象歌曲,把客观世界的现实图像转化为主观世界的心灵图像,并以最佳的音响语言将这一心灵图像物化为能够表达自我情感的音响图式,并由感性意象直接深入审美的意象。

其次,民族声乐演唱中音乐色彩的控制还具体表现在调式调性、和声以及编配等层面,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歌曲音色的层次性音色控制,歌曲的演唱色彩也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调式、和声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感。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气息控制与调式调性的结合,是当今音响领域中的具体音色调控措施的应用。

再次,音乐的调式和不同调性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意义与功能。因为在歌曲的音乐演唱中,这些要素起着基调的表达和感染作用,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关注这些音乐演唱中可以为作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效应的元素。不同的调式调性设计与气息、高音的设计结合,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色彩表现手段。从调性本身的色彩看,大调往往呈现出暖色调特点,犹如火红色、橘黄色等,色彩明亮,给人以积极向上、富有热情的感觉。小调和弦则为冷色调,犹如灰色、紫红色等,色彩较暗,给人以朦胧、忧郁、暗淡、悠远的感觉。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根据这些基调的同感性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色彩象征。另外,演唱者为了追求乐曲风格、色彩的独特味道,为了使乐曲音响达到一种全新的意境,音乐中的整音音阶、五声音阶、七声自然音阶、半音阶、全音阶等调式也被广泛应用,其中,二度、三度、六度、七度音程和增、减音程的调性关系还经常被用作色彩性的调性对置,以求得色彩在调式上的变化,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调性的色彩是明显的,而且是具体的。

三、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发声吐字与音色调控

在艺术领域,民族声乐的色彩一直是与感情相通的,民族声乐演唱者对不同发声吐字技巧的运用,关系到人们对每一种色彩的感受,进而会影响到人们对于这些不同音色的特定感情,这种感情既遵循自然感情法则,更遵循社会感情法则。因为,科学、得体、适度的技巧能够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完美,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要,把这种带有一定的自然感情法则和社会感情法则的色彩应用到音乐的演唱中,可以为音乐发展和情感表达、再创作等提供一种新的技法、新的思路,也使得民族声乐的演唱进入一个新的诠释层面与领域。

但是,这种歌曲中演唱时对色彩的追求与运用,也是需要适度的,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一生都在追求技巧对音色的控制,但是这些都需要在擅长音乐色彩的描绘基础上进行,否则对于音色的控制就会出现问题。大量声乐歌唱家,他们不仅仅诠释了大量的色彩音乐经典之作,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开辟了一条适于音乐发展的新道路,而且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诠释体系。

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中的音色控制,与这些调式与色彩是对应的,因为所有的色彩都由一定的微分色组成,所有的乐音也都由一定的微分音组成,二者在产生、存在和发生作用时都有一定的相通性。许多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音乐和色彩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乐音的声波与视觉色彩的光波都是依照一定的频率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原理看,音乐中的音阶,是由发音体振动产生不同的频率形成的,而绘画中的色阶是由明度调和产生不同的色调所形成的,也是一种频率,音阶频率反映出的是快慢高低,色彩频率反映出的则是明暗强弱。

所以,演唱中,演唱家将不同的音符音色按照适度的关系组合排列,形成美妙的音乐情感;就如画家调动不同的线条色块,形成奇特的画面。音乐家和画家都是将听觉和视觉的基本元素所形成的自然秩序打散、重新构成、组合、排列,把这种秩序美推向极致,从而打造出音乐和绘画新的形式美感。

从此可以看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色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乎自身与音乐二者的融合问题,这些问题也折射出生活与艺术的融合问题。因此,对于音色的控制已经不仅仅是区别彼此的问题,也是音乐的表现力和内涵得到很好表现与发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象征性的功能作用。声乐演唱者是歌曲色彩联想的延伸,也体现出人们共同的色彩联想路径特点,这些音色控制的标准都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声乐技巧积累和感情沉积、作品理解的结合才会形成的。因此,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所形成的对音乐色彩的应用法则和个性化特点,也逐渐成为一个民族心理、民族习惯。这些音色的控制也使得色彩表现逐渐形成一种民族性的心理记号,这些有实际意义的调性与色彩的相对记号使得音乐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向一个新的领域进行延伸。

四、民族聲乐演唱中语言与音量调控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也是区别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之一,因此音乐的演唱中,需要关注其发展和风格的变化。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语言特色会使得传统音乐和近现代音乐之间有了一条明确的界限。而且在不同的纵向组合方面和演唱方式上,也容易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重唱或者合唱所构筑的传统音乐的和声比较讲究和声的结构性,而近现代音乐的和声在强调和声的色彩性和人文性的同时,更强调和声的色彩性与情感性结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民族声乐作品中和声或者在演唱中形成的和声,已形成了固定的色彩效应和情感象征。

传统歌曲的民族音乐特点,一般不太关注和声注重功能性,不论是大调还是小调,都多用Ⅰ-Ⅴ级和弦做连接,而近现代音乐的和声更加强调音乐色彩的变化,在大调中使用Ⅱ(Dm)、Ⅲ(Em)、Ⅵ(Am)级和弦,在小调中穿插Ⅰ(C)、Ⅱ大(D)、Ⅲ大(E)、Ⅵ大(A)和弦,还使用bⅢ(bE)、bⅥ(bA)、bⅦ(bB)、Ⅵ9(A9)、Ⅱ9(D9)等和弦做连接,演唱者们尽可能把和弦功能减弱到最低限度,尽可能把各种不同结构的和弦(如大、小、增、减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不同位置和不同排列的和弦(如原位、各种转位、不同的重复法、各声部距离的疏密、和弦的浓淡等)以及不同音区的和弦应用到和声创作中。

但是,在演唱中,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往往会使曲调发生一定的偏移,因而这些和声的形成也具有了非功能性和声、不协和音和脱离调性的和弦等特点,往往会有很多孤立的大小三和弦、不解决的七和弦以及四度叠置和弦的应用,也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意境和内容。除此之外,演唱者还需要关注歌曲中的部分衬词所大量运用的各种平行音程、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如在三和弦、七和弦上附加其他音),以及持续音和音域很大的和弦所带来的音色变化与区域性音色特点,这样使得和声常常分为多层,加强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视觉感。

总之,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在新世纪对色彩与音响的具体分析及演唱实践里,关注着第一个色彩的音响性结合之后,继之以节律动势的新的结合,这种结合的连续性构成蕴含着丰富诗意的乐章,使得色与形的每一个音响适应着它在空间地位的聚拢与分化,又适应着它随时间性的延续走向纵深的声光节律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钱品辉.论设计师创新思维的理性结构[J].艺术百家,2006(12).

[2]马一平.色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李 诺,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音响音色调控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