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角下的中医口译策略探讨

2017-03-07 15:08张玉宝
戏剧之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医

【摘 要】中医凭借卓越的疗效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愈显迫切。但中医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及其所承载的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给中医口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准确且得体的中医口译不仅能正确地传达医学信息,更能有力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本文运用释意理论对中医口译各类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总结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口译策略。

【关键词】释意理论;中医;口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71-02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其在各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让世界为之震撼,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凭借卓越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医学专家,或者学生,前往中国学习中医临床操作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的国际化进程,中医口译也应运而生。但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性、复杂性及其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医口译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在中医口译过程中准确把握和完整阐释中医理论与实践,是中医口译人员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释意理论对中医口译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更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运用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口译策略,对中医口译过程中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和正确地传播中华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值得口译人员深刻思考、反复推敲、积极实践。本文首先对释意理论及口译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运用释意理论对中医口译中的常见翻译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总结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口译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一)中医口译。在翻译(Translation)的概念框架内,口译与其他形式的翻译活动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它的及时性。从根本上说,口译是为想要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交际的人们提供及时地便利(P?chhacker, 2010:8)。

在中医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医口译应运而生。中医口译历史悠久,早在公元8世纪中医药传入阿拉伯时,中医口译便开始在中医对外交流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对话发生的场合不同,口译类型也不尽相同,可分为会议口译和社区口译。医学口译是社区口译的一种。叶辉、郑炯琳认为,医学口译具有服务性、复杂性、准确性、专业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中医口译作为特殊的医学口译也具备医学口译的一般特点。目前,在中医对外交流中,中医口译标准与术语尚未统一化和规范化,释意性口译仍在中医口译中得到普遍应用。

(二)释意理论概述。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巴黎高翻学校的Seleskovitch和Lederer创立了释意学派。该学派积极探索如何在口译过程中实现意义的理解、记忆、表达和再生。Seleskovitch教授于1968年提出释意理论(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简写IT)。该理论是国际口译领域第一套系统的口译理论,对口译教学与实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释意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脱离语言外壳的假说”,认为翻译是一种交流活动和交际行为,是一个理解與再表达“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转换语言符号。该过程包含“理解”“脱离语言外壳”“重新表达”三个步骤。口译过程整体上分为三步:第一步,口译员听取源语信息流,经大脑分析,理解源语语意。第二步,口译员即时分离源语语言和意义,记住说话者源语表达的主旨思想。第三步,口译员使用输出语言表达讲话人主旨思想。

释意理论的“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型”(见下图)还原了该理论所描述的口译过程。

吴小力认为,释意派强调了口译的过程即是释意的过程。“理解源语”是感知意义,“脱离源语外壳”这一过程脱去了源语的外观载体——“语言形式”,保留了源语的信息意义,并为新的外观载体——“输出语形式”有效传达源语信息意义做好了准备。表达需紧紧围绕意义展开,译者在此阶段的任务不是再现源语的语言表观形式,而应当用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方式传达再现源语的信息意义。

二、中医口译策略探讨

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主要从语篇和表达两大方面分析中医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口译策略。

(一)音译

源语: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千金方·治病略例第三》.(唐)孙思邈撰)

译文:The circulation of qi and blood through the meridians, viscu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are too abstruse and changeable to detect.

在这一译例中,作者直接将划线部分音译,其余文字用释意的方法为听众做出解释。原文大意为:经络腑脏及阴阳之间会互相转变,玄妙至极,变幻莫测。作者在音译的同时,准确理解原文主旨含义,在“剥离语言外壳”之后,准确输出译语信息。

(二)直译

源语:夫百病之本,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 。(《千金方·治病略例第三》.(唐)孙思邈撰)

译文:The different pathogenic factor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diseases, such as the apoplexy that caused by typhoid fever, the symptoms of chill and fever caused by warm malaria and cholera caused by the evil things.

在这一译例中,作者在接收到源语信息后,首先在头脑中理解源语主旨含义,即导致各种疾病产生的根源各异,其中包括伤寒导致的中风症状,温疟引起的寒热症状,因遇秽毒或不正之气而引起的霍乱症状。之后作者瞬间在头脑中搜索英文中对应的词汇,在理解整句话含义的基础上做即时口译,准确传达了源语主旨思想。

(三)意译

源语:今退居之人,岂望不死羽化之事。但免外物逼切,庶几全其天年。(《千金方·养性》.(唐)孙思邈撰)

译文:The retired men hope to be immortal, shuffle off the secular affairs, and enjoy their full years.

在这一译例中,作者采用意译的方法。原文大意为:如今离职退休在家休养的人,谁不希望自己长生不死,羽化成仙。只有远离外物的干扰,或许还能安享天年。在把握住原文的整体含义和主要思想后,作者剥离源语外壳,将划线部分和整句话重构后翻译成英语译文。

三、结语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瑰宝,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更具有显著的医学价值。在中医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医口译是推动中医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面对中医口译过程中的难点,口译员不仅需要有较高英文水平,更需要有深厚的汉语功底,如此才能在准确理解中医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正确、即时地进行口译。

本文从释意理论的视角对中医口译中的常见翻译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了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口译策略,希望为相关主题研究提供参考。其他角度关于中医口译的主题研究,笔者也将在以后的著述中陆续阐明。

参考文献:

[1] P?chhacker, 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3.

[2] 叶辉,郑炯琳.医疗口译的特点与应对策略研究[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4,(12):153-154.

[3] 吴小力.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和释意理论一兼谈释意训练[J].中国科技翻译,2007,(2):27-30.

作者简介:

张玉宝,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