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

2017-03-09 15:54唐月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调配泡泡爸爸妈妈

唐月芳

某次习作,要求写自己难忘或快乐的一件事,很简单的题目,学生可写内容也很多。在批阅学生习作时,我竟然意外发现了好几篇结构类似的习作,文章大体思路如下:

我最难忘的是我过十岁生日。

那天我很生气,爸爸妈妈都忘记了我的生日。

到了中午,爸爸妈妈跟魔术师一样变出生日蛋糕,来了好多亲戚,大家祝我生日快乐!

原来爸爸妈妈没有忘记我的生日,给了我一个难忘的生日!我真快乐啊!

读完习作,我的第一感受——假!一般孩子的十岁生日,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父母要准备酒席、礼品,邀请亲戚等等,要想完全不让孩子知道真有点难。慎重起见,我问了这些孩子,是真的吗?他们无一例外摇了摇头。

写作本是心灵表达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文章写的就是生活本身”,“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如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呢?在接手一个六年级新班时,刚开学,我就不遗余力地让学生懂得习作的真谛!

一、 别开生面地自我介绍

开学第一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

1. 请认识我的人把我介绍给其他同学。(学生大概能说出我的姓名、一些教学成绩,因为学校的橱窗有介绍)

2. 作为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你还想了解我什么?学生提问,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黑板上画出来:比如学生问我的兴趣爱好,我就画了一个圆,代表我的脸,在眼睛的位置画了一台电视,一只耳朵那里画了音符。……学生兴致很高,大概能看懂画面的意思。

3. 出示文字说明,其实就是我的范文。

4. 布置任务:像我这样,介绍你自己。这样的任务学生是乐于完成的,因为有具体的倾诉对象——老师;写作目的很清楚,向新老师介绍自己。

初次见面,就和学生一来一往完成一篇习作,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不管怎样,大家都写了。我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我只想告诉学生:习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

二、 指导选材,润物无声

学生完成习作的过程基本都是先审题,然后再选材,创作。于是,学生挖空心思找材料,编故事,这样的创作过程使习作渐渐失去灵性,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任务。

孩子都喜欢玩!现在农村的孩子周末大多以电脑、电视、手机为主,这也是孩子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素材的一个原因。因此,我布置了这样的周末作业:自己调配泡泡水,完成表格,并把调配过程写下来。

结果,有的学生把网上搜的调配泡泡水的方案一抄,加个开头、结尾,成了一篇完全没有自己情感参与的习作。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集中讲评:

1. 出示优秀习作:你觉得他的习作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他在调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窘相等等)

2. 出示问题习作,并询问作者:你在调配泡泡水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什么困难?你在调配泡泡水过程中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吗?

3. 修改習作:学生很快把自己调配泡泡水过程的一波三折写出来,这一波三折中自然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4. 奖励:在操场吹泡泡。那天天气很好,天空一碧如洗,学生玩得很快乐,恣意追逐泡泡,而五彩的泡泡飘满整个操场,飞向蓝天,整个校园如梦如幻……

5. 交流玩泡泡的感受,并围绕感受谈谈让自己产生这样感受的相关事情。

6. 师生共同完成习作。

7. 师生交流习作。大家写得都很好,以互相阅读欣赏为主。

三、 可喜的变化

有了这一系列铺垫,我开始带领学生完成书上《习作二》: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并把这个过程写下来。那天放学时,我布置同学们回家向父母表达爱。第二天,学生的习作让我眼前一亮:有写自己向父母表达爱时的百般纠结;有写自己向父母表达爱时,他们正在看《乡村爱情》,结果爆笑收场的;有向爷爷奶奶表达爱,结果爷爷奶奶听不懂“I love you!”而遗憾收场的;有创意表达爱,结果被误解的……

总之,习作精彩纷呈,同学们在文字中写出了自己的个性,真是“我手写我心”!

(作者单位:镇江市姚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调配泡泡爸爸妈妈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养猪饲料巧调配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大气调配师
巨型泡泡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和鱼一起吐泡泡
我的爸爸妈妈
调配工人