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要有“点”有“面”

2017-03-08 10:41三点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金鱼鱼儿金黄

○三点水

病文入院

喂鱼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金牛校区六(3)班

肖稚菡

我们小区的池塘中,有一群小金鱼。它们要么全身金黄,要么全身乌黑。小金鱼一点也不怕生。

昨天早上,我拿着一个面包刚走到池塘边,那群小鱼“轰”地一下就全部挤到我面前。它们撅着嘴,抬着头,不停摇摆的尾巴像一面随风飘扬的旗子,仿佛在说:“给点吧,给点吧!”我不得不掰下一小块面包,撕碎投入水中。小鱼们争先恐后地抢食,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好像在赞叹面包的美味。我又掰下一块,再次投入水中。“哗——啪”,一条金鱼跃出水面,叼着面包独自去享受。“咕嘟,咕嘟。”这条鱼打了个“饱嗝”悠闲地游开,满足地晒太阳去了。其他鱼儿则继续抢食,一张张嘴伸出水面,你挤我,我挤你,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我的面包没啦,我瞅了一眼鱼儿,说道:“你们饱了,我还饿着呢。”

病因诊断

习作大部分内容叙写的是池塘中的“那群小鱼”抢吃面包时的场面,而缺少对小鱼个体活动的描述;小作者观察不够细致,鱼抢食时的动作、姿态表现得不够具体、形象。

诊疗处方

针对上面习作存在的诟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矫正:1.在写作内容上,不仅要写“面”——即“群鱼”抢食面包时的动态场面,也要写“点”——群鱼中表现积极的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个体鱼的动态描述;2.观察要细致,既要具体呈现“群鱼”争抢食物时的情境,又要关注“个体”鱼的样貌特点及在水中游动时头部、身体、尾巴等各部分的姿态和表现,并进行聚焦、特写;3.合理运用拟声词,真实再现鱼吃食时发出的声音。此外,习作将把嘴露出水面抢食的“群鱼”比作“小鸟”,不够恰当,可以适当变更一下,理顺所要表达的意思。

康复出院

喂鱼

我们小区的池塘中,有一群小金鱼。它们有的全身金黄,有的全身金红。小金鱼一点也不怕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昨天早上,我拿着一个面包刚走到池塘边,那群小鱼便“轰”地一下就全部挤到我面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谁。它们个个抬着脑袋,噘着嘴巴,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嘴巴一张一合,仿佛可怜巴巴地对我说“给点吧,给点吧!”尾巴在水中不停摆动,像一面面助威的旗子,我被鱼儿们看得心都软了,不禁轻轻掰下一块面包,撕碎投入水中。小鱼们争先恐后地抢食,它们挤成一团,鱼鳍用力地拍打着水面,“啪啪啪”,水面溅起点点水花。一条通体红色的小鱼很机灵,总是能抢到比别人多的面包。我故意把面包扔到它面前,它也不客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吞下肚。我又撕下一块大的,边想着“看看谁能抢到”,边扔到水里,只见一条个头肥大、浑身金黄的鱼儿挤得更起劲啦,它鼓着腮帮,紧盯着空中落下的面包,用力一摆尾,跃出了水面,一口叼着面包,便落入水中,独自享受美餐去了。鱼儿们继续抢食,池塘里好不热闹!

不知不觉我手里的面包没啦,我瞅了一眼鱼儿,“你们这些贪吃的家伙!你们饱了,我还饿着呢。”

回访复查

修改后的习作不仅写了“那群”小鱼“争先恐后”、“好不热闹”的抢食情境,而且还重点把目光聚焦到两条“个体”身上——“一条通体红色的小鱼”抢吞食物和“一条浑身金黄的鱼”跃起叼面包的特写镜头,画面感十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牛刀小试

同学们,你一定在动物园里看到过群鸟在枝头鸣叫和群猴乱舞的情境;如果你到过草原或水乡村庄,也一定见到过成群的牛羊、家禽,请运用上面的写作方法,把你印象最深刻的情境摹写下来。

猜你喜欢
金鱼鱼儿金黄
可爱的小金鱼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如意金黄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乡村,那一抹金黄
小金鱼
小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