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逼”出来的脱贫路

2017-03-07 19:35王蓁
当代党员 2017年4期
关键词:村支武隆石子

王蓁

2017年1月12日,武隆区沧沟乡青杠村贫困户邓吉生家院坝里,两大盆炭火火苗渐起。

在十来个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三头大肥猪从猪圈里被赶出来,拖上车拉走了。

邓吉生右手沾了点唾沫,再次清点了手里的钞票,7500元,一分不少。

“谢谢大家帮忙咯,都来坐,烤火。”把钱揣进衣服内层,邓吉生满脸笑容地招呼大伙。

然后,他又走向猪圈,看了看剩下的那头猪。他准备把这头猪杀了,提前请周围的乡亲们吃顿年饭。

邓吉生终于脱了贫能过上个丰收年。这样的场景,他已盼望多年。

“全靠那条铺上石子的村道路。”邓吉生感叹。殊不知,邓吉生所说的这条路,却是挨了批评后“逼”出来的。

“第一书记”

青杠村离沧沟乡场镇仅6.1公里,紧挨木棕河,且毗邻火炉镇,但因交通不便,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一直没有甩掉贫困的帽子。2014年,青杠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与青杠村一样,武隆全区还有74个市级贫困村。

“贫困村除了客观条件落后之外,还与基层党的建设有关系。”区扶贫办主任沈江涛认为。

对于沈江涛的观点,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万权是赞同的。

基层党组织是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如果村党组织班子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抓脱贫攻坚的意识不强,党员干部不团结,发展从何谈起?

2015年,区委组织部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选好“领头雁”,即配强乡镇领导班子、选派75名“第一书记”、391名工作人员做实驻村工作。

2015年8月,沧沟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叶仲宇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走进青杠村。

“我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承诺,带领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实干苦干,啃下硬骨头。”与村民见面的第一天,叶仲宇就与青杠村签下了《脱贫目标责任书》,誓要扶优村级领导班子,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报批评

沧沟乡472户贫困户中,青杠村就占了51户。

“盼星星盼月亮,更盼好路挂山腰。”村里人的这句顺口溜,叶仲宇进村后听过一次就铭记在心。

想召集村民开会征集群众意见,想听听村支“两委”的发展思路,但都是人不来,心不齐。

感觉力不从心的叶仲宇,“雄心”凉了半截,进村走家串户的时间少了,话也少了。

在2015年12月初的全区脱贫攻坚督导抽查中,面对检查人员的各种询问,村民直接“不买账”。

这样的状态,对叶仲宇来说,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在2015年12月15日的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沧沟乡被通报批评。

第二天,气温骤降。沧沟乡全体职工会在乡政府会议室召开。

“有些贫困户的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你这个‘第一书记是怎么当的?青杠村的村支‘两委又是如何抓工作的?你们的承诺哪儿去啦?”

会上,沧沟乡党委书记黄庆言辞锋利。

面对批评,叶仲宇只有默默低下头。

反躬自省

“请书记放心,我一定改正,更加努力干好脱贫攻坚工作。”虽受到批评,但叶仲宇的心里没有半点埋怨。

回到村里,叶仲宇便召集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党员代表一起开会,痛定思痛,认真反省。

“村支‘两委班子本位思想重,凝聚力差,村主任空缺两年了,党组织活动很少开展,村里没有规模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差……”

再次清理了扶贫工作思路,大家都认为,青杠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不搭调。

“党建促脱贫,脱贫推党建,理正,但必须以抓产业、惠民生为具体抓手。要致富,先修路,这是第一件大事。”叶仲宇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叶仲宇所指的路,是全村的大通道,也是武后(武隆城区—后坪乡)旅游公路的咽喉之地,但它仅仅是一条毛坯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我建议筹资买石子铺路,解决出行难问题。”村支书罗奎的建议得到一致认同。

隆冬时节的山村夜晚,雨雪纷飞,寒气逼人,但围坐在火盆边的乡、村干部却精神抖擞、毫无睡意,话发展的同时,一股巨大的脱贫动力正悄然凝聚。

脱贫之路

话好说,但事不一定好做。

罗奎和叶仲宇都想马上为村民铺好路,让村民立马富起来。但提到资金他们却犯难了。

青杠村的难事也牵挂着乡领导的心。凌晨时分,乡政府办公室仍灯火通明。

“书记,我们想争取乡政府和区发改委扶贫集团的支持,买石子铺设村道路。”青杠村驻村领导、副乡长何森林和驻村工作人员黄一凤来到黄庆办公室,汇报了他们的想法。经过合计,他们认为,大约需要440方石子,价值6万多元。

区发改委副主任傅海涛与扶贫集团成员单位沟通后,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一定支持!”

2016年3月18日,满载石子的一辆大卡车一颠一簸地开进了青杠村。

在下午召开的全村贫困户政策宣讲会上,叶仲宇放开嗓门:“会后请大家带上锄头和铲子,一起去铺石子,下次赶场就不怕摔跤啦。”

“早就該整路了,走,掏石子去。”叶仲宇的话音刚落,70多岁的村民蒋成明第一个起身行动。

随后的一两分钟时间,在座的66位村民都来到了泥泞道路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8米宽、6.1公里长的道路,在村民的齐心协力下,4天便完成了石子铺设。

路终于不再无从下脚了,进村的车多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2016年,青杠村四个农业社共发展西瓜、蔬菜等主打产业近1000亩,带动了全村留守的200多户800多名村民增收。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10月,青杠村合法选举出了村委会主任。

“现在村干部齐了,全村也更加团结了。”

“武后路通了,我还想开农家乐增收。”

邓吉生的院坝里,炭火越燃越旺,村民聊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猜你喜欢
村支武隆石子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蛋和石子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石子
摆石子
村支两委与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价值、困境与出路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
绥阳县委离退局到伞水村开展帮扶工作
巧猜石子
碧江区委离退局班子到寨桂村察看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