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生存图景探究

2017-03-07 12:49王春晓苑竞玮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电视媒介融合新媒体

王春晓+苑竞玮

【摘 要】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电视,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电视衰亡论”在学界和业界都已引发深入探讨。本文对于电视的概念认定为:不单单指传统的线性传播和由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平台,也包括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吸收新媒体的技术特性而改良和革新的电视形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拥抱”已成必然之姿后,电视不仅不会衰亡而且会拥有新的竞争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媒体;生存图景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31-02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浦尔教授第一次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其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这些媒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和联盟。

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它具有之前的媒介形式所没有的优势,电视艺术首先表现为具有极高的兼容性,它吸收戏剧、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的特性,同时拥有其他艺术所没有的个性——实况性。自从有了电视,现场的景物、图像、人物、声音等内容才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呈现给观众一场场视听盛宴。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带来了新的传播技术和方式,其所具有的交互性克服了电视 “点对面”“一对多”的传播方式,网络的“点对点”方式成为媒介生态中的主导之势,让传统电视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

相关研究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激增,同时手机观看视频等用户逐渐增多,这就表明受众中有一部分在电视机前流失了,尤其是青年受众。因此,中外学者预言:电视将受到互联网的挤压,逐渐消亡。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会不会消亡,这里电视的概念不应该单单指传统的线性传播、由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平台,也包括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吸收新媒体的技术特性而改良和革新的电视形式。

在中国这样的媒介体制内,电视担当着环境监测和社会瞭望角色,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和传播,电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1983年“四级办电视”,电视基本普及到我国的各个地区,党政机关通过电视向全社会传递信息,发布政令,尤其是时政新闻节目的播出,让我们了解到全球各地发生着的新闻事件,这也印证了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地球村”言论,正是电视这种大众媒介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电视另一个与众不同,是电视文艺栏目的设立,从中央电视台最早的《综艺大观》到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再到2005年真人秀的发轫——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电视仍然是文艺和娱乐的主流阵地。即便有人说新媒体成为青年受众的新阵地,但是,当我们打开优酷、土豆、PPS等视频网站时,还是会发现这些平台编排的内容仍然是电视平台播出的内容,只是青年受众换了一个观看终端。

提出“电视消亡说”的人无非是看到了传统电视存在的缺陷,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目前,传统电视已经向新形式下的电视过渡,数字电视机顶盒、IPTV机顶盒等已经悄悄改变了传统电视的弊端,除了直播之外,观众可以选择点播、随时暂停、轮播等功能,可以自由选择播放时间、播放节目内容,这种交互性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一改传统电视“点对面”的机械模式。加上电视清晰度高、画幅比例大,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视画面更加清晰流畅,这些都让我们看到新形式下的电视充满了勃勃生机。

尽管电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主流黄金媒体,但是,媒体的共荣共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潮流。在多屏时代,电视承担的角色已然发生了转变,电视的内容输出功能得到了放大,但是交流功能必须要与新媒体进行联动。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还要增添新的元素来满足受众日益强烈的交互欲望,现在一部手机兼具非常多的功能,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手机App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和阅读思考方式,很多人不满足看完电视节目之后再去评论,想要更快捷的时时互動,发表自己的观点,拥有更多的支配权和话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开始积极“拥抱“”社交媒体,将电视节目与社交媒体、社交类 App 结合,使电视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透明和更具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主动引导用户参与,从而进一步拉近与电视观众的距离,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电视观众的参与度。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播出收视率在同类音乐节目中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约占到86.163%。既然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那么为什么《中国好声音》的收视率会这么高呢?原因在于《中国好声音》借助了新媒体的力量。据《广告大观》杂志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0%左右的年轻受众开始并不知道《中国好声音》这档音乐选秀节目,听说它是通过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尤其不得不说的微博中的大V们,他们作为社交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对于网众的兴趣关注点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好声音》首季发声就创下了不可超越的收视神话,这是电视跨屏互动的一次成功案例。

在《中国好声音》之后,2013年湖南卫视开年的《我是歌手》也是一样,湖南卫视在微博、论坛等各领域做了每期节目的话题推广,让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到节目的资讯,同时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尤其是利用微博设置热门话题,甚至主持人和歌手都随时在微博上上传和本期节目相关的花絮等,为打造本档节目的影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甚至湖南卫视现在专门成立“芒果TV”来播放自己制作的电视剧,这也很好地体现出湖南卫视看到了电视与新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再如浙江卫视如火如荼的《running man》,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等,我们不难发现,电视纷纷利用与新媒体的跨屏互动,将原来流失的青年受众又拉回了电视机面前,这部分青年受众仍然为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也就是每个时代真正值得纪念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媒介工具本身,而不是具体的传播内容层面,所以从口语传播时代到印刷媒介,再到现在的电子媒介,每个时代留下了属于自己时代印记的媒介物。电视作为第八艺术,从目前来看,甚至是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不仅不会消亡,还会继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多媒体趋势尽显,单级的传播形式已经孤掌难鸣,电视想要更好地生存,必须继续与新媒体融合,找到自身的发展之路。

正如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杨文红所界定的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区别:“在大型综艺节目的高水准、大制作方面,电视台还是有着垄断性的优势,而将电视节目照搬上视频网站也不是互联网的生命力,互联网的生命力和吸引之处在于互动和话语尺度内容的突破,电视和互联网完全可以互为推广营销的平台。”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生存图景,不要把电视和新媒体视作水火不相容,而应该看到二者互利共赢的发展契机,将传统电视赋予新的技术要求,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发展渠道,用新媒体蕴含的互动性来拯救电视,互联网和电视的捆绑能够让媒介、广告投资商、受众三面实现共赢,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不知道能否帮助电视彻底摆脱生存困境,未来技术的变革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电视又将如何审时度势,因时而变?我们暂且无从得知,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媒介融合下各种媒介间加强学习和融合是自身发展和整个媒介大发展的良策,对于未来电视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春晓(1989-),女,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硕士;

第二作者:苑竞玮(1991-),男,吉林白城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4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电视媒介融合新媒体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