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制”中求创新

2017-03-07 13:51洪李莉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洪李莉

【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的艺术文化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尤其是在舞蹈的表现上,各种风格的舞蹈层出不穷,如,高雅的芭蕾舞、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舞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舞蹈中也充斥着极大的科技元素,因此从内容和形式上舞蹈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创新对于舞蹈的发展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存在多种限制性的元素,这样就可以从限制中求创新,本文对当代中国舞蹈的編创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升中国舞蹈的创新力度。

【关键词】限制;创新;当代中国舞蹈;编创技术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61-02

一、舞蹈创编过程中的“限制”概念

限制主要是在一定范围内界定的,是不超过一个范围上的限度,也可以是在物理层面、思想以及行为上的约束和限制。在舞蹈的编排和创作方面加入限制,就是不能超过一定的编导限定范围,在某个空间当中,对音乐题材和音乐风格进行创新和创作。编排的技术方法需要突破传统,并且用一种全新的舞蹈和艺术视角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限制性概念在舞蹈编排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心理和视觉需要,因此舞蹈作品的创作成功,首先需要有新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视角。

在舞蹈编创当中加入限制,能够让舞蹈编创在手法上和形式上得到有效创新,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扩展观众在舞蹈方面的审美需求。限制概念的提出并没有在舞蹈编排者的思想上进行限制,相反,以往传统的单一性的创作方式反而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而限制舞蹈作品能够带给观众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让观众在艺术上得到享受,另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性的舞蹈编排产生。

在限制当中创新舞蹈的编排,具有非常大的空间。限制并不是禁锢的意思,而是在现实基础上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会更加完善,编导在创作上的空间也会变大。作为舞蹈编导,需要在舞台上充分挖掘出点线面的变化、在节奏以及方位上的变化等,从而将作品展现得更加精彩。

二、限制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

(一)限制是创新的动机

限制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创新,因为限制是创新能够发展的一个极大动机,但是在限制中创新也是一种挑战,只要有挑战,就要使用创新去应战。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限制和创新看似是两个矛盾的个体关系,共同推动着舞蹈不断进步和发展。限制和创新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使用,并且伴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在艺术创作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从广义程度上讲,现代化的多种舞蹈作品都是在限制当中去创新的,但是每一种创新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从限制的角度去对创新进行研究,就能够看到舞蹈的多维发展空间。艺术创新并不是创作出新的作品,很多作品其实是以前的,即使以新的形式出现,只有有限制才能有新的独特风格,这样才能被观众记住,以此在创新过程中寻找一种新的机制和意境。

(二)限制中舞蹈的创新空间增加

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舞蹈的编创是有限制的,正是这种限制的存在才能让创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舞蹈的构思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舞蹈风格,争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别于其他的作品。限制看似是一种“枷锁”,带给人压迫感和束缚感,但是对于艺术家创作来讲,就是一种爆发力,能够给人自觉、清醒以及主动寻求的机会,在限制当中艺术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历练和考验。[1]

三、空间限制下的舞蹈创新研究分析

(一)对舞蹈空间的理解

空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如思想和意识上的空间、身体周围的空间等,空间无时无刻都在人们的身边。舞蹈也不例外,在舞蹈方面,一种是演员自身的空间属性,它被称为内部空间;还有一种是除了演员本身之外的外部空间。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按照舞蹈的演出以及外部的空间进行综合运用,所编创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层次感。在空间的限制当中,舞蹈的编创就可以将演员限制在一个维度上,在空间上挖掘出每一个方位,通过变化的技术和方式将舞蹈的词汇加以更好利用,对节奏进行有效处理,这样的限制和表达才会更加清晰,创作的意图也更加明朗。[2]

(二)在限制空间下的舞蹈道具使用

在舞蹈的创作当中,道具的使用是按照某一个主题延伸出来的。例如在东北民间的秧歌艺术中,需要使用扇子和手绢;在藏族舞蹈中需要使用哈达以及热巴鼓等。因为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编导人员更愿意将人们没有见识过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这种艺术形式需要有一定的道具辅助。在传统的舞蹈表现上,涉及到这种舞蹈的作品非常多。要编排出有别于之前的作品,就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在对《士兵兄弟》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音乐响起,战场上的士兵出现在观众的面前,编导要怎样编排和演绎出战场上的士兵面临敌人的冲锋?一般的思路是按照高难度的技巧组合,让舞台的调度更加丰富。然而编导是让舞台上的演员一只腿固定在特殊装置上,并且在此过程中身体不发生移位。此种创新就是编导在使用一种常规的限制性手段,将这种视觉展现给观众,会在思想上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此种美感能够满足观众在审美上的需求。[3]

(三)空间限制下的编排技法创新

在作品《士兵兄弟》中,需要从整体构图上来看,从小处见到大处,从有限中见到无限。[4]

首先,以小见多的手法。在编导上使用的是模拟的方式,对当时战场上的场景进行模拟分析,一个士兵的右脚被限制住,还有左脚存在,因此就对左脚的肢体表达进行研究,并且战场上左脚的主要动作就是闪躲、跨、击等,编导使用电影当中的慢镜头,将动作也进行放慢处理,从而展现战争也比较激烈。演员在台上的表演是慢动作,这样就极大限制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使用很多惯用的场景,能够带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5]

其次,从有限当中展示出舞蹈的无限性。舞蹈演员自身就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表演当中,可以说演员就是使用一个腿在舞蹈。要想在这样的限制当中表现出一些恢弘的场面,也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当中能够表现出无限的爆发力,需要编导有非常强风的舞蹈思维能力。[6]

四、题材限制下的舞蹈编创分析

(一)题材限制下舞蹈的思路创新

舞蹈的题材是舞蹈表达的基础,在作品当中要给观众传递一定的信息。这是舞蹈编排的主要表达理念,题材的选择是舞蹈编排的重点,题材的选择也是重点中的重点。[7]如记者采访央视创作编导张繼刚,问其如何选择题材时,张继刚老师的回答是,一次在民间采风的过程中看见了壁画,壁画当中的“飞天”带给自己一种创作上的冲动,因此就想将这个壁画搬到舞台上去。但题材的创作是需要有基本框架的,也需要在限制中进行创新,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观点都不同,因此不能在别人的创作当中再去创作。张继刚老师在这样的思路下创作出了自己的大作——《千手观音》。该作品在构思上使用的是点的方式,是大密度的手势,因此极大强化了“千手”的概念,也带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种方式是独创的,是作品的集合,更是表达舞蹈的词汇方式。[8]

(二)题材限制下舞蹈的编排创新

很多舞蹈作品在编排的技术手段上有时会使用很多演员,争取在纵线上进行表演,但始终不能脱离线的概念。以前也有人编排过《千手观音》,在纵向的编排上也创造了“千手”的舞蹈形象,但是张继刚老师的《千手观音》使用较多的演员在第一区域当中,对节奏进行有效处理,演员在出手的力度上、方位的变化上以及画面当中,都具有非常多的变化性,使用手法也达到极致,给观众一种神秘感,观众并不知道演员下一步的表演是什么。在整个表演中,节拍点都是创新的,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感受,舞姿的变化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众沉醉其中。在演员伴随着音乐节拍出手的过程中,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手的影子,编导也使用了非常夸张的方式,让观众和舞蹈演员心与心的距离缩小。尽管每一位观众都了解舞台上并不是一只手,但是这种表演方式的创新正是观众所需要的,能够给观众更多新的感受和想法。[9]

舞蹈创新并不是毫无章法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去创新,这样才能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进行自我超越。限制主要是对当代舞蹈编创所提出来的基本要求,建立精湛的创编技术,体现独特和自我,不模仿也不跟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才能创建出独具一格的舞蹈作品。在当今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之中,在前辈的编导指导之下,还需要将中国的舞蹈编创事业推向新的巅峰,创立出新的里程碑。[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从“限制”中求创新——论当代中国舞蹈编创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舞蹈的编排创新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限制不是束缚更不是禁锢,主要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让编创人员解放思想,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改变墨守成规的思想,这样才能在限制中去创新,才能让中国舞蹈走向明天。

本文从限制的概念入手分析,随后对空间限制以及题材限制下的舞蹈编创进行了技术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舞蹈编创和舞蹈研究走向新的阶段,才能让中国舞蹈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美。舞蹈作品的创新需要从题材以及每一个动作中去探讨和分析,打破原有的舞台限制,同时也利用这种舞台限制,让舞蹈表演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辉.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原则探析[J].价值工程,2013,11(21):296-297.

[2]杨剑昕.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分析[J].科教文汇,2015,11(30):167-168.

[3]马波.大型舞蹈诗剧《天山芙蓉》限定空间中的舞蹈创新[J].创作与评论,2012,14(12):116.

[4]董旺.浅析舞蹈创新的“拿来”与“创新”[J].艺术品鉴,2015,22(2):267-267.

[5]徐玉香.舞蹈作品创新性的把握探讨[J].黄河之声,2015,14(9):105-105.

[6]韩俊泽.新媒体数字化时代下的舞蹈创新[J].黄河之声,2016,28(9):85-85.

[7]田雪.艺术之海,有容乃大——浅谈姊妹艺术对舞蹈创新的影响和融合[J].才智,2012,17(21):141.

[8]许雯.论舞蹈界限的模糊[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28(5):120-120.

[9]虞海斌.浅谈舞蹈创新与维权[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31(9):121-121+133.

[10]胥晓晴.试论故事情节于舞蹈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18(1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