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与CDMA室分信源1:1合路可行性研究

2017-03-07 21:55施兆阳胡靖陈大明
移动通信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室分直放站信源

施兆阳 胡靖 陈大明

摘要:为了保障LTE室分覆盖需求,对LTE与CDMA室分信源1:1合路建设后的室内覆盖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对室内分布系统链路预算模型、设备功率、无线参数等多维度进行对比,给出了LTE与不同种类的CDMA室分信源1:1合路后的覆盖效果。当CDMA信源为宏站时,不能满足LTE覆盖需求;当CDMA信源为直放站时,能够满足LTE覆盖需求。

关键词:室内分布系统 链路预算 室分信源 1:1合路

1 引言

现阶段是LTE室分系统大规模建设期间,对于已建有CDMA室分系统,LTE室分建设主要采用与CDMA信源1:1合路的方式。此种方式是否能够满足LTE室内覆盖信号质量要求,业界并没有应用案例和经验可供参考,本文将对该方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 室分系统链路预算模型分析

室分系统场强预测所使用的传播损耗模型为Keenan-Motley模型,公式如下:

Ploss=Ls+k×F+p×W+D×max(0, (d-db)) (1)

其中,k为直达波穿透的楼层数,室分系统取0;F为楼层衰减因子,单位为dB;p为直达波穿透的墙壁数,室分系统取1;W为墙壁衰减因子,单位为dB;D为线性衰减因子,单位为dB/m;db为室内转折点,单位为m,典型值为65 m,由于室分系统d小于65 m,故D×max(0, (d-db))=0;Ls为自由空间损耗,公式如下:

Ls=32.45+20lgd+20lgf (2)

结合经验,公式(1)修正后为:

Ploss=Ls+W (3)

终端接收功率=天线口功率+天线

增益-自由空间损耗-遮挡损耗-快衰

落余量 (4)

从上述公式可以得出,手机终端接收功率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3 CDMA网络室分信源输出功率分析

3.1 RRU、宏基站作室分信源输出功率计算分析

以CDMA网络(以下简称C网)基站语音和数据配置二载频为例,每载频功率配置20 W,开销信道总功率(导频、同步、寻呼信道功率)占比为系统设置值。阿朗设备1X导频功率占比15.1%,开销信道总功率占比21.9%;中兴设备1X导频功率占比17.8%,开销信道总功率占比32.2%。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3.2 直放站作室分信源输出功率计算分析

为节省投资以及阿朗设备的特点,安徽现网室分多使用直放站作远端信源。由于直放站自身功率受限,不能随主信源功率的增大而变大,一方面,为保证其工作在有效的线性区间内,满足后续主信源载频扩容的需要,需要对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做一定的预留;另一方面,为防止宏基站底噪抬升,在直放站已预留功率的基础上再增加2 dB。具体功率预留的参考值如表2所示。

以C网基站语音和数据各配置二载频为例,为满足后期扩容覆盖不受影响,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共计预留4 dB,20 W直放站远端机最大输出功率为39 dBm,可计算出实际1X开销信道总功率为26.38 dBm,具体如表3所示。

4 LTE网络室分信源输出功率分析

4.1 RS功率

FDD LTE链路预算信源输出功率采用RS(Reference Signal,参考信号)功率,仪表测试时显示的信号强度值是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FDD LTE下行功率资源是基于时间和频率组成的最小单位RE(Resource Element,资源粒子),通过给不同的RE分配不同的功率,完成下行功率的分配。

4.2 功率关键参数PA&PB

PA:无参考信号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上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E功率相对于参考信号RE功率的比值。UE检测下行信道的第一步就是检测和解码参考信号,为快速检测到参考信号,因此让参考信号功率相对其他信道功率增加一个固定的增量。

PB:有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RE功率与无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RE功率的比值,后台PB设置为比值的索引,不同的索引代表不同的比值。

为解决不同类别OFDM符号间总功率相当问题,将带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中数据RE功率降低。以现网频谱20 MHz带宽为例,信源RRU输出功率为20 W时,可计算出RS的功率如表4所示。

为了使得符号功率的利用率最大,建议室外站PA&PB配置为-3&1,单路室分PA&PB配置为0&0,双路室分PA&PB配置为-3&1。

5 CDMA网络与LTE网络室分链路预算

对比

5.1 影响链路预算的关键因素

(1)馈线损耗:频段越高,损耗就越大,每百米LTE网络(以下简称L网)比C网多损耗3~4 dB。在现网室分系统,直放站与天线口的距离为70 m,即L网比C网多损耗2~3 dB。

(2)无源器件损耗:800—2600 MHz损耗无差异。

(3)天线增益:针对全向吸顶、美化射灯天线,L網比C网增益要高3 dB;而对于其他天线,L网比C网增益要高1 dB。

(4)自由空间损耗:按现有室分状况,距离天线口10 m处,L网比C网多损耗6~7 dB。

(5)遮挡损耗:以砖混墙为例,L网比C网多损耗5~7 dB。

具体如表5所示。

5.2 链路预算对比

(1)LTE信源与C网20 W宏站信源1:1合路对比

以距离天线口10 m的CDMA边缘场强不小于-80 dBm为基准,馈线长度为70 m时,C网允许的馈线及器件最大损耗为44.1 dB。LTE与C网信源1:1合路时,天馈系统多损耗2 dB;当LTE信源为2.1 G 20 W或40 W RRU时,边缘场强分别为-115.9 dBm、-112.9 dBm,均不满足LTE边缘场强需大于-105 dBm的信号覆盖需求。具体如表6所示。

解决方案:合理利用LTE 2T2R端口的B端口(多3 dB增益)、增加信源设备功率或新增信源设备数量。

(2)LTE信源与C网20 W直放站信源1:1合路对比

假设直放站功率预留4 dB,以距离天线口10 m的CDMA边缘场强不小于-80 dBm为基准,馈线长度为70 m时,C网允许的馈线及器件最大损耗为34.1 dB。当LTE与C网信源1:1合路时,天馈系统多损耗2 dB;当LTE信源为2.1 G 20 W或40 W RRU时,LTE边缘场强分别为-105.9 dBm、-102.9 dBm,基本能满足LTE边缘场强大于-105 dBm的信号覆盖需求。具体如表7所示。

同理,当LTE信源2.1 G 40 W RRU与C网40 W直放站合路时,LTE边缘场强为-105.9 dBm,基本能满足LTE边缘场强大于-105 dBm的信号覆盖需求;当LTE信源2.1 G 40 W RRU与C网60 W直放站合路时,LTE边缘场强为-107.7 dBm,不满足LTE边缘场强大于-105 dBm的信号覆盖需求。

解决方案:合理利用LTE 2T2R端口的B端口(多3 dB增益)、增加信源设备功率或新增信源设备数量。

5.3 充分利用RRU设备A、B端口,单路馈线实现

双流效果

针对高层住宅小区楼宇,一般采用射灯对打方式覆盖,为充分利用RRU设备功率,A、B端口均作为信源设备使用。

住宅小区覆盖涉及多个RRU信源时,需合理规划设置PCI,避免模三干扰。为提升单用户速率,可采用同PCI技术以减少干扰。经实际测试发现,同一个PCI小区不同RRU的A、B端口重叠覆盖区域可实现双流效果,大大提升了下行平均速率。当后期容量受限时,再解除小区合并。住宅小区室分覆盖方案如图2所示:

5.4 LTE与CDMA室分合路测试对比

某办公楼共9层,安装一台40 W LTE RRU与40 W C网直放站信源1:1合路,选取9层对LTE与CDMA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图纸中C网天线口最小功率为-3.8 dBm,L网天线口最小功率为-14.1 dBm,根据链路预算公式可计算出边缘场强,具体如下:

CDMA边缘场强=天线口最小功率+天线增益-10m空间损耗-遮挡损耗-多路径损耗=-3.8dBm+2dBi-52dB-20dB-10dB=-83.8dBm

LTE边缘场强=天线口最小功率+天线增益-10m空间损耗-遮挡损耗-多路径损耗=-14.1dBm+5dBi-57.6dB-22dB-8dB=-96.7dBm

经实际对比测试可知,9层室内CDMA覆盖率达99.9%,平均Rx为-64.7 dBm;LTE覆盖率达99.9%,平均RSRP为-61.7 dBm,各项测试指标均满足覆盖需求。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室内分布系统链路预算模型、设备功率、无线参数等多维度进行对比,得出LTE与不同种类CDMA室分信源1:1合路后的覆盖效果。当C网室分信源为宏站或RRU时,通过链路预算可知,LTE室分系统建设采用与C网信源1:1合路的方式不能满足LTE覆盖需求,需要适度增加信源数量,具体方案需根据链路预算的计算结果来确定;当C网室分信源多为20 W或40 W直放站时,LTE室分系统建设采用与C网信源1:1合路的方式能够满足LTE覆盖需求。为确保覆盖质量,安徽电信现网CDMA室分系统边缘场强远大于-80 dBm,为LTE与CDMA信源1:1合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少杰. 浅谈LTE FDD与CDMA室内分布系统混合组网建设方案[J]. 中国电子商务, 2014(22): 55.

[2] 冯健,苏彦熙,杜杨,等. CDMA与LTE-FDD室内覆盖混合组网探讨[J]. 移动通信, 2013,37(6): 11-15.

[3] 李辉. LTE FDD&CDMA室内分布系统合路改造方案探讨[J]. 信息通信, 2015(2): 243-244.

[4] 薛楠,文博,吴琼.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1): 5-9.

[5] 黄云飞,厉萍,吴锦莲,等. 基于CDMA室分系统实现LTE室内覆盖的改造方案[J]. 电信科学, 2014(S2): 18-22.

[6] 王文栋. 基于LTE的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方案[J]. 信息通信, 2013(9): 235-236.

[7] 李莉莉,庞伟,梁清林. 关于LTE室内系统建设方案的探讨[J]. 电信网技术, 2014(2): 48-53.

[8] 李俊,李江,黄伟锋,等.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分析[J]. 信息通信, 2014(8): 221-222.

[9] 肖清华,朱东照. TD-LTE室内分布设计改造分析[J]. 移动通信, 2011,35(10): 21-25.

[10] 陳永安.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策略[J]. 新技术新工艺, 2013(7): 113-116.

[11] 颜薇芳. 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可行性研究[J]. 无线电工程, 2015,45(6): 92-95.

[12] 刘宇,张唯炯,李曙光. 干扰与噪声条件下无线通信系统的链路预算[J]. 无线电工程, 2015,45(8): 1-2.★

猜你喜欢
室分直放站信源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关于光纤直放站对无线通信区间弱场补强的探讨
数字光纤直放站在CTCS-3级列控线路中的应用
新型数字化室分的研究及应用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中直放站干扰分析及优化
浅谈通信基站(直放站)的选址和实施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基于四网协同的室分规划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种室分设计新规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