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2017-03-07 08:32栾志勇谢方达王宇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内环结扎术穿刺针

栾志勇,杨 超,谢方达,王宇驰

(长春市儿童医院二外科,吉林 长春 130051)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栾志勇,杨 超,谢方达,王宇驰

(长春市儿童医院二外科,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探析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拐形可注水穿刺针的效果。方法将接收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拐形可注水穿刺针,评价效果。结果所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侧鞘状突未闭58例行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结扎。手术用时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且离床自由活动快。无复发。结论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患儿术中采取拐形可注水穿刺针效果确切。

单孔腹腔镜;注水穿刺针;腹膜外内环结扎术

2013年我院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拐形可注水穿刺针,采用单纯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138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入院的腹股沟斜疝65例,男43例,女12例,鞘膜积液73例,共138例,平均年龄为2岁6个月。均使用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行腹膜外内环结扎术。

1.2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的制备

穿刺针为左拐针和右拐针2根,由18号硬膜外穿刺针改制。两针均使前段弯曲成为雪橇状,但雪橇状弯曲平面与针孔平面呈90°的垂直。左拐针用于内环的左半侧缝合,右拐针用于内环的右半侧缝合。以缝合右侧内环为例,先缝合内半周时,用左拐针穿刺针。穿刺针尾连接5毫升注射器,经前端插入单股对折的2-0普理灵线,线环完全放在针孔内,线尾自针尾穿出,进入注射器内,注射器抽入3毫升生理盐水。

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低足高,向健侧倾斜15°,于脐正中做5 mm纵切口,放入Trocar到腹腔,维持压力在8-10m mHg左右,探查腹腔,找到患侧未闭内环口。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尖刀刺开皮肤2毫米,拐形穿刺针经此切口穿刺进入腹腔后,穿刺针退回腹膜外间隙,在腹膜外间隙先沿内环口的内半周缓慢分离潜行,达到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时,针尖挑起腹膜,轻推穿刺针后方的注射器注入少许生理盐水,分离腹膜前间隙,穿刺针会顺利跨越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完成内半周缝合后,穿刺针刺入腹腔,拔下注射器,将预置在穿刺针内的普理灵线推入腹腔。再经穿刺针尾部穿入另一根2-0普理灵线作为引导线进入腹腔少许,退出硬膜外穿刺针,将线环及引导线留置腹腔内。将引导线的另一端经针前方穿入另一个拐形穿刺针。穿刺针在引导线的引导下经原穿刺点刺入,达腹膜外后退出引导线,穿刺针在腹膜外潜行分离,缝合内环的外半周,在预置线进入腹腔的腹膜处刺破进入腹腔,穿过预置线套,无遗漏的完成内环口外半周缝合。将双股2-0普理灵线经穿刺针引入腹腔内约5cm,退出穿刺针,牵拉预置线线环带出双股2-0普理灵线,挤压阴囊排出气体,收紧结扎线,体外打结后完成内环口的腹膜外结扎,线结埋入皮下。鞘膜积液的患儿用9号注射器行阴囊穿刺抽出积液。

2 结 果

13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58例对侧鞘状突未闭,同时行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给予结扎。手术时间:单侧8~10 min,双侧10~20 min,术后无阴囊血肿、阴囊积气,精索没有肿胀。术后第二天可离床自由活动。术后随访3~11个月无复发。

3 讨 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的术式多种多样并且在不断进步,有朝着向体外结扎并减少操作器械的趋势,已从三孔向单孔技术转变[1]。单孔腹腔镜手术不用操作钳,穿刺针成了手术的关键器械。大多数文献报道使用多通道穿刺器,硬膜外穿刺针、腹壁缝合直针等,具有费用昂贵、改制不易、有效长度不够等缺点。姜宏志等2010年报道用改良成雪橇状的硬膜外穿刺针加用硬膜外导管注水的方法[2].,郭伟等2013年报道用双通道深静脉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注水的方法[3].,2009年Chang等在16号穿刺套管针近尖端外鞘上制作一个钩,2012年李萌等报道采用自制双钩疝针一次穿刺腹壁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的方法[4].。所有这些穿刺针共有的结构特点是,穿刺针的前端弯成一定的弧度,并且穿刺针的弧度与针孔的平面是一致的。当穿刺针在腹膜外沿着内环的弧度缝合内环时,针孔的平面与腹膜是垂直的,针孔平面上下的锐利缘与腹膜和精索输精管处于相切,针孔平面与腹膜夹角增大,这不仅影响分离腹膜,针尖的锐利缘可能会损伤精索。为了避免结扎过多的腹壁组织,保持进出结扎线在同一腹壁路径,也十分关键。我们设计的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完全满足了这种要求。

4 结 论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临床效果优良,具有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1] 李索林,刘 琳,杨晓锋.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现状与评价.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35(6):406-408.

[2] 郭 伟,王 鈅,李铁军,等.单孔腹腔镜下双通道深静脉穿刺针治疗小儿斜疝.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3):233-234.

[3] 姜宏志,邢茂青,刘 强,等.改良成雪橇状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0,31(7):558-559.

[4] 李 萌,李索林,于增文,等.单孔腹腔镜改良疝钩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12):916-919.

R656.2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19.01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内环结扎术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