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奏“春之声”舞曲

2017-03-09 15:51曹月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春之声舞曲古诗

曹月红

当阅读与生活相遇,当语文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当诵读与表演融通,当主题阅读将其融为一体,学生们会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舞出语文学习最美的旋律。主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将课内外阅读与课外实践活动融合,促使学生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低年级的主题阅读,更多的可以从教材入手,从同学们熟悉的内容着眼,将教材与学科、生活进行勾连,让阅读深入而富有情趣。

一、 舞曲之引子——确定主题

翻开二年级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春的气息处处渗透在各学科中。如《语文》,无论是识字、课文、练习,均有春天的话题渗透其中,或积累描写春天的词串、成语,或背诵与春有关的古诗、现代诗,或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又如《品德与生活》,有一个“春姑娘的脚步”单元教学,包括“春天在哪里”“春天的种植”等四部分内容。老师需要带着学生去校园寻找春天,用笔勾画春天,学做春天的风车,品读《春姑娘》《风筝谣》,学唱歌曲。再如《音乐》,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春来了》,共安排了《杜鹃圆舞曲》《报春》等4首歌曲,并尝试表演《森林音乐会》……

因而,我们在进行主题阅读时,可以打破学科界限,精心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合,与学生一起研讨,确立“春天在哪里”的阅读主题,开启我们谱写“春之声”舞曲的历程。

二、 舞曲之共奏——多元阅读

1. 迎春:确立主题,设计封面。在与多学科老师的共同沟通交流中,我们引领学生一起去明确学习主题,自己设计各具特色的主题封面,用彩笔绘出春天的美景;用文字提炼自己对春的感悟;用校本课程“七彩纸艺”中学到的表现方式,展现多样春天……并通过QQ群、班级网页等途径与同伴、家长分享,让“春之声”一步步走进同学们的心田。

2. 吟春:古诗诵读,积累汇总。我们把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汇聚到一起,并进行吟诵比赛。同学们每周有感情地诵读两首古诗,在吟诵中领略古诗语言的凝练与韵律美,并通过多元的吟诵比赛,感悟古诗的魅力。学生在吟诵中还发现,这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再次进行分类:有描写自然景物的《绝句》《春晓》等;有专门咏物的《春雨》《咏柳》等;有描写儿童的《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春思》……不同的角度都可描绘春天多姿多彩的风情。无论哪一类,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春天、对自然、对儿童的一种喜爱、赞美之情,当把这种情感的深切体悟融入诵读中,同学们对于古诗的意境就有了新的认识。

3. 识春:学习组诗,初悟特点。在品味古诗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学生领入现代儿童诗的天地,在更为广阔的诗歌天地里去领略春天的魅力。如我们学习了第一组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春天》《春来了》《春天在哪里》,这一组诗歌都有共同之处:有着饱满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的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回环反复的结构,以及童稚而优美的意境,这些简洁而精彩的诗歌,能在品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妙。在初识“春之声”的诗歌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4人小组共同交流、分享感受,共同诵读,凝聚小团队的合作力量。

4. 绘春:亲子共读,创作绘本。“春之声”诗歌数不胜数,除了老师推荐的内容,也可积极发挥家长的力量,开展亲子共读,家长与孩子一起去描绘春天动人的画卷。如共同阅读绘本《春天什么时候来》《种子》《小牛的春天》《来吧,我们一起发现春天》等等,甚至是整本书《豌豆蝴蝶花》,在共同阅读中,感受春的气息。甚至利用假期,一家老小一起到野外感受春的气息;走进附近的公园去体验,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去拍摄春天,给精美的图画配上文字,创作属于自己的“春之声”绘本……

三、 舞曲之和声——多元创作

1. 赛春:诵读诗篇,小组比赛。在一组组诗歌、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的浸润中,学生感受着春天的颜色,结识着春天的事物,品味着春天的味道,领略春天多彩的活动……在多角度的诵读中更好地习得方法。他们观看视频,学习朗诵的技巧;精选文章,组织吟诵比赛,感受诗歌独有的魅力;班级诵读展示,分享小伙伴的成长;交流习得的方法,说说自己的成长收获……沉浸于“春之声”舞曲中,获得技能与心灵的共同生长。

2. 赞春:文章比较,创作春天。悦读了绘本,学习了诗歌,阅读了整本书后,我们需要引领学生从多元的阅读中走向深入,去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找到春的特点,并学习仿作。在总结课中,同学们发现了写春的文章基本都是从植物、动物、孩子的角度去描绘,发挥无限的想象,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常用反复的方法,形成相类似的几个小节……在大量的阅读中,他们能发现这样的规律令人欣喜,而随后的创作也就水到渠成,精彩纷呈。

3. 惜春:朗诵比赛,师生共赏。对于自己创作的诗歌,同学们总有一份独特的钟爱。而这份小小的收获,也需要更多人的欣赏与分享:我们把爸爸妈妈、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其他学科的老师请进朗诵现场,分享我们的成果。当“春之声”的朗诵比赛拉开帷幕,我们不得不赞叹学生精彩的笔触:有的给诗歌配上插图,跟家长一起挑选音乐,为自己朗诵的诗歌配上动听的旋律;有的把一句句小诗融进了一幅幅画里,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绘本,那精美的画面,简练的文字,都是学生们童心的闪现;还有的邀请爸爸妈妈共同上台,把朗诵表演融为一体,当爸爸这棵大树引领着小树在风雨中成长,还有更令人欣慰的呢!

四、 舞曲之回响——阅读思考

主题阅读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个儿童的智慧世界。当学生在“春之聲”主题阅读的浸润中,品味着文字、图画带来的多种感悟,就让阅读实践有了更为广阔的体验。学生们了解了诗歌的特点,掌握了朗诵的方法,尝试了绘本的创作,学会了创作反复结构的诗歌……这些点滴的成长,都见证着主题阅读独有的魅力。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我们更需要关注:主题阅读是要引领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学会思考,习得方法,并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作者单位:常州市白云小学)

猜你喜欢
春之声舞曲古诗
春之声
冬的舞曲
春之声
雷家民作品
瑶族舞曲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烂漫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