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初探

2017-03-08 01:51喻义军李小兰代瑞华黎凌云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7年6期
关键词:印江气象公众

喻义军,李小兰,代瑞华,黎凌云

(1.贵州省印江县气象局 贵州 印江 555200;2.贵州玉屏县气象局,贵州 玉屏 554000)

1 引言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增长有重要贡献,又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1-3],旅游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4]。旅游业与气象的关系十分紧密,气象条件是许多旅游风景形成的基本要素,是影响旅游安全和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气象防灾减灾是旅游安全的重要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也是衡量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5]。随着公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安全、品质以及舒适度,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游客关注的焦点,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气象信息的需求和服务更加旺盛,这就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分析目前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找出服务短板,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发展和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随机抽样、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方法,利用SPSS、OriginPro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现状、旅游敏感气象条件以及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为开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提升旅游气象服务业务水平、完善旅游气象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 印江县旅游业概况

贵州省印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8 ℃,日照时间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高,海拔378~2 494 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落差大,东部紧邻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印江对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宣传打造旅游服务品牌。据统计,2012年,印江旅游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收入13.26亿元。到2015年旅游接待游客325.41万人次,收入25.63亿元。旅游业在印江县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调查问卷设计

为获取公众对旅游气象服务真实的需求状况,本文采用通用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在统计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问卷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①对象个人信息。籍贯、职业、年龄、旅游时间安排、旅游决定因素、印江县境内你最关注哪些景点?②旅游气象信息感知。信息渠道您最喜欢从哪种渠道获取旅游气象信息?气象要素敏感度感知:您喜欢哪种形式的气象服务产品?下列气象要素对您的影响强弱分别是?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含义的了解程度。③旅游气象服务感知。预报服务:您更关注旅游景点哪些气象服务产品(舒适度、气象灾害预报等)?旅游气象灾害预警中您最关注哪些?旅游气象预报中您是否更关心准确率、精细化?等。您希望获得哪个时段的气象预报信息?指数预报:气象舒适度预报中您最关注?

运用SPSS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考虑到客观上存在在气象部门的职工对预警信息感知方面相对其他行业有明显的、较准确的理解,为了最大程度确保调查问卷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在开展调查问卷时,气象部门内部人员不列入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700份,收回379份,经过筛选,剔除对统计无贡献的百分比为1的问卷,有效375份。

4 印江旅游气象服务现状

4.1 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较单一,针对性不强

一是服务产品较单一,目前,印江县开展的旅游气象服务内容主要是《专题气象服务》,通常是在节假日前一天发布本次节假日天气预报和相关建议,而无其他如人体舒适度、紫外线强度等级、穿衣指数等舒适性预报服务产品;二是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服务对象为县委政府、交通局、公安局、教育局、旅游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决策服务对象;三是跟踪服务单一,节假日期间无跟踪服务机制和相关产品,往往是用常规天气预报代替旅游气象服务预报。四是旅游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针对性不够强,普适性、一般性的产品较多,有针对性、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较少,难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4.2 旅游气象服务缺乏相关规范,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印江县无专门针对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制定的规范,无旅游气象服务标准、发布标准、景区气象防灾减灾等相关制度、标准、流程,导致服务产品水平不高。标准往往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的基础,一旦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导致服务产品质量不高、随意性大、服务对象体验差,甚至一定程度会失去社会公信力。

4.3 旅游气象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支撑不足

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气象服务自动监测系统是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的前提[6-7],表1为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由表中看出,印江县旅游气象设施监测手段单一,大部分景区仅仅建设有两要素自动站气象站或单雨量自动站,19个主要景区中有8个景区无任何自动气象观测站,仅9个景区具备两个监测要素以上的自动气象站,特别是公众最关注的梵净山景区(图1a),县所属区域内无气任何气象服务监测设施(表1)。与海南、湖南、北京、四川等旅游经济大省相比[8-10],不仅仅是服务于旅游景区的自动气象站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更是缺少一些用户关注度高、对提升旅游吸引力有很大作用的特色观测项目,如负氧离子观测、生物舒适度观测、微波辐射、空气质量、交通气象观测等现代化观测项目。

表1 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Tab.1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Yinjiang County

4.4 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发布渠道单一,现代化程度低

虽然目前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已采用手机短信、显示屏、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发布和提供,但现有渠道难以保证服务信息快速、准确的直达用户手中,也不易引起公众的兴趣。从调查情况看,一方面公众最喜欢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为天气预报智能APP(图1b),但目前印江县未开发本县的手机APP,而通用的天气APP(如墨迹天气、天气通、雅虎天气等)提供的气象服务信息一是针对不行强、精细化不够,不能很好的反应本地的天气情况、气候特征、指数预报等精准旅游气象服务信息,二是信息的实时性不够,部分实时性较高的气象信息如雷电预警、冰雹预警、短时强降雨等不能实时向公众推送。另一方面,虽然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渠道的总体需求以天气预报APP为主,但不同群体由于文化、年龄结构、性格类型、地方经济水平、信息化程度等差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差异化也很明显(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手机短信、微信等渠道也有较大的需求量,年龄越大,越喜欢相对传统的(如手机短信)方式获取。

图1 印江县主要景点关注程度(a),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渠道需求情况(b)Fig.1 The level of concern of some scenic spots in Yinjiang County (a),overview of requirement channels which access to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mong the public(b)

图2 职业对气象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a), 年龄对气象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b)Fig.2 The influence of vocation on the channels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a),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channels of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b)

4.5 旅游气象基础研究不够,服务创新不强

旅游气象服务属于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作为支撑[11],而目前印江县在旅游气候认证、舒适度评价、气候灾害、气象科普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均比较薄弱,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乏理论的深入研究,尚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一是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不强。印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梵净山一带景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天是赏雪佳境,但针对该景点,目前缺少如穿衣指数、避暑指数、赏花指数、疗养指数、登山指数等专业性、针对性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二是旅游气象灾害研究不够。目前在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较多的停留在灾害种类划分统计、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普查、特定气象灾害的普遍性影响、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应急会商和部门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而缺少气象灾害阈值、成因,气象灾害与地形关系,局地气候特征以及气象灾害评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4.6 旅游气象服务人才缺乏,服务保障能力弱

近年来,印江县气象服务人力人才短缺较严重,气象服务人员不足、岗位责任不够明确,针对此情况,2014年贵州省气象局启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提出了“一岗多责、综合协调、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首次设立了公共气象服务岗位,明确了公共气象服务岗位负责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和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12],但由于一人多岗、一岗多责本身的局限性,而旅游气象学科又属于交叉学科,加上人才业务技能等因素影响,目前旅游气象服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专业人才缺乏现象仍然严重,制约着印江县旅游气象服务事业发展。

5 印江旅游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5.1 个体因素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分析

年龄、职业等个体因素在旅游出行时间、景点选择决定因素、旅游气象服务需求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以年龄结构和旅游目的地最关心要素进行交叉统计分析(图 3a),发现,随找年龄的增加,财富增加,空余时间增多,但体力下降,身体状况下降,更在乎旅游景点舒适度、交通状况和安全情况,而不用过多的考虑费用问题。年轻人则不同,精神旺盛,体力好,经济基础不够宽裕,因此旅游整体花费则成为最关注的选项,其他交通、舒适度、安全情况为次要考虑的因素。30~40岁之间,既要兼顾交通、安全、舒适度因素,又要考虑吸引力、费用等情况。而在年龄结构对旅游出行时间影响分析中发现(图3b),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出行的时间更加自由,更多倾向于不定期,25~50岁年龄段之间,选择“十一黄金周”旅游占了很大比例,这点与全国“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变化高度吻合。

从上述交叉统计分析看,符合常理性的推断,因此总体来说,本次抽样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公众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公众对于旅游气象信息需求的真实状况。

5.2 旅游气象信息感知需求分析

如图4为气象信息服务产品表达形式喜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公众更倾向于选择图形、文字两种内容表达载体,这可能与图形和文字相比其他表达载体,具有更直接、简洁或生动形象的显著特点有关。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公众对预警信息强度(红、黄、橙、蓝)普遍不了解,只有少数人(9%)了解预警信息等级的含义。

图3 年龄结构对旅游景点关注要素的影响(a), 年龄结构对旅游出行时间的影响(b)Fig.3 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key element for tourist attractions(a),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trip time of tourist(b)

图4 气象服务产品表达方式需求Fig.4 The demand for the express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

图5a是公众对13种气象要素敏感程度(其中5分:影响很大,4分:影响较大、3分:影响一般,2分:几乎不影响、1分:不影响,依次减弱)调查统计情况,每个气象要素以综合平均分作为权衡因子,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公众对气象要素的敏感程度,根据图5a的统计结果,可以将13种气象要素按照影响强弱归类为4个大类(表2),通过聚类统计可以看到,公众最敏感的气象要素是气温、降雨、雷电,这3种要素对安全的影响最大,由此说明,公众对旅游的安全关注度较高,这与图2中统计的结果一致,与预警信息种类的关注度(图5b)也较一致。

图5 气象要素敏感程度分布(a),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关注程度(b)Fig.5 The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ity for meteorological elements(a),the level of concern for meteorological warning information(b)

表2 敏感气象要素分类表Tab.2 Classification of sensitiv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在舒适度敏感程度分析中发现,公众重点关注PM2.5、能见度,而对舒适度有很大关系的紫外线、负氧离子并不太关注,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紫外线和负氧离子不易被感知或者造成某种感知的诱因判断不准确、认知不高有关,如把紫外线归因为气温高、天气热,把空气清新归因为森林覆盖好、空气干净,而不了解呼吸的清爽与负氧离子浓度有直接的正比关系[13]。另一方面,近年来环境污染常常成为媒体关注和宣传的焦点,而对负氧离子和紫外线相对关注不多。

5.3 旅游气象服务感知需求分析

图6 气象预报种类需求(a),气象预报时间需求(b)Fig.6 Needs of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products(a),(b) Needs of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duration

图6a为旅游气象预报内容分类需求的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气预报是公众最最关心的气象服务内容,而天气预报中的短时临近预报需求最高,其次是3~5 d的短期预报(图6b),其中预报的准确率需求最为显著(图7a)。

图7 气象预报属性需求(a),气象指数预报需求(b)Fig.7 Needs of property of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a), needs of meteorological index forecast(b)

近年来,很多地区气象部门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借鉴国外一些服务经验,提出了指数气象预报服务。如穿衣指数、避暑指数、养生指数等。虽然气象服务产品需要多样化丰富化,但是,由于缺乏对公众需求的准确了解,过多指数的产品难免会造成应接不暇的负面影响,气象部门也浪费了不少资源。本研究中,我们对目前所经常发布的一些气象指数进行了需求调查。按公众关心程度,得到的调查结果如图7b所示。在图7b所列的6种气象指数中,公众最关心的是穿衣指数,其关注人数百分比达 73.3%。紫外线指数和避暑指数也有较高的关注,但空气质量指数关注度竟然成为公众最不关心的指数预报,我们认为,这样的统计结果与本次调查对象绝大多数为贵州省省内的公众,贵州省的空气质量一直排在全国前列[14],一直良好的空气质量易使公众忽略空气质量的重要性,造成公众对此项关注度降低。

6 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思考

①完善旅游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旅游景区增设或升级气象观测要素,如由两要素升级为六要素、七要素,同时建设旅游气象特色观测系统,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②强化旅游气象服务基础研究。针对公众实际需求,加强旅游气候认证、舒适度评价、气候灾害评估、空气质量预报、指数预报等特色专业气象服务和独特的优势气候资源、气候条件研究,提供动画、图像、文字、音频等不用载体的服务产品,增加产品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易用性,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习惯。

③规范旅游气象服务服务标准。 制定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服务流程、社会调查、用户答疑等行业标准和规定,保证气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中长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分步实现各项建设目标。

④加强部门合作与共享。围绕信息传输与发布,地质灾害、森林火险、交通气象、气象灾害演练、预警和处置,旅游指南服务与开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阈值定量预警、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等工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和建设任务,开展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组织联合攻关,整合资源,共享成果。

⑤扩展旅游气象服务渠道。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和驱动力,充分利用贵州省气象局大数据平台,深入挖据和预判公众、政府部门和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倾向,建立微信、微博、显示屏、手机短信、APP智能客服端等多种信息服务渠道和信息反馈平台,及时与用户交流沟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⑥提高信息传输时效。目前,旅游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日趋多样化,但信息发布的实时性还不够强,电视、微博、微信信息多为被动接受;广播、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称“国突系统”)、手机短信为主动推送,但传输时效不高,特别是国突系统发布的预警信息延迟甚至达数小时;另外,现有的信息传输模式多是基于“建立服务对象数据集→用户关注指定客户端或服务号→接受信息”模式,此种模式难以适应较大流动性的旅游服务对象,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传输效率、拓展信息传输载体。另一方面要深化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探索基于县域的主动式自动信息发布系统,保证突发性、重大性信息能推送全覆盖。

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加强气象信息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特别是针对不同季节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灾害性天气术语、预警信息量级、气象灾害防范常识等知识进行科普宣传。对气候评价、论证和气象指数等新的服务产品及优势气候资源、气候条件,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正面引导,提高宣传的通俗性、易读性、乐趣性。

[1] UNWTO.2014.UNWTO Tourism Highlights.Available on line:http://dtxtq4w60xqpw.cloudfront.net/sites/all/files/pdf/unwto_highlights14_en.pdf.

[2] Fang Y.Yin J.2015.National assessment of climate resources for tourism seasonality in China using the Tourism Climate Index.

[3] 施娟,周莉蓉,康宁.成都市旅游气象服务需求分析[J]

[4] 李瑞盈,刘金昀.旅游气象服务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15-216

[5] 张恒翀.发展旅游气象服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29) :87-87.

[6] 吴章文.旅游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2-3.

[7] 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64-265.

[8]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30-533.

[9] 黄光瑞,王小坚.加快海南专业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对策和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95-96.

[10]尹炤寅,乔媛,刘茜,等.北京旅游类型多元发展下的气象服务需求综述[J].气象科技,2017,7(1):101-105.

[11]李玉用,王思佳.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刍议[J].青海气象,2015(2):60-65.

[12]贵州省气象局关于印发《贵州省气象局关于加强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气象业务规范化管理的意见》的通知[Z].2014-6-17.

[13]饶秀俊.负氧离子研究的现状和现实意义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6:27-28.

[14]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Z].2017-5.

猜你喜欢
印江气象公众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公众号3月热榜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印江新建气象站风向风速代表性分析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