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3-08 23:16陈芮娴
中国新通信 2017年1期
关键词:理论分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陈芮娴

【摘要】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我们社会又一次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信息与工业结合的重要推进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与此同时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浅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以及关于其中的影响因素等,给出合理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使物联网产业的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 联网 产业发展 理论分析 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开始走进我们的世界,就目前来说,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的工作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阶段,我国最小的网民只有几岁。互联网的产生是科技突飞猛进的一次重要改革,人利用互联网完成了许多之前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在解决问题的时间方面就大大得到了缩短,在地域问题方面也不受限制等,我们利用互联网解决了许多之前看起来比较麻烦的事情。人们对于科技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现在由互联网已经过渡到物联网。互联网与物联网是存在区别的,但是二者之间又存有密切的联系,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本质还是会利用到互联网,物联网连接的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交流信息或者通讯的核心之一。物联网发展至今,首先在心理上人们是愿意接受的,其次就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也是需要的。物联网发展至今,其中有值得大力继续发扬之处,但是其间也会存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相关人士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具体做出反思与回应,最后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争取让物联网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一、物联网产业的背景

相比较于其他的传统的企业来说,物联网是一个新型的产业,它是在2008年才被提出来的。自从200年“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被提出来之后,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就开始应运而生,其中最为得到关注的就属物联网,物联网这一概念的被提出紧接着其发展便势不可挡,发展速度之快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谓的“物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将物品与物品进行连接,使得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能够交换与通信。在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于物联网的扶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当中,无论是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路绿灯飘过,都可以体现出发达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在我们国家,物联网属于刚刚起步的发展产业,但是想要在偌大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及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我国政府开始大力的扶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给其充足的放宽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二、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对于城市而言,可以应用到物联网的地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城市的水电站、水电系统就会应用到物联网,城市当中的公共场所以及公共场所所应用到的监视器等都会应用到物联网。城市环境对于物联网的需求是急切的,撑死系统应用物联网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会有显著的提高,相对来说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现在会在非常短时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说,就安装监控这一方面来说,当人们不需要它的时候它看起来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当人们真正的想回顾一下细节或者需要调取哪个固定时间莫个人甚至是某些人的行为,那么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场景可以是应用到警方破案,这是为人民的生活财产保驾护航的重要利器之一。总的来说物联网对于城市来说,在工作问题上時间得到了大大的缩减,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对于我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又是一层重要的保障。对于农业领域来说,物联网的被应用更是极大的节约了人力以及物力。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农业大棚当中,利用温度以及湿度传感器就可以准确无误的知道大棚环境当中的温度以及湿度,然后传感器再通过网络传送给远程控制的计算机,计算机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合,然后根据传回来的数据来调整大棚当中的环境。在这一整个的过程当中,节约了人力,即派选专门的工作人员到大棚中进行检测,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这一部分的开支情况,另外一方面来说,人们的检测无论是从哪个层面分析都没有计算机计算以及检测的准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大棚,农业的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的,比如说水稻田、玉米地等都是可以应用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做到了举世创举的成绩。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一整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了。我们经济的发展是飞速的,在这种快速经济的背后付出惨重代价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进步。大家都知道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惨重的环境的破坏,但是由于人们的欲望或者说是心理的作祟,即使是很清楚这一事件背后的伤害也都飞蛾扑火般的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环境的破坏与我们每一个都是分不开的,我们出行使用的汽车以及我们的家用电器等都是破坏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将物联网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来说,可以有效的及时的知道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破坏者,物联网利用传感技术以及监测技术,能够准确的检测到大气环境中的污染源,然后对此作出调整,有效的保障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得到破坏。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关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我国早就开始涉猎,最早开始于十年之前的研究,无论是研究的技术方面还是说研究所制定的标准方面都是按照国际上面的标准来制定的。在标准方面,我国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早在2007年,在ISO以及IEC国际会议上关于传感网络以及传感器,我国就已经是名列前茅,在设计方面,我们也是占有重要位置的,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可以与美国、德国以及韩国并驾齐驱。在专利方面,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年底为止,由我国独立申请的传感网专利就已经有300多件,将近400件之多,其中核心比重占到百分之九十多,而基础部分几乎不到百分之十,而就国外而言,无论是申请专利的总件数还是说核心部分都远远不及我国的数量。发展至今的物联网产业,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物联网产业自身也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摸索前行。

3.1我国区域物联网建设情况

自从2009年,总理温家宝讲话之后说:“要着力发展传感网以及互联网产业,对关键性技术要给予大力的投资与支持”,在这之后我国的各个地区就投入到物联网的建设之中。我国各地无论是在落实部署方面还是在出台相关的政策方面都做出了举措,比如说以下的这些城市:

广州:2010年7月,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如何快速健康的投入到物联网以及传感网的建设当中,对其中有阻碍作用的因素做出剔除。

上海:2010年3月,由创世界等一起举办的物联网产业链的调研方向与总结思考。

江苏:主要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制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江西:依托物联网建设“感知邵阳湖”生态经济区智慧工程。

以上就是我国的主要城市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所做的相关措施,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政策方面,我国政府以及相关法律部门都是对其非常重视的,与此同时并投入人力以及物力来进行针对性得到帮助与扶持。

3.2我国主要地区物联网相关企业分布情况

我国的物联网分布地域是广泛的,在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延伸与发展。就北京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129家之多,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6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25家、系统集成商有85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3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无锡市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263家之多,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20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60家、系统集成商有80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00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上海市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124家之多,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6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25家、系统集成商有80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0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重庆市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57家,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4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15家、系统集成商有25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0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湖北省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64家,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3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10家、系统集成商有40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8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四川省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36家,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3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5家、系统集成商有25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3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浙江省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61家,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3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10家、系统集成商有30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5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广东省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103家之多,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5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20家、系统集成商有60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5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对于福建省来说,与之相关的企业总数达到50家,其中芯片与技术提供商有2家、应用设备提供商有10家、系统集成商有25家、软件与应用开发商有10家、网络提供商有3家、运营及服务提供商有0家。

根據上述关于我国要地区物联网相关企业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游芯片提供商明显偏少,仅占有6.77%,而占比重达到72.99%的是应用设备商以及系统集成商,这样数据的呈现势必会对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造成阻碍的作用。

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1顶层设计以及统筹规划缺乏

自从物联网的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我国各界就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国家政府更是对其非常重视,希望通过这次“科技革命”来将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由于物联网属于刚刚开始兴起的产业,因此在设计与规划上都还没有做到统一,我国地域是广阔的,在全国各地并没有将部门之间与地域之间进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思想无法到达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真正的核心与精髓,资源并没有做到共享造成上层设计成本高,而实际情况却是有效利用率极低。

4.2缺失标准规范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之有联系的因素太多太多,比如说计算机、电子、材料等,其中所运用到的技术也是各种各样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业界标准,物联网产业也是如此。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物联网是与其他行业存在联系的,但是就行业标准来说却没有制定出一个具体的业界标准,主要原因是因为所综合的其他因素太多,标准制定起来需要考虑太多方面的问题,每一个所涉及到的行业都要考虑在内,这是一个庞大而密集的工作,前期的收集与准备工作就已经很有难度,因此说标准规范到目前为止都是缺失的。

4.3核心关键技术缺位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至今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相关的业界人士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此方面的发展走向以及其中的问题所在,但是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实际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核心技术一直是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就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我们是欠缺人才的,另外一个主要的方面是技术不够强,两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关键技术的缺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相关的业界人士从根本上找原因。

4.4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不足

众所周知,物联网属于新兴的产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的,对于基层的百姓来说,到目前为止对物联网的了解也是处于零的状态。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物联网没有做相关的推广或者普及,另外一个方面是大部分的产业或者物品还不需要物联网产业的参与。大型的企业或者产业目前在没有物联网产业的参与下,也是可以很好的运作下去,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需要,这样就直接导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不足。

4.5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物联网的前提是传感器的设置,这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成本,而商业模式是解决成本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而言,就传统的商业模式来说,在其内部是不需要物联网产业的参与,因此便不会对其进行投入,没有投入,商业模式就缺乏初期的投入成本,就会阻碍物联网产业的向前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之一,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商家,主动的去接受这件事情。

4.6产业链构成不完善

物联网的发展市场是不可估量的,是非常有潜力的。现阶段而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有取得一定的成绩的,但是即使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相关的业界人士做出综合的分析,然后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需要一个产业链的共同运作才能够进行下去的,现实情况是处于上游和下游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善,因此导致产业链不完善,物联网产业发展出现障碍。

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5.1加强规划引导和加快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积极做好物联网顶层设计。建设物联网相关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的利用我国政府给予的一些帮助与扶持以及各个高校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新型的材料以及研究成果的加以利用,引导企业和各个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或者国内的物联网接口、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

5.2完善物联网产业链,做大做强物联网企业

物联网产业想要发展,必须将此产业链完善完整才能够将此进行下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即使是前期会进展的很顺利,到后期也会出现阻碍的因素。相关的业界人士需要联系上游以及下游的接口所在,对症下药,使得物联网产业链得到完善,紧随其后做大做强物联网企业。

5.3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实施应用示范工程

推进物联网产业基础设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起,引导示范工程正确的实施下去。重点建设传感网在公共设施当中的应用,让物联网产业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5.4加大物联网产业资金支持力度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需要前期的投入的,投入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相比较于其他的行业来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物联网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人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就会考虑进行大力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可以借助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竞争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使得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5.5加强物联网产业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物联网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因此说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是大的,需要相关产业的各种人才来进行产业的扶持,在产业向前推进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作用,对于想要致力于此行业的人才即使是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前提下也可以先进行前期的培养,总之,一切人才都是为了产业向前发展。

六、结束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忽视的,需要相关的业界人士,做出综合的思考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争取让这个新兴的产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 考 文 献

[1]徐正奎.基于MM平台的新项目开发与运营管理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2]韦定红.BS电信构建新型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研究[D].電子科技大学,2009

[3]曹晖.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张丽.RFID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交通大学,2006

[5]陈金龙.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限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理论分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沥青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原因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陕西省农地流转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