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7-03-08 17:45袁肖含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药学药学药物

袁肖含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浅谈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袁肖含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理论,研究预防及治疗疾病所用药物的一门科学。通过了解我国药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药学发展中所遇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药学;发展现状;建议

药学的传统概念是指研究防病治病所用药物的学科,具体地讲是研究药物的来源、制造、加工、形状、用途、分析鉴定、调配分发及管理的科学。药物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基本生活的需要,人类社会生活初期,在与大自然竞争中认识了原始的药物,药学的产生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药学的发展

我国的药学发展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两阶段。

(一)中药学

中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本草”,至今已沿用两千多年。其含义一是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二是指传统医药学及药物学专著,如《本草纲目》。纵观我国药学发展历史,也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是系统的、科学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1、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药物是人类在劳动生产中与疾病作斗争而萌芽,凭着人类的本能而选择必需的物质抑制各种疾病而产生的,其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相互过程。人类生活早期,在长期的采集和植物栽培过程中,逐渐了解、鉴别出有人体有益或有害的植物,并有意识予以利用,治病之药由此得名。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因此,人类最早发现的是植物药,后来开始有动物药,随着人类对采矿和冶炼技术的掌握,继而发现了矿物药。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产生了最早的中药学。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2、中药学的形成

早期的药物学知识基本依赖于口口相传,直到文字的出现,人们才开始把对药物采集、产地、性状及功用等方面的认识用文字记录下来,《诗经》、《山海经》、《周礼》中都记载了很多药学知识。其中《诗经》记载了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典籍,但《诗经》只记下了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很少。《山海经》记载了药物名称达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各类药材,书中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先河之作。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在东汉初年成书,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数百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共收载药物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对我国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内容丰富,包括《素问》和《针经》两部分,记载方剂12首。它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五味和五脏之间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写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主要内容是论热病,共有113方,用药80多种。《金匮要略》是《伤寒论》的一部分,共有3卷,25篇,包括40余种疾病,方剂262首。该书堪称医药发展史上医药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公元659年唐朝政府主持修订颁布了《新修本草》。全书共54卷,载药844种。该书归纳和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以图文对照的写法,为当时药学著作首创,成为我国和世界第一部由国家编撰的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80多年。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成就,而且对以后和国外的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是宋代名医唐慎微在《嘉佑本草》和《图经本草》的基础上,收集民间验方,参考各家名著,采纳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500多种书中的药物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编著而成的。全书共载药1764种,附方3000余首,方论1000余首,并有各药图谱和炮制方法,堪称一本集历代本草学之大成之作,是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每一味药标正名为纲,附以释名为目,其次分产地(集解)、鉴别(正误)、制法(修治)、性状(气味)、效用(主治)、讨论(发明)、处方(附方)等,条理分明,具有高度科学性。该书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用药经验,批判、更正了医学中的错误,确定了许多药物的真正疗效。此书问世后,先后被译成朝、日、英、法、德、俄多种文字,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3、近代中药学

近百年间,中药的发展虽呈现出缓慢的状态,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时期,在考据学影响下,不少医家对古本草著作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对实地进行考察,积累鉴药、制药经验,如上海的秦伯未、北京的施今墨、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等,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贡献。随着近代生药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药用植物、常用药物的科属、形态、成分进行汇集,对方剂、方书和验方进行汇编和整理,学术著作方面也出现了陈存仁的《中医药学大辞典》(1935年)和冉小峰的《国防中药学》等。中药研究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赵橘黄、齐绍光、李承祜等。他们对生药、药理、制剂各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传统中药学的发展。

(二)西药学

19世纪50年代,西方各国大量派遣传教士和医生来我国,在各地开办医院,出售西药,西方医药学在我国开始传播,并有相当的发展。客观地讲,西医药学的传入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医药科学,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保健起了重要作用。较早来华开设医院、出售西药的外国人有:英国人马礼逊、郭雷枢、洛卡、合信、美国人伯驾等。鸦片战争之后,英美等国先后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商埠建立外国教会办的诊所、医院,并陆续在我国各省市建立。到1936年,上海、天津、湖北、河南等14个省、市已有大小药房1300多家,这些西药房所售之药,几乎全部由国外选入。随着西方医药学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传播,西医药书籍也相继被编译成中文出版,为我国近代药学的兴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早期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医药知识,编译出版医书的首推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他先后编译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译著西医书籍较多的是美国人嘉约翰,先后编译了《论发热和疝》、《化学原理》、《西药略说》、《西药名目》等30多部著作。此外,英国人德贞、傅兰雅等也编译出版了一些科技书籍,对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现阶段我国药学的概况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药学的进步,大量新的药品开始涌现,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空前的繁荣。另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我国就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临床药师培训活动,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药学界更加重视合理用药,越来越多的受到培训的药师走进临床,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也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出各种与药学相关的政策及规定,对药学研究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从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甾体药物、抗生素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及计划生育药物等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药学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药物学科申请的科研课题较少,尤其是国家重大课题更少,相关的著作不多,发表的学术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普遍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同时与临床药学、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专业药师人才还很缺乏,“重医轻药”现象仍很严重,这些都制约着我国药学的发展。

三、我国药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药学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1、政策支持欠缺

一个好的科研要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政策支撑。目前我国药学研究的政策趋于保守,尚未完善,没有给药学研究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

2、科研经费短缺

近年来我国药学科研项目申请困难,重大课题更是少之又少,且都处于经费不足的状态。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的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药学科研项目的进展,使药学事业难有更大的突破。

3、药品市场不规范,行业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呈现各种严重的问题,各级各类的药品充斥市场,有关部门没能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分类标准,制度不健全。

4、药学研究技术力量弱

由于人才和技术设备有限,导致药学研究的技术力量成了一个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药学科研与世界的接轨。

(二)药学服务理念尚形成

药学服务是指有药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协助医师监测患者的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过程。我国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假劣药品泛滥、抗生素过度使用、不合理用药现象越来越多,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四、对我国药学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推动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发展药学事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药学科技工作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发展项目上,进行重点突破。重视药学理论在科研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积极利用现代药学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果,着力解决影响行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大或关键技术问题。

(二)加强药学管理体系建设,使有限的药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目前,国家对药学事业的投入还很有限,因此要积极探索各种体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动员和筹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大力发展药学事业。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尽一步加强药学科研相关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上,把推动药学事业的全面改革和持续发展作为核心任务。

(三)进一步深化药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药学人才素质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药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强药学教育工作,培养各类合格的人才,提高药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关药学事业发展的全局。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变革,全面适应药学事业发展对各类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快建设并完善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满足药学事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完善药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为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上一次国家组织专人对现代药学史料进行系统整理编纂是上世纪80年代,60余名编委1988年整理出版了《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一书。此书以现代药学事业发展内容为主,较少涉及现代药学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成就,目前这一研究领域还乏人问津,缺少系统的整理和编纂,研究成果很少。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各高等药学院校和相关单位,抽调经验丰富,认真敬业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整理工作,对继承和弘扬我国药学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加强国际交流,扩大我国传统医药的国际影响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就我国传统医药而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传统医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有利于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医药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1]韩玲军,李青山:《药物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8月,35(4)

[2]BIOONNEWS:药学发展简史(一),(网址:www.bioon.com.cn),2004年8月5日

[3]赵玉林:《新时期我国药学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30卷第13期

ABriefIntroductiontothePresentSituationandSuggestionsofPharmacyDevelopment

YUAN Xiao-ha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 China)

Pharmacy takes the modern chemistry and medicine as the m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is a science to research, develop and produce medicine to prevent and cure dise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harmacology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pharmacy;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袁肖含(1996- ),女,郑州大学药学院本科在读。

R95

A

1671-3974(2017)03-0024-03

2017-05-22

猜你喜欢
中药学药学药物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