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武都区规模化高效节水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状况探讨

2017-03-08 10:20张宝娥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龙江武都陇南

张宝娥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水务局,甘肃陇南 746000)

陇南市武都区规模化高效节水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状况探讨

张宝娥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水务局,甘肃陇南 746000)

文章主要对武都区规模化高效节水工程发展现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和水源工程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工程管理体制和工程运行机制)进行浅析,最后对水资源状况进行探讨,为更好地推进武都区高效节水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高效节水;工程发展现状;水资源状况;武都区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武都区白龙江沿岸,降水量偏低,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微寒。多年平均气温14.8℃,冬无积雪、河水不结冰,无霜期228d,最大冻土深度30cm。

(二)社会经济状况

建国以来,武都区坚持不懈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和科技推广,农业生产条件极大改善,农业科技广为普及,粮食产量,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洋芋等亩产成倍提高,产量大幅度增长,基本实现自给。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红芪、花椒、茶叶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蔬菜、林果、特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在提高科技含量、扩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产品自给有余,同时远销省外。由单一种植逐步转向市场,形成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形成畜牧业改良繁殖、林果园优质高产与规模经营等支柱产业。随着科技扶贫和电力发展等高科技系统工程的全面推广实施,生活水平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全面脱贫迈进。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 985元,人均占有粮275kg,经济相对落后,原因是武都区经济基础还很脆弱,工业实力不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够,特别是高半山区。

(三)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日照充足,土质肥沃,水资源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多种经营有很大发展潜力,但由于气候影响,干旱少雨造成林果及农作物大量减产,极大制约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借着本次的机遇,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增强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对带动植树造林、促进生态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区是武都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条件的逐步改善,农业科技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加强,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各种产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使项目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项目区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农业生产状况良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现状

(一)武都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农业在社会生产总值占一定比例的武都区来说,水利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命脉。武都区得白龙江之利,用以发展武都农业。建国以来,武都区就把水利摆在发展农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建设与管理同步,走科技兴水之路。

目前全区累计发展各类水利工程912项,其中电灌254项,渠道及管引658项,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万hm2,修建集雨节灌水窖3.63万眼,新发展节灌面积0.45万hm2。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800m以下的半山及河谷区,渠道大部分为土渠,完好程度较差。电灌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水源工程主要由于白龙江河道下切,水位降低,提水困难。政府及群众积极筹资、筹劳,发动群众抗旱保粮,采取多种办法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二)项目区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为两处电灌工程,但都不覆盖本次设计所选的地块,基本没有高效节水工程。项目区共建成各类渠2条,总长4.7km,完好率为93.5%;建成机电井2眼,完好率100%。

近年来,武都区加大了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尤其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进行了彻底改革,把原有的和新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归给了各村所有,增加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在灌溉间歇期积极筹措资金、投工投劳维修养护险工险段,保证了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项目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水源地涵养比较好,水量丰沛,本次设计的自流引水水源渭子沟、笼囪沟、洞子沟和麻地湾都无实测水文资料,经实地考察和当地调查了解,渭子沟最枯流量为0.28m3/s,远大于本次工程设计引水0.04m3/s;笼囪沟最枯流量为0.18m3/s,远大于本次工程设计引水0.038m3/s;洞子沟最枯流量为0.35m3/s,上游还有可调控的洞子沟水库,本次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0.035m3/s;电提的水源大口井都布设在白龙江一级阶地上,来水由白龙江侧向补给,阶地与白龙江正常水位差3m左右,所以本工程水源有保障。

(四)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工程管理体制。近年来,武都区各灌区在实施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工程管理组织体系。通过承包管理,明确管护权责,提高群众管护工程的积极性。由于以上管理体制,使得项目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有效地管护。

2.工程运行机制。虽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没有良好的工程运行机制,农田水利工程就不能长期有效的运行,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武都区通过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对已建工程设施实行严格的管护制度,充分发挥好已建工程的效益,保证了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明确划定工程管护范围。严禁在工程保护区范围内取土、炸石及其它的人为性破坏。制定了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强化管理,保证工程运行安全,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

三、水资源状况

(一)水资源总量

武都区地处陇南山地的深切割河谷区,位于白龙江中游,为秦岭山系向岷山山系的过渡区域,全年平均降雨量较大,从而导致工程性缺水在武都区比较严重。区内多年平均477mm;干湿季节分明,干季(10月至次年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mm,占20.7%,雨季(5月至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86.2mm,占79.3%。

(二)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区现状需水量8 750万m3,P=50%,可供水量7 250万m3,缺水量1 500万m3;P=75%,可供水量6 950万m3,缺水量1 800万m3。

2013年需水量9250万m3,P=50%,可供水量8430 万m3,缺水量820万m3;P=75%,可供水量7876万m3,缺水量1374万m3。

经供需平衡分析,可以看出全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缺水。由于资金短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施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整体节水效益不能完全发挥,建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2.水土资源供需评价。根据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结果,现状水资源可以满足现开发土地资源的需要,水土资源利用尚属合理。全区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现状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350,通过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增产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雨水等措施,可解决近、中、远期用水需求,基本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

(编辑:王骏杰)

S27;TV213.4文献识别码:A

1673-9019(2017)02-0049-02

2016-12-16

张宝娥(1967-),女,甘肃陇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工作。

猜你喜欢
白龙江武都陇南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An Annotated List of Lizards (Sauria:Squamata) Recorded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甘肃陇南武都地区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白龙江边
陇南记忆
白龙江畔
甘肃省陇南市建成全国最大油橄榄生产基地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Longnan City,China,20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