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退坡,自主品牌挨打

2017-03-08 06:06吴毓
中国汽车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力车财政补贴电式

□本刊记者 吴毓

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2017“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公布。没有意外,无论是纯电动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财政补贴都被大幅压缩。但这一拳,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自主品牌的胸口上。

财政补贴的压缩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新政,纯电动续航里程大于等于250公里的纯电动车,财政补贴为4.4万元,且地方补贴不得超过国家补贴的的50%,即总补贴额度不会高于6.6万元。而在2016年,北京、西安、长春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均是按照国家/地方1:1的补贴标准执行,同是续航超过250公里的纯电动车,总补贴可以达到11万元。

相比实力雄厚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无论是技术储备、人才积累、体系实力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一次,新能源车财政补贴“缩水”,恰恰是自主品牌集体“挨了一拳”。

调查发现,市售的纯电动车包括19个自主品牌的38个款型。自主品牌的车型普遍平价,补贴减少,直接推高了终端成交价,平均提升幅度超过19%。一辆续航超过250公里的纯电动车,2016年12月15万元就能开回家,现在至少要18万元。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同样是自主品牌“挨打”。比亚迪秦、唐、元的价格门槛提升16%,荣威e550、e950和eRX5的价格门槛平均提升13%。

相比之下,跨国车企一直在岸边观望政策的变化,在华销售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非常少。市售的电动车有BMW i3、大众electric Up!以及特斯拉的8个车款;而国产的插电混动车型也仅有宝马、凯迪拉克、梅赛德斯-奔驰和沃尔沃的各一款产品。它们的指导价较高,补贴缩水的影响度也较低。

已经被压缩的财政补贴不可能“回弹”,2020年的燃油限值也不可能“开口子”……销售若要继续,成交价格恐怕要向2016年“看齐”。据说很多经销商只接受预定,却不发货,显然是在等车企的商务政策出台。

惟有销量能帮助降低成本,也惟有销量能帮助平衡燃油限值。大众不是要与江淮一起造廉价电动车吗?不知道能不能赶上这一波行情。

这一次,政策终于选择了“激励”的方式,但压力也紧随其后,能否成为“冻梨”还是未知。都说今年暖冬,但我怎么还是觉得冻手。

猜你喜欢
动力车财政补贴电式
FX_D3-J型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全新梅赛德斯 - 奔驰 GLE 350 e 4MATIC 插电式混合动力SUV 及轿跑SUV上市
斯巴鲁推出具有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2019 Crosstrek混合动力车
插混也需要政策“关怀”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102.98 万辆
尤溪县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思考
氢燃料动力车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政府行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激励效应研究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新型排气热回收装置POWE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