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茜·弗雷泽正义理论的研究

2017-03-08 17:45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弗雷泽正义全球化

高 洁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对南茜·弗雷泽正义理论的研究

高 洁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南茜·弗雷泽在深入分析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正义理论体系,即以参与平等为规范基础、包含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理论向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进程。通过对弗雷泽正义理论的研究,从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三个正义诉求中总结出能够促进社会正义发展的积极思想,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探索寻求宝贵的理论资源。

南茜·弗雷泽;正义理论;社会正义

西方正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悠久的过程,人们很早就走上了对正义的探索之路。20世纪90年代,南茜·弗雷泽也开始了她对社会正义理论的探索。全球化趋势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运动与社会斗争也跨越了国家的领土界限,再分配的正义诉求逐渐脱离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层面的假定,为承认而斗争的运动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要求获得代表权的社会成员也开始从全球的角度参与各种商谈和讨论。面对如此态势,弗雷泽认真分析现实社会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强调将理论研究的规范向度和经验向度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以参与平等为标准、包括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的“一元三维”正义理论体系。弗雷泽对各种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分析和纠正对于我国认识当今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作用,其正义理论的构想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正义提供一种思考和借鉴。

一、什么是正义?

对于“什么是正义”的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有很多著名人物在各个领域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比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罗尔斯、哈贝马斯、弗雷泽等。

亚里士多德对“什么是正义”的研究体现在他的《政治学》中对城邦政体的公正问题的研究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优良的生活是公共利益的表现,是实现正义的目的,社会成员所享受权利的大小程度与人们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多少呈正比。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正义包括数量和比例两个方面的平等,正义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问题。

罗尔斯把正义看作是一种分配,是对权利、义务和利益进行分配的一种制度化的选择和安排。为了证明自己正义思想的合理性,罗尔斯建构了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并提出了平等分配原则与差异补偿原则。

由此可见,以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为代表的传统正义是一种为提高公共利益而对权利义务和物质利益在内的社会价值的分配,这些分配不仅需要社会制度的指导,还需要坚持数量平等或者差异补偿原则,更多是把正义当成是分配正义。而弗雷泽的正义不仅包括对一般物质利益与权利义务的分配与平衡,还强调了承认和政治代表权也是需要被公平分配的两个方面。同时,弗雷泽指出正义的实现需要坚持一些原则,但是也需要对正义进行一些制度化的安排。

弗雷泽在其所著的《正义的尺度》一书中用“平衡”与“地图”来展现正义。在弗雷泽看来,社会是一个不同个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利益共同体,不同的阶级、出身、种族、性别必然会导致社会共同体的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人或者团体对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性诉求。因此,所谓平衡,是指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竞争性诉求的衡量与评估。所谓“地图”,是指正义的边界,即谁的利益存在具有合理性,这是由“所有人受制约原则”决定的。弗雷泽明确指出,参与平等是正义的最一般含义,从道德价值层面分析,正义的实现需要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自由和权利。

二、弗雷泽的正义理论

(一)弗雷泽的二维正义观

承认理论迅速崛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霍耐特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不同价值观念,“跨文化”接触频繁发生,单靠为分配而斗争的一元正义诉求已经无法充分说明新出现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弗雷泽认为,承认斗争是符合现实力量诉求的,“错误承认”意味着用错误的方式束缚了个人,降低了社会成员的主体身份,它构建的制度化的从属关系严重违反了正义。但是,“分配不公正并未消失。相反,经济不平等正在增长,因为新自由主义力量推动企业全球化并削弱了以前在各国能够进行某些再分配的治理结构。”弗雷泽反对霍耐特的“承认一元论”,认为把资本主义社会简化成只有单一的承认维度是根本不应该考虑的。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身份政治日益崛起,传统道德观必然会破裂。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矛盾和挑战,单纯靠承认一元论是无法实现社会正义的。承认一元论的概念框架无法承载全球范围内的商品生产、金融结构以及贸易体系,“它们只能凭借包含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系统动力学和身份动力学的二维结构而获得。”因此,弗雷泽提出整合再分配与承认的“二维正义观”。

弗雷泽指出分配和承认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直存在并且没有分离过的两个重要维度。承认维度与根植于被制度化的文化价值模式的身份服从地位一致,相反,分配的维度与根植于经济体制的经济的阶级服从地位一致。人们无法直接从错误承认的角度推出分配不公或是从分配不公的角度推出错误承认。弗雷泽在后来对正义理论完善的过程中提出参与平等的规范性基础,统摄承认与再分配。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社会个体的身份秩序呈现动态性、普遍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所有复杂的文化现象的基础之上设置“参与平等”作为道德原则,承认和分配相互渗透并且服从于“参与平等”。

(二)弗雷泽的“参与平等”

弗雷泽于2004年提出参与平等原则,认为参与平等是正义最基础的含义。总的来说,弗雷泽的“参与平等”可以概括为:所有人在当前这种全球性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共同的道德立场,道德关注和从属范围一致,在一个共同的关系互动支配结构中面对正义分配的问题。弗雷泽认为,“参与平等规范适合于在这里呈现的有关后威斯特伐利亚民主正义的说明。由于包括三个维度与多个层面,所以,这种说明使当前事态下的典型的不公正更加清晰和可供批判。通过使错误框架与元政治错误代表制概念化,它揭示了被权威性理论所忽略的核心性不公正。不仅将关注点集中在正义是什么上,还集中在谁和怎样上,它使我们能够抓住全球化世界中作为正义核心问题的框架问题。”

“参与平等”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第二,一部分社会成员具有自己所属的特定共同体或者属于某一特定社会结构范围,这部分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与自己从属共同体和社会结构相关的决策事项中来,不应该躲避也不能被排斥;第三,所有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都占据平等的地位。

弗雷泽提出的“参与平等”思想具有历史性,是多方面、多层次历史发展运作的结果,是现代平等主义的核心道德理想,丰富了平等道德价值概念的含义。弗雷泽的“参与平等”是要实现所有社会成员的平等自治和道德价值,让所有社会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地位。

(三)弗雷泽的三维正义观

在提出“参与平等”的同时,弗雷泽看到经济和文化维度是不能离开政治维度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她在2005年发表的《在全球化世界中重构正义》一文中加入了正义的政治维度,提出代表权思想,认为正义理论必须同时具有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应该将代表权的政治维度整合到分配的经济维度和承认的文化维度之中。”正义的政治维度不仅规定了其它维度的范围,也为解决经济与文化维度上所展开的一切争论设立了程序。弗雷泽指出,如果错误地确定了政治边界和决策规则,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包括政治竞争在内的社会交往活动的可能性会被彻底否定,错误代表权就一定会发生。以同性恋、有色人种为例的一些身份群体就从属于这样的错误代表权的范围之中。

第三维度加入之后,正义的内容得到了补充,正义的本质、正义的主体以及正义的实践问题都得到了分析和解决。至此,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观彻底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想要实现对反对分配不公、错误承认和错误代表权的斗争的整合,就必须把经济、文化和政治维度整合在一起。

三、弗雷泽正义理论对我国社会正义发展的启示

近些年,我国一直关注国内正义问题,党中央已经开始从治国理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多个层面探索中国社会正义的发展。为了构建符合国情、切合时代特征的正义理论体系,我们不仅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吸取精华,还应该学会借鉴西方国家正义理论中的科学思想。南茜·弗雷泽是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她凭借着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正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正义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参与平等”的规范性基础

弗雷泽的正义思想构建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维护社会成员的独立性和发言权,尊重社会成员种族、性别等差异。弗雷泽提出的“参与平等”原则对我国社会正义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社会重视结果平等。典型的事例是在每年的高考招生过程中,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的学生不具有与发达地区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政府因此而实行补偿性平等政策,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录取落后地区的学生,这样就导致发达地区的学生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弗雷泽正义体系中的“参与平等”原则同时关注起点和结果的平等,为我们当代平等理念的确立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二)三维正义观

弗雷泽的正义理论分析和整合了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之间的矛盾,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每个维度的正义诉求都提出了纠正和改革的解决方案。在当代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就必须吸收和借鉴弗雷泽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构建的正义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正义发展之路。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正义

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使得大国霸权和现代帝国主义崛起。弗雷泽认为,正义不能仅在一国领土内被视为公民之间的内部关系,提出了“所有人受制约”的原则,要消除民族、国籍等排他性因素的阻碍,真正实现全球化背景下正义主体的架构。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正义,首先要在弗雷泽等构建的科学的正义思想的指导下明确正义的主体。

弗雷泽为正义之实现提出了两条路径。其一,反对由强大的国家与私人的精英来掌握正义的话语权。其二,反对由规范社会科学来决定正义的逻辑,因为他们本身可能就是不正义社会的产物,他们所谓的科学观点有可能就是在剥夺弱势群体诉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中国在构建自己的正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且要重视国民的基础教育,指导公民习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致力于全球民主制度的建立。

[1]南茜·弗雷泽著,周穗明译.再分配,还是承认?——一个政治哲学对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刘子瑛.弗雷泽正义观研究.华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3]李雨声.论南茜·弗雷泽的“反规范”正义理论.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4]南茜·弗雷泽著,欧阳英译.正义的尺度——全球化世界中政治空间的再认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5]张汉驰.构建中国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问题再思考——基于南茜·弗雷泽正义理论研究[J].法制博览,2015(08上)

StudyonNancyFraser’sTheoryofJustice

GAO Ji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s a famous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er, Nancy Fraser has constructed a very unique theory system of justice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rend of globalization, namely the “unitary,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 of justice containing re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 by taking parity of participation as the norm basis. This theory of justice presents u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Through the study on Fraser’s theory of justice, the positive thoughts that can promote the social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three pursuits of justice, namely re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 so as to seek for valuable theoretical resource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Nancy Fraser; theory of justice; social justice

高洁(1992- ),女,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B089.1

A

1671-3974(2017)03-0019-03

2017-04-28

猜你喜欢
弗雷泽正义全球化
弗雷泽,风的颜色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布兰登·弗雷泽是谁?又为什么被好莱坞抛弃?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法律与正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