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行核电厂核安全监督的核安全文化建设

2017-03-08 06:09马凤金陈荣达
核安全 2017年4期
关键词:监督员营运核电厂

马凤金,郭 京,陈荣达

(环境保护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深圳 518034)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1年出版的《安全文化》(No.75-INSAG-4),首次阐述了“安全文化”概念,即“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1]。”此后,各国有关组织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加强自身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它对核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是随着核电厂的建设而发展的[3]。

核设施营运单位内要积极倡导、培育和传播核安全文化,核安全监管部门自身也要不断提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中李干杰部长指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全系统要深入加强内部核安全文化建设,从自我做起,提高认识,瞄准症结,持续改进,追求卓越”[4]。刘华副部长要求“持续‘做’这个关键,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

监督站作为国家核安全局工作在监管第一线的单位,在监管理念上应重视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实践。在日常监督过程中以核安全为中心,发现和关注营运单位影响核安全的行为和决策,并促进其对核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核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学习型监督团队[5]”应是监督站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1 中国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门,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6]。为贯彻落实中国核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倡导和推动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国家核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保障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2014年12月,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简称《政策声明》)。首次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文化概念,即“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5]。在《政策声明》中倡导并要求各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培育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提出具体8条主要特性,见表1。2017年2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关于8条主要特性的属性,并针对每条属性列举了良好的实践案例[7],为行业内包括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及开展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政策声明》明确指出中国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并在各个管理环节不断践行核安全文化的理念和原则,坚持以现行的国家核安全法规和最新核安全标准,以及国际最高安全要求对核能与核技术利用活动实施监管,明确监管在核安全文化培育和实践的重要性。

表1 核安全文化主要特征Table 1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2 核安全监督领域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2.1 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

《政策声明》指出“政府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严格的监管机制”[5]。建立并完善以安全和质量保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始终是华南站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8]。近年来,华南站大力推动内部规章、制度和程序的完善,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水平。

华南站运行核电厂核安全监督文件体系自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监督检查大纲、监督检查管理程序和监督检查实施程序,如图1所示。其中,监督检查实施程序的建设是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华南站以监督检查大纲为中心,制定了监督检查实施程序编制和修订计划,把任务分配落实到每一名监督员,并大力推进监督检查实施程序体系的完善。华南站运行核电厂监督检查实施程序体系已建立了报告审查、日常巡视、专项检查、换料大修专项检查和例行检查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实施程序也正在按计划编制、修订和完善,见表2。在实施程序编修订过程中,通过监督检查实践来验证所编修实施程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文件体系,一方面使华南站对运行核电厂的核安全监督更规范,做到任何监督检查都有依据、有标准、有记录,另一方面使监督员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时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检查有记录、问题可跟踪,实现了闭环管理。

图1 监督检查程序体系图Fig.1 Documents of inspection guiding

序号实施程序类别计划编制数(份)已完成数(份)1报告审查552日常巡视663专项检查17124换料大修专项检查21115例行检查105

规章制度制定后,关键在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人,人是第一位因素[9]。核安全文化培育和实践,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安全意识良好、工作作风严谨、技术能过硬的人才队伍”[5]。华南站在强化责任落实的同时,重视培养学习型监督团队,以“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强化素质,提高能力,打造一支作风好、能战斗、过得硬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4]”为目标,在监督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良好实践经验,如(1)确立机组专人负责制,树立知责任、负责任的意识。在日常监督中,设置监督小组,监督小组之间独立工作又相互支持。同时建立各机组核安全相关的问题库,确保未得到处理的核安全问题有人跟踪,有人负责。(2)确立监督专员制,学习借鉴他人的监督经验。各监督员确立自己的专业监督领域并作为技术钻研方向,同时设置A/B角互为替代,督促监督员提升自己专业化水平、带动监督工作做深做实。针对各自研究领域的内容,监督员之间开展交流学习,营造持续完善,戒骄戒躁,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学习氛围[10]。如在核事故应急、经验反馈、辐射防护等各领域设置两名监督员作为专员,即A/B角,A角主要负责,B角配合补充,示例见表3。一监督团队监督员交流学习情况见表4。

表3 监督专员设置示例Table 3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inspectors

表4 监督员学习情况Table 4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inspectors

2.2 深化风险指引思想,强化对安全问题的管理

风险指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先进的核安全监管手段[11]。华南站在监督过程中注重吸收先进思想,并应用到我们的监督实践中去。在监督检查中,华南站在坚持“严慎细实[12]”工作作风的基础上,从强化认识风险、研判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入手,对核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识别,并开展有效且有针对性的监督和跟踪。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运用风险指引思想,不断强化对安全问题的管理。首先,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分析和研判核安全风险的能力,把精力集中到核安全的要点上,从而进行更有效的监督。核安全问题一般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二是营运单位主动报告的。针对这些核安全问题,监督员就问题的原因、处理情况、对机组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风险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识别出需进行监督跟踪或提出监督要求的核安全相关问题。监督员在对核安全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后,重点关注4类识别出来的问题,并通过问题库来进行深入分析和跟踪。以某核电厂为例,2016年识别的问题共12个,各类问题的统计情况见表5。

监督员会对问题库中问题进行定期跟踪、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更新或关闭,保证核安全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跟踪。同时,对问题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后,针对营运单位处理不及时、分析不彻底或核安全风险较高的问题,在定期对话会上提出相应的监督要求;或者经过对问题库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后,发现营运单位管理上需改进的方面,提出监督要求。例如,总结分析发现某核电厂发生的人因事件呈上升趋势。就这个问题及时向营运单位发文提出监督意见,在日常监督中予以跟踪并经常督促提醒,推动营运单位重视和解决问题,取得了有效的成果。2017年上半年人因执照运行事件明显下降,如图2所示。

表5 2016年关注的核安全问题类型Table 5 Types of nuclear safety issues in 2016

图2 人因执照运行事件数量图Fig.2 The quantity of human licensing operation events

2.3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解决重点问题

李干杰部长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既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统一要求,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刘华副部长要求在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切实解决问题”。华南站在对运行核电厂的日常监督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强化风险意识的基础上,狠抓重点。重点问题重点跟踪,严格监督,督促营运单位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某核电厂一机组在换料大修期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个止回阀密封性试验不合格。该阀是安全注入系统中压安注罐注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逆止阀,为核安全1级阀门,属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如果阀门泄漏率超标将直接影响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性。针对该问题,华南站严格监督,督促营运单位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最终,经营运单位处理和计算分析,确保该阀的泄漏率能满足程序要求,不影响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性。

在日常监督中,我们始终保持质疑的工作态度,抓重点并抓细抓实。监督员在监督中对中压安注罐止回阀密封性试验方法产生怀疑后,通过查阅上游设计文件、分析试验标准来源等深入研究工作,发现该核电厂其他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与中压安注箱连接管线止回阀密封性试验均存在试验方法不合理及验收标准不适用等问题。随后,多次组织与营运单位的专题对话会进行讨论,使营运单位认识过去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开展试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华南站督促营运单位对试验方式进行了调整,以满足试验要求。监督员对该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确保营运单位按照有关要求落实。

3 核安全文化的持续提升

3.1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化经验反馈机制运作

《政策声明》中提出“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经验反馈机制”是良好核安全文化的两个主要特征。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督促营运单位加强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经验反馈体系作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我们自身的培训体系和经验反馈体系尚不完善,还需要不断加强,以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13]。

(1)内部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是在监督站内部建立定期总结交流制度。各现场监督组定期总结各核电基地发生的运行事件、重要核安全相关问题、以及监督检查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价,并建立现场监督组间的定期交流机制,形成互相学习、继承发扬、不断提高,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二是要建立系统的内部培训体系。设立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如核电厂系统、核事故应急、核材料管制、放射性废物管理等,形成“岗前培训、定期复训”的机制。同时,不定期组织监督技巧研讨,形成“经验传承、取长补短”的氛围。此外,监督员在接受专业培训后能及时参与相关的监督检查,形成“学用结合,深化认识”的习惯。

(2)外部深化经验反馈机制运作。一是要求监督员充分利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建立的运行经验反馈平台,掌握各运行核电厂运行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纠正措施。二是建立监督检查经验反馈平台,分享监督检查经验,推广良好实践案例。三是加强各监督站之间监督员的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2 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监督方法

不断总结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实践经验,持续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方法创新改进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督单位核安全文化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创新问题管理手段。华南站在监督中通过问题库形式来对安全问题进行管理。监督员利用问题库将日常巡视、专项检查等活动发现的,以及营运单位报告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更新,整理总结长期存在的问题、多次重发的问题等,深入分析各个系统故障率、电厂内部风险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问题库的形式还处于初始阶段,对问题和风险的识别还缺乏科学判断依据,如性能指标和风险指引;问题的跟踪还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如数据索引、大数据分析等。这些创新的监督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监督有效性。

(2)加强监督经验总结。在监督实践中,年轻监督员由于监督经验不足,经常会出现与营运单位沟通效果不佳、重点把握不到位、问题描述不准确等问题。监督站目前也缺乏监督技巧培训和监督经验交流。因此,应该加强监督员的监督经验交流,尤其是监督技巧交流,有效提高监督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3 认清职责,以身作则

李干杰部长指出:“核安全文化素养不高是当前核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核安全监管系统内同样存在核安全文化不强的问题:不少同志谨慎保守观念欠缺,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严慎细实’作风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水平的提升”[4]。作为核安全监管系统中直接面对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人员,核安全文化素养水平不仅代表着核安全监管系统,也直接影响着核设施营运单位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因此,监督人员应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加强自身核安全文化建设,形成核安全文化价值观[14],才能更好的传播良好核安全文化。

监督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应该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核安全责任,严格监督,将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此外,还可以开展系统内核安全文化评估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养。这样,监管部门就不仅仅是提出核安全文化的倡导者,而是以身作则捍卫核安全文化的践行者,更是理直气壮宣扬核安全文化的传播者,为核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保障[15]。

[1] IAEA. Safety Culture No.75-INSAG-4[R].Vienna:IAEA,1991.

[2] 陈金元,杨孟琢.浅谈核安全文化[J].核安全,2003(2):1-5.

[3] 从慧玲,李玉成,张金涛,等.倡导核安全文化建设 [J].辐射防护通讯, 2002,22(2):27-29.

[4]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加强学习实践 提高党性修养 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R].北京:环境保护部,2016.

[5] 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国核安发[2014]286号[Z].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4.

[6] 扈黎光,张瀛,张玮,等.中国核安全文化30年的培育和发展 [J].科技导报, 2016,34(15):42-45.

[7] 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文化特征.核与辐射安全技术文件[Z].北京:国家核安全局,2017.

[8] 郭承站.以核安全文化引领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解读[J].环境保护,2015,43(6):12-15.

[9] 柴建设.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J].核安全, 2013,12(3):5-9.

[10] 李京喜,任欧.从组织和个体文化角度谈谈核安全文化[J].核安全,2005 (3):43-46.

[11] 杨丽丽,齐媛,张玮,等.核安全监管有效性基本要素研究[J].辐射防护,2016,36(6):358-363.

[12] 李干杰.落实“三严三实”新要求 构建“严慎细实”新常态 [J].核安全,2015,14(3):1-11.

[13] 葛世凯.以经验反馈为路径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J].当代电力文化,2014(5):82-83.

[14] 周涛,陆道纲,李悠然.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电发展[J].现代电力,2006,23(5):16-23.

[15] 袁鹏举.浅谈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J].科技展望,2015 ,25(12):252.

猜你喜欢
监督员营运核电厂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VRT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应用
大考已至:撤站后的三大营运管理痛点及应对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
护眼监督员
首席监督员诞生记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
尽职尽责的网吧义务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