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疑”处生疑

2017-03-07 22:15杨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冶长古汉语女儿

对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一句中的“王子皇孙”,苏教版中的注释相当清爽: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对此释义,其实许多学生不是太能理解的,子孙怎么就是女儿、孙女呢?但如今的学生非常信奉教材,视教材为“圣经”,教材里的内容不容置喙,全盘接受。在学习本篇课文时,仅有个别学生对此译文产生疑惑,在下面嘀咕:“既然是‘子孙就应该是男的,莫非是性别搞错了。”声音很小,但笔者还是发现了这位学生眉头一皱的瞬间表情。笔者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一个问题:“‘王子皇孙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还是有男有女,为什么?”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当多的学生坚定地说是女的,“注释上写得明明白白,教科书还会有错吗?对于注释我们没有疑惑。”看来学生们中教材的“毒”很深。笔者顺势利导,“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实话,不看注释,你们第一感觉觉得‘王子皇孙是男是女呢?”有一部分学生的想法松动了,“王子”对“公主”,“皇孙”就是皇帝的孙子,应该全是男的吧,还有学生说有男有女,甚至有学生说不男不女,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待疑惑,胡适曾说过“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笔者充分肯定学生们的怀疑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准确理解“王子皇孙”的释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去求证。第一种途径是查字典,第二种途径是把字词放到语境中理解,第三种途径是知识迁移,用已知的知识推导未知的问题。

笔者把工作相应地分给三个小组去完成。第一组有15位学生负责查字典,有字典的寥寥3人,不过他们很快查出“子”的各项释义。“子”象形字,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婴儿。“子”至少有5个义项:①孩子,儿子或女儿;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③利息;④地支的第一位,又是十二时辰之一;⑤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学生们恍然大悟,字典注释①写得清清楚楚,“子”不但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

这给我们启示,字典是忠诚的奴仆,随叫随到;是无言的老师,给与人们正确的知识。无论是学习汉语还是外语,无论是学习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查字典应该是学习语言的一种较好手段,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良好习惯。可是我们的中学生在学习本国语言的时候,不备工具书,缺乏查工具书的意识。由于时间的久远,古今词义发生显著区别,学习古汉语关键靠平时的积累。教师经常会遇到有学生问这个字、那个字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像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对于“子”的释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查古汉语词典,更加理解教材中的释义以及掌握关于“子”的各项意思。

第二组的学生负责阅读课文,在紧密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王子皇孙”的意思。有心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分析后,发现一个丝丝入扣的证据链。有学生发现“妃嫔媵嫱”,除“媵”全是女字旁,“媵”是随嫁的人,一般是姬妾婢女,这四种身份的人都是女性。仅此一点,不能充分证明“王子皇孙”就是女的,女男可以并举嘛。“辞楼下殿”一般是写女的,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闺房做女红,类似于现在的“宅男”、“宅女”,如今被逼无奈下楼被俘获至秦宫殿。还有“辇来于秦”,也是写女的。“辇”,古代以手推挽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帝后乘坐的车子。女的才配享受坐辇的待遇。因为,男的骑马或步行,“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下文六组排比句式,写的全是宫女的生活与悲惨的命运。“妃嫔媵嫱”,说的是六国固有的,而“王子皇孙”,说的是秦始皇骄奢淫逸,连六国国君的女儿孙女也没放过,被纳为“妃嫔媵嫱”,当成玩物。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上文描写的歌舞之盛也暗示了那些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写人的被欺辱转而下文写物的被践踏,足见六国失败后其后人的悲惨处境和始皇的“爱纷奢”而不“复爱六国之人”的惨无人道。而秦如此“糊涂的爱”,其结果必然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给我们启示:学习古汉语在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在上下文中找出照应的语句,理解句式的结构,理清文脉,总结中心思想等途径合理推测词义。俗话说的“猜”,是有依据的“猜”而不是瞎猜、瞎蒙。比如说“可怜”一词,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作“怜悯、同情”讲。可是在古代尤其是在古诗里面,“可怜”的含义非常丰富,归纳起来有使人怜悯、哀怜,可爱,可惜,奇怪,可羡,可贵,可喜等意思,要在具体语句中具体分析。

第三组的学生正交头接耳,他们在努力回忆曾经学过的古文中含有“子孙”的语句。很快想到了《愚公移山》中的一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有学生当时学这篇文章,读到这句话时就很疑虑:为什么愚公一家都生男的啊!莫非有一种独特的遗传基因。请教老师,老师不能决也。现在明白了,“子”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愚公家既生男孩,也生女孩,這也符合人类的遗传学。

在学生热烈讨论以后,笔者跟学生们讲“子”的多重意思与用法,强调在古汉语中,“子”不仅指男,也用来指女。

除《愚公移山》中的一例,笔者又查找了以下几例来佐证,如: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孔子议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关进了监狱,却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②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到南容,当国家上了轨道,南容有机会出仕为官,为国效劳,国家不会舍弃他不用;遇上国家不上轨道,南容谨言慎行知所进退,能免于杀辱的无妄刑罚。孔子看重南容的德学,就将兄长的女儿嫁给南容为妻。

③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诗经·硕人》)

齐王的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古人为了避免误解,有时在“子”上冠以限制词,用来区别性别。如:“景公有男子五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其中的“男子”是指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公子鉏、公子阳生说的。如仅说“有子五人”,在古汉语中,可理解为儿子五人,也可理解为女儿五人,还可理解儿子、女儿共五人,这是和现代汉语明显不同的。在现代汉语中,“子”一般专指男性,所以说,把古汉语放在现代语境中理解,不免思维定势,理解不通甚至闹出笑话来。

这给我们启示:语言不是死的,是互通的,在相当多的场合,我们能找到“出处”抑或是“原型”。学生不要死板地学习古文,要学会知识迁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某份试卷中,有些学生抱怨古文中的实词没见过,读不懂。其实相当多的实词我们在已学的教材古文中是能找到出处的。如古文《徐文长传》:“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考察“数奇”之意。许多学生不知“数奇”是何意,结果本题失分严重。有记忆力好,能够知识迁移的学生一定知道在学习《李将军列传》中遇到过这个词,说:“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数奇”就是命运不好的意思。

在笔者看来,学习古文最忌讳串讲,每字每词搞懂,逐字逐句翻译,看似滴水不漏,实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难点。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在有疑处生疑,更应在看似无疑处生疑,没有“问题”中看到问题,发现学生暂时还没发现或者思考还不太深入的问题,加以引导,教以方法,给与支持,师生互动,共同努力使疑惑越辩越发敞亮。

(杨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226300)

猜你喜欢
公冶长古汉语女儿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解读《论语》
公冶长识鸟语
海的女儿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
女儿福
鸟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