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7-03-07 18:46黄大治吴永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B型桡骨优良率

曹 冯,黄大治,吴永光,李 军

(蔡甸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100)

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曹 冯,黄大治,吴永光,李 军

(蔡甸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武汉 43010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所选择的不同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行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A型骨折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B型、C型骨折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型、C型骨折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行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优良率高,其更为牢固可靠,从而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功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不同固定方式;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

在众多骨折类型当中,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骨折类型由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导致而成。传统闭合复位石膏效果是较为常见同时也是广泛应用于的一种固定治疗方法,不过它的缺点是复位不够准确,同时关节面对位的恢复效果也欠佳,固定不够牢靠,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治疗的很多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健康的肢体功能,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很大的影响。[1]随着手术技术以及骨科器械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有行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为探讨分析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从而选用最佳的固定方式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本研究对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所选择的不同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7~56岁,平均(40.1±3.2)岁,依据AO骨折分型标准:A型11例,B型9例,C型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58岁,平均(42.3±4.9)岁,依据AO骨折分型标准:A型10例,B型9例,C型11例。经过临床诊断,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确诊后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本次研究对象以碾压伤、切割伤、摔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少许患者为冲压伤、重物砸伤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因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首选给予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前臂纵轴进行持续牵引;其次对桡骨骨折进行复位处理,处理完毕后应用X线检查;最后,如果患者已达到相应的复位标准,可应用石膏托加以固定,手术结束后依此方式固定6周后,可去除石膏托。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所述:首选给予患者进行臂丛阻滞麻醉,之后在腕桡掌位置行长约7 cm的切口,之后将桡骨远端骨折部位加以充分暴露;其次,对患者骨折断端血肿加以有效清理,再对骨折进行矫正复位;复位效果满意后,在桡骨关节下方3 mm位置放置解剖型锁定钢板,使用3~4枚螺钉进行固定;固定操作完毕后,为了确保复位效果应使用X线检查,同时矫正尺偏角。[2]

1.3 疗效判定标准

影像学评定参照Batra评分标准,疗效指标以活动范围受限和临床将腕关节疼痛为准,在解剖学功能评分的基础上,计算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优:100~90分,良:89~80分,可:79~70分,差:<7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A型骨折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B型、C型骨折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型、C型骨折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A型骨折优良共有10例患者(90.91%),B型骨折优良共有8例患者(88.89%),C型骨折优良共有9例患者(90.00%);对照组A型骨折优良共有9例患者(90.00%),B型骨折优良共有6例患者(66.67%),C型骨折优良共有8例患者(72.73%)。

3 讨 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多见骨折类型,约占16.67%。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复位等作为临床上较多见的三种固定方式。但以上三种固定方式哪种固定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还有待研究。[4]

传统闭合复位石膏效果是较为常见同时也是广泛应用于的一种固定治疗方法,不过它的缺点是复位不够准确,同时关节面对位的恢复效果也欠佳,固定不够牢靠,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治疗的很多患者会导致关节畸形愈合,严重影响健康的肢体功能,容易诱发关节痛、腕关节功能下降等并发症。

为了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质量,避免骨远端骨折出现畸形愈合,就应当对桡骨远端实施有效的解剖复位,确保牢固可靠。当前,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利骨折类型的治疗当中。本研究给予研究组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术后B及C型优良率远优于对照组,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达成一致。

[1] 王卫东.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3:101-103.

[2] 赵 勇,崔秀仁,关继超,张兴平,闫 安,张 宽,桑志成,何冀川,谢澄诚.内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11:894-897.

[3] 罗中林.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4,01:59-60.

[4] 袁 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84例临床比较[J].中国农村卫生,2015,13:77.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83.41

B

ISSN.2095-8242.2017.037.7169.02

猜你喜欢
B型桡骨优良率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DS6-K5B型计算机联锁故障分析与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